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楚楚 林森
【摘 要】所谓的问题导学法就是指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对于正处在智力开发期的初中学生而言极为重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与提升其反应能力。本文将从问题导学法的重要意义入手,充分表述问题导学法之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价值,并为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提供具体建议。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8-0016-03
【Abstract】The so-call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refers to a teaching method that raises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classroom by asking questions, which can fully inspire students' thinking.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period of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is conducive to development. Th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reaction ability.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with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fully express the value of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Keywords】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hod
数学是所有学科当中的基础学科,奠定着其他复杂学科的根基。数学不仅可以培养人的逻辑能力与思维发散能力,还可以为学生在其他诸如物理、化学等学科方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初中正是学生智力思维开发的重要时期,如何更加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成为很多数学老师不得不思考的关键性问题。问题导學法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其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大进步,因此问题导学法应当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一、问题导学法之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帮助学生增强知识掌握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将重心放在授之以鱼上,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具体运用能力差,实际上不利于学生增强自身的知识掌握能力。想要让数学真正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作用,就必须采用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采用问题导学法即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问题导学法不仅可以采用抛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把握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当下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程度上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点的套用上,所谓的举一反三也只是学生对于知识点死记硬背后所形成的机械化记忆模式,并非真正地对问题的了解和掌握,尽管有部分学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在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但是从长远看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采用问题导学法最关键的意义就是引导学生成长,让其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散锻炼,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与综合素质水平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三)便于形成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以应试为目的,而数学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更为复杂晦涩,因此学生往往无法提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于有能力取得高分但并未充分发挥实力的学生而言,引导这部分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而问题导学法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并且可以带动课堂气氛,对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变革数学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作用,采用问题导学法可以成功地构建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高质量课堂。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范围
(一)课堂开始前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在课堂开始前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体现在与教师教学质量水平直接挂钩的备课环节。备课是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都必不可少的程序,而备课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本节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需要数学教师慎之又慎地对待。这一部分环节既包括对上节课程的总结概述,也对接下来的课堂起着引领作用。通过问题导学,教师可以将上节课的精华知识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回忆与掌握上个知识点,还能借助新时代的多媒体将本节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具象化的呈现,使学生在思考先导问题的时候有更为清晰直观的印象,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架构。其次,问题导学最广泛应用的时段就是课前。在正式课堂开始之前的4~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抛出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即将到来的课堂预热,提高学生的兴趣度。为此,教师所采用的多为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的潮流热点,以便更好更快地将学生带入新知识的话题氛围之中。比如在教学概率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我国奥运会强项乒乓球比赛,并借助多媒体导入多个国家在以往奥运会中乒乓球胜负数据,让学生来推算我国乒乓球比赛获得冠军的概率。乒乓球作为我国拿手项目,且很多初中生在日常体育或生活中都有接触过乒乓球,更容易将学生引入概率知识点学习中。以概率知识为教学例子,教师还可以导入生活游戏,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抽奖为例,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想象,以更好地导入具体知识内容,促进后续学习中学生能够有效区分三类事件,学会用列表法、树形图法等方式计算概率,并将该知识点应用于解决生活事件中。
(二)课堂教学实施中
在教学实施中善用问题导学法,就是提倡教师将问题教学法运用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首先教师自身要意识到问题导学法的重要性,明白数学的本质要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并不是以应试成绩为最终目的,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当足够重视学生个人的思想发展,在学生给出先导问题的答案之后,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即便面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也不能过分严苛,要充分肯定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对其作出鼓励。
教师在问题导学环节所采用的教学态度至关重要,切记不能以纠正学生的错误答案并让其记住正确公式为目的,而是要引领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思考问题的错误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积极态度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良好心态对提高课堂气氛有着如虎添翼的作用。比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先导入旧知识,提出问题:“相似多边形包括哪些多边形?”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表扬和鼓励。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取答案中的相似三角形进行分析,导入本课时内容。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合理把控时间与教学内容,适时提出思考问题:“能够仿照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进行阐述吗?”在定义等知识点了解后,教师可展开课件,展示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再以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一下,如两个三角形中哪些角为对应角,对应角又有什么关系等相关问题。这种方式能够以问题推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相比较教师直接将定义等知识点告知学生来说,更易创新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该教学方法联合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这样对于简单的问题,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够获得表达想法的机会,而对于较难的问题,也能够在能力强的学生的帮助下完成知识理解。
(三)学生课后学习时间
在课堂结束后,问题导学法主要应用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课后作业不应当仅仅包括数学练习题,还应当包括学生对于本届课堂知识总体把握的情况,这也是问题导学法本身的目的: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的理念与思维成长。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抛出除去数学公式以外的其他问题,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了哪方面的成长,这样一方面是有利于教师对本节课堂的教学成果获得一个反馈并对日后的教学加以改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学生自身可以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并再次回顾相关知识。除此,教师还可以丰富课后作业开展形式,导入一些社会调查或实践活动,通过设置问题、布置任务,让学生对该知识内容有更多的了解,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比如在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内容学习后,教师可设置几组社会调查问题,可以设置出租车计价为主题,调查日间车价、夜间车价与里程数之间分别对应的函数关系。教师提出基础数据,其他实践调查由学生完成。在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进行确定,结合教师提供的数据,对所需要调查的内容进行规划设计,安排好各个组员任务,共同开展社会调查。在学生调查后,教师于下次课前请每组作简单汇报總结,并分享本组的社会调查结果和感想,既能够巩固知识,又可丰富情感体验。
三、在问题导学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差异
由于每个人都具有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学会接受学生在教育中存在学习能力以及成长速度的不同。尤其在数学教育中,不同个体之间的素质差异会体现得尤为明显,倘若按照以往的教学安排,数学教师只能对学生有着整体的教学导向,无法估计到具体的学生,经常会产生优秀的学生发展速度被拖慢,而知识接受能力水平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开展问题导学的时候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观察学生的个体素质差异,并且注重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思维引导,使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得到提升。在课后作业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在先导问题课堂中观察到的学生个体水平差异来布置下节课的先导问题,对其难易度进行简单的区分,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另外,还需要积极观察和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将能力与需求综合考虑,才能使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更具合理性。
(二)问题导学法需具备科学导向性
问题导学法的目的在于更快更好地将学生引入数学学习之中,并帮助其发散思维。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当以科学性为导向,不可以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既不能设置得太过复杂从而降低学生的兴趣,也不可以设置得太过简单从而丧失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性。先导问题的设置重在实用性,一是要将知识要点进行把控,二是要起到加深学生记忆的作用,所以必然是结合了课堂知识的精髓所在。
(三)注重整体教学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各个阶段实施问题导学法,其同一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拓展思维,以自身的思维方式学会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想象、思考和分析掌握。所以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不断提高问题导学法的实施价值,让该教学方法可成为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的有效助力,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开展教学评价。首先教师需要针对问题导学法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态度、思考问答的积极性、与教师及同学的互动程度、班级学生整体思维活跃度等。其次阶段性实施评价,结合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情况、课堂学习效果、课后作业及知识巩固效率等。还应邀请学生对教师教学及该方法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该方法的看法、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建议等。这样教师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该方法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根据学生的评价,结合该方法的特点及要求,完善教学过程。
四、结语
问题导学法作为培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已经在当今的数学教育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以科学为导向,掌握问题导学设置的关键,并且将其巧妙地运用在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环节,是对数学教师的新时代要求。教师要重视问题导学法的积极意义,合理制定应用对策,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钱惠忠.问题导学数学教学中学法指导策略的选择[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8).
[2]刘正波.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魅力中国,2020(13).
作者简介:蔡楚楚(1988.07-),女,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林森(1974.12-),男,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