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华 莫 湘 黄大荣 陈艳斌 李明灯 莫 瑶
(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梧州市 543002,电子邮箱:296891029@qq.com)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具有起病急、病情重且变化迅速、预后差的特点[1]。肝脏与胰腺相邻,故HBV可通过两者共有的血管和导管从肝脏组织进入胰腺组织,从而影响胰腺功能。HBV可引起肝细胞解毒功能下降,会造成多功能过氧化酶系统功能异常,易引起胆汁成分及量的变化;异常胆汁淤积可导致胆汁反流,胰酶激活,影响胰腺功能,而胰腺疾病也会影响胆汁流出[2],可导致肝脏损伤。胆汁流出受影响,导致胆汁淤滞和血中胆汁成分增多,这会引发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IHC),这些因素彼此相关,最终可导致肝脏损伤,增加SAP患者的死亡风险[3-4]。目前尚未见有关于HBV感染与IHC对SAP患者预后交互作用的研究报告。故本研究通过引入交互作用模型,分析HBV阳性与IHC影响SAP患者预后的交互作用。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8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具有完整可查的临床资料;(2)SAP的诊断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年,上海)》[5]中的相关标准;(3)具有HBV血清标志物和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检测结果。排除标准:(1)合并胰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者;(2)入院时确诊HBV感染,但无法明确以往HBV感染确诊时间者;(3)哺乳、妊娠期女性患者。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通过查阅患者的电子病历,获取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量表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CT严重指数(CT severity index,CTSI)、白细胞计数、血钙、白蛋白、总胆红素、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SAP的病因类型(包括酒精性急性胰腺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特发性胰腺炎、多病因急性胰腺炎)、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胰腺脓肿、胸腔积液、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发生情况。酒精性急性胰腺炎定义,指饮酒时间>5年,每天饮用量>50 g,并排除其他可能病因[6];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定义,指当腹部超声或CT检查发现胆囊结石或胆道结石,或实验室检查发现肝脏的酶学异常或胆汁淤积改变[6];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定义,指血清三酰甘油>11.3 mmol/L或在5.65~11.3 mmol/L同时伴有乳糜血者,排除其他胰腺炎常见原因(如胆石性、酒精性等)[7];特发性胰腺炎定义,指反复发作的,但通过病史采集、B超、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超声内镜后仍难以确定病因的胰腺炎[8];多病因急性胰腺炎定义:明确存在酒精性、高脂性、胆道性等至少两种病因的急性胰腺炎患者。
1.2.2 临床诊断:(1)HBV感染诊断标准。患者入院时的血清HBsAg呈阳性,经询问患者HBV感染史,明确HBsAg阳性且持续半年以上即可判断阳性。(2)IHC诊断标准。参照《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9]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诊断。
2.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198例SAP患者中,单独HBV阳性12例,单独IHC感染21例,HBV阳性与IHC感染共存为9例;经治疗后,167例患者好转出院(存活组),3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例、APACHEⅡ评分、CTSI以及血钙、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其他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HBV感染与IHC对SAP患者预后的影响 以患者是否死亡(0=否;1=是)为因变量,以表1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和合并HBV、IHC情况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SAP合并HBV阳性患者的死亡风险为仅患有SAP患者的1.263倍,SAP合并IHC患者的死亡风险为仅患有SAP患者的1.636倍,SAP合并HBV阳性及IHC患者的死亡风险为仅患有SAP患者的2.519倍(均P<0.05),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表
表3 HBV阳性与IHC对SAP患者预后的影响
以HBV阳性与IHC为交互项,分析两者对SAP患者预后结局预测的相乘与相加交互作用。结果显示,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 HBV阳性与IHC对SAP患者预后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13.097,95%CI:4.298,34.548;P<0.001);HBV阳性与IHC对SAP患者预后也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11.359,95%CI:0.945,24.586;AP=0.286,95%CI:0.115,0.637;S=4.692,95%CI:1.523,9.486)。
HBV为泛嗜性病毒,HBV感染可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和产生免疫复合物,并且其可在肾脏、血管壁、胰腺、结肠、脾脏、心脏等部位定植,因此可造成肝外组织损伤[11]。有学者指出,HBV可在胰腺细胞中复制,致使胰腺内、外分泌的上皮细胞发生炎症反应[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SAP患者相比,伴有HBV阳性的SAP患者死亡风险升高(P<0.05)。可能原因是:早期SAP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且持续时间较长,体内蛋白质加速分解;而HBV可导致肝脏损伤,引起大量炎症细胞因子释放,进一步加重机体炎症反应,同时炎性细胞因子可介导SAP患者病情发展过程中的器官衰竭[13-16];而HBV可促使机体的胶体、晶体渗出增多,白蛋白丢失,肝脏合成蛋白减少,引起低蛋白血症[17],从而增加SAP患者的死亡风险。本研究还显示,与单纯SAP患者相比,伴有IHC SAP患者的死亡风险也升高(P<0.05)。胆汁淤积是指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当胆汁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内,则会进入血液的病理状态[18-19];在发生SAP时,胰腺弥漫性出血、胰腺组织坏死,这给胆汁迅速进入到胰腺与肝脏共有血管的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加重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交互作用分析是病因研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分析手段,其主要依据纳入因素的乘积项来判断有无相乘交互作用,但此类分析难以准确理解统计建模的交互项,仅反映能统计学上的交互作用[20]。而相加交互作用模型的构建,能定量评价暴露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且能反映生物学病因因素间存在的相加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SAP患者同时伴有HBV感染、IHC时,其死亡风险是两因素单独存在时风险之和的4.692倍;其中预后死亡中归因于两因素交互作用的例数占29%(AP=0.286),表明约有29%的SAP患者死亡归于HBV感染与IHC的交互作用。其原因可能是:HBV可在胰腺细胞中复制,增加胰液及胰酶分泌,使胰液黏稠度增加,造成胰管堵塞,胆道压力增加[21],从而加重胰腺内、外分泌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最终加快胰腺组织坏死,影响患者预后;此外,HBV感染又进一步加重肝内代谢紊乱,使胆汁酸淤积更严重,如此循环的交互作用,极大增加了SAP患者死亡风险。
综上所述,HBV感染与IHC均会增加SAP患者的死亡风险;若两者都存在,可产生正向协同的交互作用,严重影响SAP患者的预后。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其结果或有偏倚,有待更大的样本量来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