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灵自由到妙笔生花

2021-08-06 22:21杨惠
新教师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灵习作笔者

杨惠

虽然小学生的年龄小,但是他们对生活中的人物、景物、事件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让学生大胆、自由地表达,从而让学生妙笔生花。

一、 丰富心灵——自由表达的前提

教师必须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大语文”的习作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开放心态,尽情地去感受生活和用心积累。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积累到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让家长多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孩子去亲近大自然,走进鲜活的现实生活。教师要让学生“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要让学生卸下怕写错会遭教师训斥、同学嘲笑的思想包袱,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班上有一个调皮的女生,上课爱讲话,不爱做作业。在一次早读课上,又是迟到、又是没做作业的她被笔者叫了起来。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笔者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通。没想到在第二天交上来的日记里,从来都只是写两三行应付了事的她,竟写了整整两页多,把前天发生的事通顺地写了下来,而且还毫不客气地指出笔者没有调查清楚原因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她,严重伤害了她的自尊心。笔者在震撼之余,给她的日记评了一个大大的“优”,并真诚地写上了向她道歉的话。接下来,这个女生的一篇《真没想到》的作文又送到了笔者的手里,小作者“害怕—后悔—震惊—感激”的情感波折跃然纸上。只因为笔者当时正确的举措,才換来了学生的真情袒露。在他们眼里,笔者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是他们可以自由倾诉的对象,不用担心自己的想法会被批评而不敢自由表达。所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里的想法,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由、愉悦、安全的心理环境,才能消除学生胆怯、畏惧的心理,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

二、情境创设——自由表达的方式

当事物、现象、场景都是自己耳闻目染、亲身经历的,都是自己切身体验、心意所指的,心灵的大门就会打开,就会渴望倾诉、表达。如果学生“心无所思,情无所动”,那么,即便是费尽心力,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由此看来,作文教学应着力于给学生创设习作的情境,让学生有亲临之感,从而让学生得到丰厚的习作资源,达到“情动而辞发”。

某个星期一的早晨,升旗仪式结束回到班上,笔者正在准备授课计划,却发现几乎全班学生的目光都聚焦在卫生角上,那一双双眼睛闪烁着光彩,一张张小脸因激动而涨得通红。是啊,将近半个学期才得到这一面流动红旗,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只因为这学期班级分包了学校最令人头疼的卫生区(操场东南角大榕树下的那一块,每天都有扫不尽的落叶与树籽)。此时此刻,大家有多少话想要倾吐啊!于是,笔者让学生拿起笔来,面对流动红旗,把此刻的情感倾泻出来。教室里响起了“沙沙”的书写声,学生的情感在奔涌、翻腾着。一节课后,洋洋洒洒的几十篇习作准时交上来了。有的学生居然“尊称”总是第一个到校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区的班主任为“扫地僧”老师;有的学生写刚分到卫生区时的愤懑,以及后来找到更快捷的打扫方法的如释重负;有的学生竟然快乐地发现捡树叶与捡树籽可以成为他们竞赛的游戏……学生的心灵真是一片沃土,一经灌溉,习作的嫩芽就破土而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倾尽全力地呵护这些稚嫩的芽儿,让它们迅速、茁壮地成长。

记得学完《梦想的力量》一课,在学生畅谈个人体会之后,笔者让学生联系身边熟悉的人,以“朋友,我有梦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学生的灵感迸发,有的引经据典,以精辟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明一番大道理,而更多的人是叙述自己或小或大的梦想。他们有的想开连锁奶茶店,有的想当利用高科技工作的环卫工人,还有的想当科学家……学生的言语真、情意真,读来为之动容。 语文教师就是应该善于洞察学生最佳的习作状态,抓住学生习作表达的契机,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

三、指导表述——自由表达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以来,习作中空话、套话、假话的现象已经有所改观,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理念正在悄然滋长。其实,我们古人就提倡写“放胆文”,主张“先放后收”。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可以采取“先放后收”的策略。第一步“放”,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写,不受约束;第二步“收”,到了一定阶段,学生的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了,再要求精炼严谨。

在写作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的作文时,一个后进生写道:“老师,我爱您,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不,您已经超越了妈妈。”在这次习作中,还有的学生吐槽道:“我真不明白,他除了学习成绩优秀之外,一身公子哥的恶习,有什么资格当我们的班长?老师是不是太偏心了?”笔者悄悄地做了调查,才发现几个被教师认可的好班干部其实并不是那么尽职尽责。在作文评讲课上,笔者表扬了学生在作文中敢说真话、敢吐真情,并特别表扬了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的班干部,对个别班干部提出今后应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的建议。习作课让笔者更走近学生、更了解学生,真是一举多得呀!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再抓住学生习作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评,接着再适度展示个别表达方式独特、遣词造句精彩的文章,让学生在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比较品味,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修改自己作文时,多用积累、摘抄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来丰富、美化自己的习作内容。教师还可以抓住学生喜欢指导别人的心理,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力量,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评改,这样既能让学生取长补短,又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评价水平。这一切结束后,教师再把学生的习作收上来批改。学生在训练修改习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写作的综合能力,逐步达到了有个性、有特色、有创意地表达的写作目的。

总之,学生的个性化语言需要用心灵自由来涵养。只有在自由表达的空间里,才能孕育出自然的、生动的、充满个性化的语言;若客观环境或主观心灵缺乏必要的“自由度”,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将是生硬的、矫揉造作的。因此,笔者倡议语文教师应该尽量少给学生出“命题式”的习作题,而应该在习作的主题、体裁与题材上给学生更广阔、更多样化的空间,让学生放开心灵,大胆地表达、自由地表达,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才会妙笔生花。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城东小学)

猜你喜欢
心灵习作笔者
老师,别走……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