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本中的“大美”语文

2021-08-06 22:21陈莎莎
新教师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美语文课文体

陈莎莎

如何定义一堂好的语文课,每位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但有一必备条件,就是教师要力求通过语文课堂这扇窗,让学生感悟语文之大,语文之美,在深度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教学“浅显化”,就文本教文本,将本该辽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局限于区区几百字的课文之中,将语文课越上越“小”;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陷入“套路化”,千课一面,将同样的教学模式套用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语文之美,荡然无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以教材文本为圆心,从文本聚焦到文体,从文体深入到文学,从文学拓展到文化,将语文课上“大”;同时通过品味文本中的选材美、文字美与意蕴美,将语文课上“美”。最终实现“大美”语文的教学目标。

一、寻根文化·大其所大

语文课不仅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应该承载着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站在文化的高度,以更广阔的视野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

1. 从文本到文体。语文课堂陷入“套路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淡化甚至无视文体形式,“一刀切”地进行教学。其实在备课时,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就是课文的文体形式,然后再根据不同文体所具有的不同语言特色和写作特点,去选择与其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以《四季之美》为例。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这样的文章若是将其逐句肢解,进行琐细而冗长的分析,无疑就破坏了散文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于“唤醒感觉”。通过朗读、赏析、想象、交流,不断唤醒学生对于散文这一文体的感觉,这个过程既是意会的过程,也是激活学生内心诗意的过程。有了“文体”这一个大的归属,一篇篇零散的文本才能百川归海,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体系,学生的学习也将更有系统性。

2. 从文体到文学。《四季之美》是一篇具有典型日本文学特点的散文。教科书编者之所以选择不同国家的文章,意在让学生感知多种风格的文学形式,身为语文教师应对此有所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中日同类型文学主题的作品段落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受文学特点的异同。如在教学“春天黎明的天空之美”这一部分时,可联系旧知,对比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两篇文章的文体都为散文,都是写日出的经典之作,也都通过动态描写,写出了日出时天空的变化,但风格又不尽相同。巴金的文笔大气生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升”“冲”“跳”等动词,将红日出海写得壮观辉煌又充满活力;而清少纳言则采用白描记事的手法,文笔清新朴素,几乎没有任何粉饰,“一点儿一点儿”“泛”“染”“飘”等词,写出了另一番恬淡清丽的日出之美,可谓是“在清淡中出奇趣,简易里寓深义”。如此品读同一文体下不同文学风格的文章,将使学生的文学视野更加开阔。

3. 从文学到文化。教师在备课时,应关注文本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学习《四季之美》一文时,学生往往惊叹于作家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事物不为人所关注的细节变化。实际上,这与其国家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日本文化历来崇尚物哀、瞬间美,惯于在细微处发觉美。其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叫“一期一会”,即一辈子只有一次的际遇,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个瞬间的机缘。将文本置于宏大的文化背景下,学生的视野随之开阔,对于文本的理解也能进一步加深。

二、寻味内涵·美其所美

教师应自觉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调动与审美相关的心理功能及情感体验,将语文知识学习和审美教育有机地结合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1. 选材之独特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季的代表景物多为——春天时发芽的青草、融雪的小溪、树木的嫩芽等,夏天的蝉鸣、荷花、烈日、阵雨等,秋天的红叶、菊花、南飞的大雁、瑟瑟的秋风等,冬天的霜雪、梅花、青松等。而在日本,夏天的牵牛花、流萤,秋天的柿子、梧桐、蚂蚱是作家们所钟爱的景物。这就是不同文化背景下选材的差异性。在《四季之美》一文中,清少纳言选择的四季代表之景独出机抒——春天的天空、彩云,夏天的流萤、微雨,秋天的归鸦、大雁、风声虫鸣,冬天的炭火。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国家作者选材的差异性与独特之处,同时提醒学生在写作时不可盲目套取常规化的景物,而要真正用心去观察、倾听、捕捉独属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美。

2. 文字之熨帖美。散文中的文字抒寫性灵,是个体情怀的见证。这种不拘一格、张扬个性的特点,构成了每一篇散文的独特文本价值。所以在散文教学中,应该往下走,往细腻处走,以文解文,含英咀华地细品作者文字之熨帖。在《四季之美》一文中,清少纳言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是:基本采用白描记事笔法,不拖沓繁冗,少见华丽辞藻,于平淡之中显示韵味。如写冬日火盆燃尽的火炭,仅仅写“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再没别的描绘之辞,将事物本真的模样真实呈现,仅通过简洁的描写点染其特点,“火”的燃烧画面则留给读者去想象,然而恰如中国画中的留白,反而张力十足,余韵无穷。此外,文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叠音词的使用,色彩词汇的选择,都值得关注。教师要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选择使用适当且个性化的文字来写眼中所见,心中所感。

3. 情调之闲适美。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中物的形象,其实是人情趣的返照。正因为作者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附于物,物才能呈现作者的主观色彩。所以散文教学的关键点,不应仅局限于作者所写之景,还应关注作者在语言表达中所蕴含的心境与情感;散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穿透文字的表象,去触摸语言之美,分享作者的心境与情思,体认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四季之美》这篇散文,结构清晰,分四段列举了四季在一天当中最美的时间及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笔下的景色幽雅纤丽,作者那种闲适的情调隐藏其中。教师要有敏感性,带领学生抓住作者描写中的关键词去体味。如:春日的黎明,天空泛白是“一点儿一点儿”的,红晕是“微微的”;夏日的夜晚,萤火虫是“翩翩飞舞”的,下的雨也是“蒙蒙细雨”。而作者眼中景物的轻柔,恰恰反映出了其情调的闲适。体会、寻味语言的滋味和情调的闲适,与了解内容本身同样重要。

总之,每一篇小小的文本都蕴含着巨大的语文之美。教师在备课、上课时,既要站在文化的高度,又要贴近作者的内心,去推敲其独到之处,去品味其魅力之点,这样才能将语文课堂上得大气、唯美。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大美语文课文体
可怕的语文课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大美黄河之滨,绽放如意兰州
语文课里挣分忙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记百岁美术大师周令钊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花开无声 战士无名
——大美伊木河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大美不言 大朴不雕——记青年书家郭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