标准分级转运方案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研究

2021-08-07 05:32:02刘青艳郭艳枫朱晶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7期
关键词:危重症分级病情

刘青艳,郭艳枫,朱晶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为了进一步明确急诊科患者诊断,使其获得更好的治疗,常常需要转运到其他医疗区域 (如检查、专科、手术等)[1]。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涉及病情、转运人员、设备、流程等多个环节,与患者安全密切相关,转运风险普遍存在[2]。研究[3]表明,危重症患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70%。因此,怎样保证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医疗部门关注的热点话题。标准分级转运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进行转运分级,依据患者的具体分级对转运人员、药品及仪器进行标准配备,制定最优的转运策略,尽可能优化医疗资源,达到院内安全转运的目的[4-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标准分级转运方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我院急诊抢救室转运的344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实施常规转运的1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实施标准分级转运方案的17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01例、女71例,平均年龄(61.97±18.53)岁;观察组男102例、女70例,平均年龄(62.81±17.1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需要进行院内转运;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处于休克、濒死状态或依从性差;②拒绝接受相关检查。

1.3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医生确定患者转运后,护士从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方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凭自身临床经验和判断决定是否需要医生共同转运,并自行准备抢救仪器和药物。观察组实施标准分级转运方案。对医生、护士进行分级转运专题培训,具体方案为:①转运分级培训:参考《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6],从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症状及主诉5个方面进行整体评估,并结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7]对患者的转运风险进行分级,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级,依据转运分级制定转运人员、药物及转运设备的配备标准。②转运前沟通解释:由主管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转运风险,取得家属的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与团队成员沟通,明确各自职责,密切配合;与接收科室沟通(包括专梯、检查科室及接收科室),详细告知患者的病情及预计到达的时间,以便对方做好接收准备。③实施转运:按照患者病情分级安排相对应层级的医护人员、转运设备、物品及药品进行转运。转运前确定好最佳转运路径,再次评估患者病情,检查仪器物品、各种管道妥善固定。④转运标准化管理:转运途中严密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Ⅰ级患者,马上就地抢救;Ⅱ级患者,进行初步处理后如病情稳定可继续转运,否则应尽快返回急诊抢救室;Ⅲ级患者,需尽快送至病房。对于检查时需要等待的患者,根据其病情分级制定具体的等候时间[6],即Ⅰ级<5 min,Ⅱ级<10 min,Ⅲ级<20 min。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转运所需时间,即护士接到转运医嘱至转到目的地(包括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手术室、介入室)的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内转运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与转运人员相关,如管道脱出或移位等情况;与病情相关,如转运途中患者意识突然改变,心率、血压升高或降低超过20%,外周血氧饱和度降低超过20%或降至低于90%[8],突发心脏骤停、大出血等危急情况;与仪器药品相关,如仪器发生故障(黑屏、袖带不能充气等)、药品种类或数量准备不充分。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平均转运所需时间比较观察组平均转运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平均转运所需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的平均转运所需时间比较(±s,min)

?

2.2 两组患者在院内转运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在院内转运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9%(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院内转运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诊科的危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转运难度高、常常需要依赖各种生命支持手段的特点,且因为转运过程中物资和转运人员配备相对不足,患者脱离治疗环境后,加上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限制,院内转运风险非常高[9-10]。因此,确保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标准分级转运方案通过转运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转运风险,运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将病情危重程度分为Ⅰ、Ⅱ、Ⅲ级,依据病情危重程度制定标准的转运方案,从人员资质、转运仪器、设备、物品、药品、转运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着手,进行标准化管理,不仅能让病情分级及转运风险评估同质化,还可使团队成员充分沟通协调,明确各自职责,从而提高医护人员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安全管理质量[11-12]。加上各部门之间密切联系,严格管理转运的各个环节,针对性主动预防危险因素,缩短转运时间,减少转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从而提高转运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转运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院内转运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标准分级转运方案可提高转运速度,降低院内转运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

综上所述,标准分级转运方案可缩短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明显降低院内转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转运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危重症分级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0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50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