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咏叹调《每逢那节日来临》的音乐分析

2021-08-07 09:22陈凤仪
戏剧之家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三连音引子公爵

陈凤仪

(浙江省嘉兴市浙江师范大学附属秀洲实验学校 浙江 嘉兴 314000)

一、创作背景及吉尔达角色分析

歌剧《弄臣》以法国小说家雨果的讽刺戏剧《国王取乐》为脚本,又名《黎戈莱托》。作品表现了十六世纪意大利黑暗的社会现状,暗讽当时统治阶级荒唐无度、纸醉金迷的生活。主人公黎戈莱托,是曼图亚公爵的一名宠臣,为人诡计多端,帮助公爵以戏弄玩乐朝臣的妻女为乐,黎戈莱托受到一位伯爵的诅咒心里非常恐慌,嘱咐自己唯一的女儿吉尔达乖乖待在家中,不要出门。但黎戈莱托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在去教堂的时候就已经见过了公爵,并对公爵产生爱意。这件事被切普拉诺伯爵知道了,伯爵用计谋掳走了吉尔达交给公爵,黎戈莱托发现后心痛不已,决定顾刺客斯帕拉富奇莱去刺杀公爵,刺客的妹妹马达莱娜引诱公爵到一个旅馆,此时黎戈莱托带着吉尔达来到旅馆,吉尔达看到公爵与马达莱娜在调情心痛不已,马达莱娜被公爵的外貌所迷惑,企求自己的哥哥不要杀公爵,他答应了妹妹的请求,并决定当有人来旅馆投宿的时候将他当作公爵的替身杀害,刺杀计划被在门外的吉尔达听到,吉尔达决定要去救公爵,她装作旅客一进门就被斯帕拉富奇莱杀害了,当黎戈莱托从斯帕拉富奇莱手中接过尸体袋时以为公爵被杀了,突然,他听到了公爵的歌声,黎戈莱托打开袋子一看,看到的却是自己心爱的女儿,悲痛万分的黎戈莱托没想到女儿会替公爵死。《每逢那节日来临》选自歌剧第二幕,吉尔达向父亲诉说自己的所有遭遇。

在《每逢那节日来临》这首歌曲中,吉尔达一开始回忆自己与公爵初次相遇时的情景,在教堂里看到装扮成青年的公爵,两人相互对视,吉尔达内心小鹿乱撞,后来回忆起公爵的表白,吉尔达有着一丝的兴奋和幸福。吉尔达与公爵分别后,有一丝不舍和期待,盼望着能与公爵有美好而浪漫的爱情,这时剧情大反转,一群人冲进吉尔达家中将她强行掳走,吉尔达惊慌失措又无助,接着被带到公爵的宫殿里才发现自己被欺骗了。心中美好的幻想破灭了,情绪跌落到谷底,内心崩溃愤怒,在乐曲的最后发出了绝望的呐喊。从吉尔达的回忆能够看出她是一个心地单纯善良,对爱情抱有美好幻想的女孩。当公爵装成穷学生向她表白时,情窦初开的吉尔达并没有怀疑,看得出她的天真善良,如白月光一般。在表白后,吉尔达还沉浸在表白的情景当中,能看得出她也是个痴情的女孩。直到得知被骗,她只能通过绝望的呐喊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展现了吉尔达的可怜无助,也体现了吉尔达这个角色的悲剧性。

二、咏叹调《每逢那节日来临》曲式分析

“音乐分析”是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的一种方式,由于它通常会涉及较多音乐创作中的技法,因此通常是不被包含在狭义的音乐学里面的。通过音乐分析,能了解作曲家的心理,读懂旋律里的智慧与情感。

《每逢那节日来临》是一首叙事性咏叹调,叙事性音乐所具备的条件即交代事件、介绍经过、展现细节。笔者从作曲技术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其曲式结构及旋律音高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这对全面理解威尔第歌剧作品有极大的帮助。

(一)曲式结构

全曲51 小节,结构层次分明,为对比无再现的二段式,其结构图式如下:

全曲速度为小行板,由e 小调进入,引子部分9 小节,弦乐队以弱奏的力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中低音区分解演奏和弦,继而双簧管富有表情地独奏进入,低沉的弦乐音色与之相交融营造一种阴沉悲凉的氛围。

A 段10-35 小节是一个带连接的复奏乐段,由两个8+4 的二句式乐段构成,歌词叙述了主人公吉尔达在最悲伤的时刻还回忆起与曼图亚公爵相遇的情景,充分表现了吉尔达纯真的心灵和对爱情的憧憬。第二乐段的前一句在第一句的基础上有个别音高的改变(例如29 小节),歌词由对过往爱情的追忆转到被公爵欺骗羞辱的回忆,表达了吉尔达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在A’段落的后半部分调性逐渐转入C大调。

B 段是一个6+10 的二句式乐段,音乐情绪发生巨大转变,调性建立在C 大调上,伴奏织体由持续的八分音符变为连续的三连音,随着调式的变化、伴奏织体的加密、力度的加强、歌词的爆发,推动整体音乐情绪达到最高潮,表达了吉尔达崩溃的情绪。

(二)旋律音高

1.主题动机

该曲主题动机建立在e 小调的主和弦上,后半拍起的三连音具有一定的推动感,而后反向五度跳进到属音并三次强调,最后下行回到主音。短短两个小节的主题动机,旋律线条跌宕起伏,为吉尔达悲惨的命运埋下伏笔。

2.引子

引子部分一共9 小节,弦乐组作为伴奏声部平稳地演奏八分音符的和弦分解,和声进行为Ⅰ-Ⅳ-Ⅴ7。双簧管演奏的旋律由动机发展,结构为2+2+4,音高上层层推进,最后连续的三连音渐慢渐强地迂回环绕为人声的出场酝酿情绪。

3.A 段

A 段人声进入,人声的记谱方式采用一音一顿,第一乐段的第一乐句延续了引子的部分旋律,4 个乐节保持节奏型上的基本相同,由主题动机变化发展。

第一乐段的第二句音符更加紧密,采用了上二度模进的手法将旋律推向a,伴奏声部加入单簧管和大管以pp(很弱)的力度进行和声上的叠加,弦乐组采用拨奏和拉奏两种演奏推动情绪递进。第二乐段的旋律和第一乐段相比差不多,之后调性由e 小调转入C 大调。

4.B 段

B 段第一乐句可分为2+2+2 的三个乐节,第一乐节旋律主要为跳进,二、三乐节音高相似,旋律先下行后上行,以级进为主。B 段第二乐句开始不断强调C 大调的主音,并围绕主音上下波动推向高潮。B 段整体伴奏声部的弦乐组节奏型加密,三连音连绵不断,结束部分加入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和圆号,将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推向最高点,强奏结束。

三、咏叹调《每逢那节日来临》旋律特点

威尔第的音乐风格宏大,旋律灵活,作品充满了激情,以及深入的人物心理刻画。声乐与器乐融合在一起,音乐旋律根据戏剧情节动作的变化而连续发展。在《每逢那节日来临》里,歌曲的旋律悦耳又凄美,在主旋律方面着力对人物个性进行细腻的描绘和刻画,与人物个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好像一艘小船在海浪的推动下匀速行驶,显得孤独凄凉,引子的旋律一出来就奠定了这首歌曲的悲剧色彩。

(一)引子

乐曲一开始就点明Andantino(小行板)的速度,音高上层层推进,第1 小节由左手的两个二八分解和弦,伴随着弱的力度出场,第2 小节乐曲主旋律出来暗示了整首乐曲悲伤、灰暗的氛围,右手的十六分三连音将主旋律拉出来,女主人公的情绪宣泄开始了。直到第8 小节,使酝酿好的情绪伴随着连续不断的三连音慢慢出场。在这三连音里,由最初的小二度关系慢慢变化到八度,不仅给听者心理上的冲击,也暗示着整个乐曲由喜到悲的发展过程。

(二)A 段

第10 小节采用弱拍子进入人声,延续了引子部分的旋律,后半拍起的三连音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从第一句歌词“每逢那节日来临”开始讲述吉尔达借由这个节日回忆与曼图亚公爵的相遇。吉尔达渐快渐慢,循序渐进地诉说故事的开始,在暗淡的旋律中带着一种惊喜和愉快的心情,钢琴伴奏则都是左手单音加右手柱式和弦,配合着一起平稳进行,这样的旋律一直延续到17 小节。

直到乐曲第18 小节,作者用三连音使旋律阶梯式向上发展,旋律力度由弱变强,表现了吉尔达情窦初开、非常兴奋的心情,也体现了吉尔达初遇公爵时的少女情怀。第一个音用连线将三连音连在一起,旋律不断向上发展,全曲第一个高音出现在了a上,这时的高音是高兴的、激动的,伴奏织体变成了同步的分解式和弦,几乎都是重复,这也暗示了这首歌曲悲剧的开始。

(三)B 段

进入34 小节,旋律主要为跳进,36、37 小节音高相似,旋律线下行后上行,伴奏声部的节奏型加密,乐曲调性逐渐转为C 大调,故事开始转折。第38-39 小节,出现五度音向下跳,到后面一小节又回到三连音,将歌曲的情绪慢慢往上推。

威尔第在写这首曲子时已经是他创作的成熟期,这首乐曲他仅花了四十天就完成了。这一时期他擅长描写人物性格之间的对比,通过剧情的反转、剧中人物的刻画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情绪。这一时期的作品非常戏剧化,善于对剧情作层层铺垫,音乐也是承上启下,张弛有度,既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又有反映现实人物的真实性。《每逢那节日来临》是一首花腔女高音作品,从角色演唱的角度来讲,为更好地塑造吉尔达的人物形象,演唱者不仅要音色优美,咬字清晰,而且在情感上也要有丰富的表现力。

四、小结

威尔第作为歌剧作曲家,继承了从蒙特威尔第到贝里尼这一漫长时期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歌剧传统,并使之更加发扬光大。许多人认为威尔第是一位不需要任何外界帮助就能统治歌剧舞台的人。他将自己毕生的音乐能量注入到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中,使十九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富有活力和表现力。

本文通过对歌曲的概述,简要分析吉尔达的角色特点,知道了吉尔达是个心地善良又痴情浪漫的女孩儿,前期表现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到后来美好的爱情期望破灭,形成角色演绎的反差;之后对音乐进行分析,通过歌曲引子、A 段、B 段的浅析知道了歌曲的曲式和旋律特点。

在歌唱过程中,情感的表达最能深入人心,也是观众欣赏中最重要的部分。当然,演唱技巧是基础,没有技巧就没有一切。笔者认为只有对歌曲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更好地去演绎旋律和表达角色情感。真正要唱好一首歌曲,了解其唱演背景,对其进行音乐分析是关键,要分析旋律风格,揣摩角色的情感表达,多听其他演唱家是如何演绎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完美地展现给观众,把最完美的状态呈现出来。希望本篇论文能够为喜爱这首咏叹调的研究者和歌者们提供一个好的借鉴。

猜你喜欢
三连音引子公爵
巧借“引子” 活用“换元”——一道解析几何题复习案例研究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大度也是一种美德
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特点*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进行识谱教学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
离奇的绑架案
别开生面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