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人员投稿选择期刊动机的实证分析

2021-08-06 01:06诚,白
关键词:职称科研人员动机

章 诚,白 杨

(1.南京工业大学 学术期刊编辑部,江苏 南京 211816;2.河海大学 社会学系,江苏 南京 211100)

高校科研人员是科研成果产出的主要群体,高校科研人员一般包括高校教师、高校专职科研人员、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其他人员等。根据教育部统计,2020 年,我国高校专职教师数量为183.30 万人,在学研究生数量为313.96 万人[1]。根据有关政策要求,高校科研人员在毕业、职称晋升、课题申报与结项时都需要发表文章,庞大的高校科研人员群体与小容量的学术期刊形成了供需矛盾。如何协调矛盾成为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进行高校科研人员投稿选择期刊动机的研究,可为矛盾的消除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必要的参考。

目前,学界对科研人员投稿选择动机的关注不多,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注高校科研人员自身及所在机构的因素。例如,沈芸认为,作者投稿源自创作灵感和创造思维,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评奖、考核、评职称等外部因素会刺激作者的投稿欲望[2];夏登武认为,影响作者投稿动机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作者的科研目标和成就目标,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反馈信息的获得、期望价值的实现、潜在能力的开发、情绪的体验以及荣誉、奖励、学位等激励性因素[3];张红等分析了高校教师和研究生群体的投稿动机,认为高校教师和研究生群体的投稿选择是作者自身价值取向和学术管理机制、职称及岗位评聘制度等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另一方面是关注学术期刊的因素。例如,单政等以《医学研究杂志》作者为例,调查后发现在投稿时更多作者愿意选择曾经投稿成功的期刊再次投稿[5];曹帅英认为,是否是权威期刊影响了高校科研人员的投稿动机[6];吕国华等通过对使用《物理研究》采编系统的人员调查发现:学术期刊的期刊声誉、收录情况、出版周期、评价政策、审稿质量和影响因子是影响物理研究人员投稿选择的重要因素[7]。

分析已有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学界关于科研人员投稿时的选择期刊动机研究成果较少且零碎,没有对选择期刊动机进行系统化的论述;研究成果或为浅显的定性研究,或为单学科科研人员的分析,缺少不同学科的比较。基于此,本文结合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尝试对科研人员投稿选择期刊动机进行类型划分,在此基础上以高校科研人员为样本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定量方式来系统分析科研人员投稿选择期刊动机。

一、研究概念及对象

(一)研究概念的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将动机界定为引起人们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8]327。人本主义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来自某种需要[9]。基于上述界定,本文将科研人员选择期刊投稿动机界定为“科研人员在投稿时选择期刊所产生的心理想法”。科研人员的投稿选择期刊是个体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依据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本文尝试将科研人员投稿选择期刊的动机进行类型化,科研人员投稿选择期刊动机可以分为需要动机、激励动机、认同动机、规范动机、依赖动机、调节动机等。需要动机是指科研人员投稿时依据考核、晋升等需要而选择投稿期刊;激励动机是指科研人员在投稿时选择的期刊可以为其带来物质奖励、荣誉表彰、评奖评优、学位获得等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认同动机是指科研人员对某种或几种期刊产生了认同感,认为其不管是否为核心期刊,但是在某一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进而在投稿时优先选择该期刊;规范动机是指科研人员在投稿时依据期刊对稿件处理的流程、期刊的发文速度等规范来选择期刊;依赖动机是指科研人员在投稿时会优先选择自身以前投稿成功的期刊,或有同事、同学投稿成功的期刊;调节动机是指科研人员在投稿选择期刊时将是否缴纳版面费用以及有无稿费等因素作为选择动机。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高校科研人员,涵盖高校教师、高校专职科研人员、其他高校在职人员、在读博士研究生、在读硕士研究生等。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将动机类型操作化。整个问卷包括两大部分:(1)科研人员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学科、所在高校类型等信息;(2)科研人员投稿时选择期刊动机,包括科研人员1 年来投稿次数及录用次数、投稿目的、投稿时选择期刊的考量因素等问题。问卷生成后,先进行小范围的试测,回收后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修正,定稿后采用网络形式(问卷星)于2021 年1 月期间推送至有关学科微信群,并采取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展,最终共回收问卷1587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问卷为1420 份。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高校科研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职称、所属学科、所属高校类型等,相关描述统计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参与调查高校科研人员基本情况(n=1420)

由表1 可知,参与调查的高校科研人员年龄在26~35 岁、36~45 岁区间占比最大,分别为36.90%和33.80%,这两个年龄段的科研人员面临毕业、晋升、考核等压力,科研成果较为丰富,投稿动机强烈。在科研群体类别中,将高校教师、高校专职科研人员、高校其他人员合并为高校科研人员,占比最高,为72.96%;其次为硕士研究生群体,占比为15.77%;博士研究生群体占比为11.27%,这3 个群体都有投稿的需要。在职称方面,正高级科研人员占比为16.90%,副高级科研人员占比为27.96%;根据统计需要,将具有初级职称科研人员和中级职称科研人员合并,合并后占比为28.52%,暂无职称的科研人员占比为15.77%。正高级职称人员没有晋升的投稿动机,但有考核的投稿动机;其他3 个群体有着晋升、考核、毕业的投稿动机;在所属学科领域方面,社会科学领域科研人员占比最高,为53.03%;人文科学领域科研人员占比次之,为27.54%。根据统计需要,将理工农医类科研人员数据合并,合并后占比为19.44%。在所属高校方面,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科研人员占比分别为28.31%和22.96%,“双非”高校科研人员占比为48.73%,高校类别基本达到平衡。

(二)投稿动机分析

分析高校科研人员投稿时选择期刊动机,有必要首先分析高校科研人员投稿动机。本研究将高校科研人员的投稿动机操作化为“您投稿的目的是?”,设有“完成职称、毕业、结题等考核要求”“拿到更多科研奖励”“满足评奖、评优、评先需要”“完成组稿任务”“让自己成果被同行所知晓”“满足发表的成就感”“在研究领域有新的观点、新的发现”7 个选项,该题项为多选题,统计分析结果见图1。

图1 高校科研人员投稿动机分析

由图1 可知,投稿动机中占比最高的为“完成职称、毕业、结题等考核要求”,占比为85.78%;其次为“在研究领域有新的观点、新的发现”,占比为42.89%;再次为“满足评奖、评优、评先需要”,占比为37.82%;最低的为“完成组稿任务”,占比为9.86%。可见,高校科研人员投稿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满足职称、毕业、结题以及评奖、评优、评先等需要动机,成就动机也是高校科研人员的投稿动机之一。而完成组稿任务的动机最低,可能是因为被调查群体主要为中青年科研人员,获得组稿的机会较少。至于激励动机,在调查中表现不是很明显,说明高校科研人员投稿主要是为了满足需要动机。

(三)投稿选择期刊动机分析

本研究将高校科研人员投稿时选择期刊动机操作化为“您在投稿时选择期刊的考量因素”,设有“是不是评价机构公布的核心期刊”“是不是所在单位对毕业、职称晋升等规定的期刊”“是不是所在单位科研奖励期刊”“虽然不是核心期刊,但在本研究领域有较高认可度”“稿件与期刊栏目是否匹配”“期刊稿件处理流程的规范”“期刊的反馈和发文速度”“自己以前在该期刊投稿的录用情况”“身边同事(同学)有在期刊投稿的录用情况”“是不是需要缴纳版面费及缴纳多少”“有没有稿费、稿费高低”等11 个题项。该题为量表题,每个题项分为“非常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3 个选项,要求被调查者针对11 个题项全部做出选择。根据不同动机类型,将1~2 题项归结为需要动机,3 题项归结为激励动机,4 题项归结为认同动机,5~7 题项归结为规范动机,8~9 题项归结为依赖动机,10~11 题项归结为调节动机。把每一类动机生成0~100 的标准化得分,分值越大表明动机越高,分析结果见图2。

图2 高校科研人员投稿时选择期刊动机分析

由图2 可知,高校科研人员投稿选择期刊的需要动机的平均得分最高,为90.14 分;其次是规范动机,得分为83.20 分;得分最低的为调节动机,为42.82 分,该得分与高校科研人员投稿动机一致。对于高校科研人员来说,满足各种需要是投稿选择期刊的首要考量,而投稿期刊的栏目匹配度、稿件处理流程、期刊的反馈及发文速度对高校科研人员投稿选择期刊产生重要影响。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高校科研人员往往会选择匹配度高、稿件处理流程规范、及时反馈、及时发表的期刊。激励动机、认同动机、依赖动机得分也相对较高,分别为75.56 分、68.63 分、67.71 分,调节动机得分最低说明高校科研人员对是否缴纳版面费以及是否有稿费不是特别在意。高校的一些科研人员为满足需要动机,往往会愿意缴纳版面费。这也助长一部分期刊将收取版面费作为期刊的经营之道,不考虑或较少考虑期刊的学术影响。

(四)投稿选择期刊动机的分类统计

针对不同年龄、类别、职称、学科、所属高校的科研人员的投稿选择期刊动机,本研究分别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至表5①表2~表5 中的数据为每类动机的标准化得分。。

表2 不同年龄段高校科研人员投稿选择期刊动机描述统计(n=1420)

表3 不同职称高校科研人员投稿选择期刊动机描述统计(n=1420)

表4 不同学科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投稿选择期刊动机描述统计(n=1420)

表5 不同类型高校科研人员作者投稿选择期刊动机描述统计(n=1420)

由表2 可知,在需要动机方面,26~35 岁以及36~45岁年龄段的高校科研人员需要动机最高,56 岁以上年龄段的高校科研人员需要动机最低;在激励动机方面,36~45 岁与46~55 岁年龄段的高校科研人员激励动机最高,56 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高校科研人员激励动机最低;在认同动机方面,25 岁及以下年龄段高校科研人员的认同动机最高,26~35 岁年龄段的高校科研人员认同动机最低;在规范动机方面,25 岁及以下年龄段高校科研人员的规范动机最高,46~55 岁年龄段高校科研人员的规范动机最低;在依赖动机方面,25 岁以下年龄段高校科研人员的依赖动机最高,56 岁及以上年龄段高校科研人员的依赖动机最低;调节动机方面,25 岁及以下年龄段高校科研人员的调节动机最高,56岁及以上年龄段高校科研人员的调节动机最低。

由表3 可知,在需要动机方面,副高职称的高校科研人员有着最高的需要动机,正高职称的高校科研人员需要动机最低;在激励动机方面,副高职称的高校科研人员激励动机最高,暂无职称的高校科研人员激励动机最低;在认同动机方面,暂无职称的高校科研人员认同动机最高,初、中级的高校科研人员认同动机最低;在规范动机方面,暂无职称的高校科研人员规范动机最高,副高级的高校科研人员规范动机最低;在依赖动机方面,暂无职称的高校科研人员依赖动机最高,副高级和正高级的高校科研人员依赖动机最低;在调节动机方面,暂无职称的调节动机最高,副高级的高校科研人员调节动机最低。

由表4 可知,在需要动机方面,社会科学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最高,人文科学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最低;在激励动机方面,理工农医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最高,人文科学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最低;在认同动机方面,理工农医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最高,社会科学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最低;在规范动机方面,理工农医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最高,社会科学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最低;在依赖动机方面,理工农医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最高,社会科学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最低;在调节动机方面,理工农医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最高,社会科学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最低。

由表5 可知,在需要动机方面,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人员的需要动机最高,“双非”高校科研人员的需要动机最低;在激励动机方面,“双非”高校科研人员的激励动机最高,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科研人员激励动机最低;在认同动机方面,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人员认同动机最高,“双非”高校科研人员认同动机最低;在规范动机方面,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科研人员的规范动机最高,“双非”高校科研人员的规范动机最低;在依赖动机方面,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议高校科研人员依赖动机最高,“双非”高校科研人员的依赖动机最低;在调节动机方面,“双非”高校科研人员的调节动机最高,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科研人员的调节动机最低。

(五)投稿选择期刊动机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表6 首先列出了各类投稿动机的相关性分析,表中可以看出,需要动机和激励动机的相关性最高,也从侧面说明高校等科研机构在科研工作者的激励方面和评选职称方面的指标较为一致,即科研奖励的期刊同时也是他们评选职称所需要的期刊。认同动机和规范动机有着较高的相关性,说明在各个领域认同高的期刊往往也更为规范,从侧面说明,期刊本身如果流程规范,也可以获得科研工作者的认同,这也是提升期刊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规范动机和依赖动机的相关性最高,说明较为规范的期刊会得到科研工作者的推广介绍。如果一个期刊在处理流程上较为规范,反馈较为迅速,在此期刊投稿过的科研工作者会将其推荐给周围的科研人员。

表6 各类投稿选择期刊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在上述的分类统计中展现了不同年龄、职称、领域以及高校类别科研工作者的投稿选择期刊动机的描述统计分析,虽然不同类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为了估计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这种差异是否真实存在,笔者对期刊选择动机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7。

由表7 可知,模型1 的因变量是需要动机,在其他变量的影响方面,高校女性科研人员比男性科研人员的需要动机更强。不同年龄段的高校科研人员在需要动机上没有显著区别。博士研究生和高校科研人员比硕士研究生的需要动机更强。不同职称作者的需要动机没有显著区别,社会科学领域的需要动机更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人员比“双非”高校有更强的需要动机。不同城市的高校科研人员在需要动机上也没有显著区别。

表7 不同动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模型2 的因变量是激励动机。在其他变量的影响方面,性别、年龄、职业、职称都没有显著差异。理工农医领域的科研人员比人文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有更强的激励动机。科研人员所属高校、所在城市在激励动机上也都没有显著差异。

模型3 的因变量是认同动机。在其他变量的影响方面,性别、年龄都没有显著差异。在职业方面,博士研究生比硕士研究生的认同动机更低。不同职称的高校科研人员的认同动机没有显著差异。理工农医领域的科研人员比人文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有着更强的认同动机。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人员的认同动机更高。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高校科研人员的认同动机更低。

模型4 的因变量是规范动机。在其他变量的影响方面,高校女性科研人员比男性科研人员有更强的规范动机。年龄、职业、职称等变量都没有显著差异。理工农医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比人文科学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有着更强的规范动机。而科研人员所属高校、城市都没有显著差异。

模型5 的因变量是依赖动机。其他变量都没有显著的影响。

模型6 的因变量是调节动机。在其他变量的影响方面,高校女性科研人员比男性有着更弱的调节动机。年龄、职业都没有显著影响。在职称方面,初中级、副高和正高级高校科研人员都比没有职称的有更弱的调节动机。理工农医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比人文科学领域高校科研人员有着更强的调节动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科研人员比“双非”高校调节动机更弱。科研人员所属城市方面则没有差别。

三、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1)高校科研人员投稿选择期刊时,需要动机是其主要的动机,这与以往高校关于科研人员的毕业、晋升、考核以及有关部门对于研究课题结项、评奖评优的政策密切相关。这些政策成为高校科研人员投稿选择期刊的重要诱因。因此,不论是双一流建设高校还是“双非”高校,不论是人文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还是理工农医科学领域,不论是有高级职称还是没有高级职称,高校科研人员在投稿时都将满足需要作为首选动机。其中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博士研究生专业的科研人员有着更强的需要动机。相比其他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晋升、考核标准最高,一些双一流高校对青年科研人员实行“非升即走”的考核政策,这些科研人员因此面临着压力更大的科研环境,需求动机也更为强烈。相较于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高校专职的科研人员的需要动机更强。论文发表关乎博士研究生的毕业以及专职科研人员的工作绩效和考核,他们的需求动机都更为强烈。在不同学科领域方面,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比人文科学和理工农医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投稿上有更强的需要动机。但上述结果只是以往情况的反映,也从侧面说明了教育评价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日前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指出,科学研究评价方面要突出原始创新与重大突破,不唯数量、不唯论文、不唯奖项,实行代表作评价,强调成果的创新质量和贡献[10]。国家开始倡导健康公平的科研评价体系,这会对高校科研人员目前投稿时选择期刊的高需要动机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2)规范动机对高校科研人员投稿选择期刊动机具有重要影响。由前述分析可知,高校科研人员在投稿时选择期刊的规范动机得分仅次于需要动机。对于高校科研人员来说,不管是教职人员还是研究生群体,都有着发表时间的需要,能够及时知晓投稿稿件处理情况、能够及时与期刊编辑进行交流、所投稿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发表或者转投其他期刊,对他们节约时间成本进而完成需要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不同学科领域内规范动机存在差异,相较于人文科学,理工农医类学科的科研人员有着更强的规范动机。

(3)激励动机也对高校科研人员产生重要影响,但不同职称、年龄、高校类型没有显著差异。一方面,相较于人文科学,理工农医类高校科研人员有着更强的激励动机,原因可能在于理工农医类专业对实验室、实验器材等物质条件有着较高要求,获得更多的激励能让他们得到更多资助以改善实验室条件,对未来的科研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着更强的激励动机。另一方面,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激励动机与需要动机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侧面说明高校等科研机构所激励的期刊和科研工作者评选职称的条件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4)规范对动机对期刊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规范动机与认同动机和依赖动机都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如果期刊的稿件与栏目越匹配,期刊稿件流程处理越规范,期刊反馈和发文速度越快,就越能获得科研工作者的认同,科研工作者也会将规范的期刊推荐给周围同事或同学,这对于提升期刊的影响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讨论

文章分析结果表明,需要动机是高校科研人员投稿的主要动机。如何正确看待和认识高校科研人员的投稿动机对于高校科研人员、学术期刊以及国内科研环境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高校科研人员来说,要正确认知自身的投稿选择期刊动机,在有关部门的引导下,弱化期刊等级,努力做到“英雄不问出处”,适当降低需要动机,致力于打造属于自己的代表成果,而不是一味追求发表数量。同时,在投稿时要精准定位,选择与自身研究能力、研究风格、研究成果质量相匹配的期刊,投稿前应关注期刊的栏目设置、作者层次、刊文风格、选题要求,不要盲目投稿,避免浪费自身和期刊的时间成本。

对于学术期刊来说,要加强期刊规范建设,做到稿件处理流程的迅速、公开、公正,及时在期刊发布投稿须知、投稿选题指南等事项,以提高高校科研人员投稿的匹配度和精准度。同时,提高稿件处理规范与速度,以处理稿件的规范、发表稿件的快捷吸引一部分高校科研人员,强化其投稿选择期刊的规范动机。对于非核心期刊来说,要避免同质化现象的出现,选择某一领域进行“深耕细作”,着力打造特色栏目,以特色谋生存、促发展,提高期刊在该研究领域的认可度与美誉度,进而提高该类科研人员投稿选择期刊的认同动机。

结合当下的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破五唯”需要科研工作者和学术期刊的共同努力。科研人员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使科学研究回归本质,学术期刊做好规范审核工作,达成良性循环。学术期刊和科研人员要共同构建良好科研生态,促进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职称科研人员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