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睿欣
我们家的客厅挂着一幅温馨的照片,照片中的一家人喜气洋洋。而被大家紧紧簇拥着的奶奶,一手托着毽子,一手举着一张已经泛黄的奖状,脸上的笑容洋溢着年轻时的灿烂。(联想式的开头呈现了画面感。“奖状”照应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大年初一,我们相聚在爷爷奶奶家共庆佳节。茶余饭后,大人们谈天说地,我和姐姐在院子里踢毽子。(起因简洁明了。)
这时,奶奶微笑着走了过来。姐姐伸手一把抓住飞舞的毽子,跑过去挽住奶奶说:“奶奶,我们来一场踢毽子比赛吧!我可看到过您书柜里的那张‘毽子王奖状哦!”(此处埋下伏笔,呼应开头,照应结尾,使文章结构完整。)奶奶连连摆手:“老喽!腿脚不利索啦!”姐姐朝我挤了挤眼,我冲她会心一笑,拉着奶奶的手说:“奶奶,您就和姐姐比一场吧!”奶奶拗不过我们,只好答应了。(人物对话描写让故事发展连贯通顺。)
踢毽子比赛正式开始了,我在一旁当她们的裁判。姐姐拿过毽子踢了起来,但她踢得歪歪扭扭,完全没有刚刚那副熟练灵巧的模样。才踢了九个,毽子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比喻句和拟声词综合运用,句子更加生动。)
轮到奶奶了,只见她先深吸一口气,接着,拿起毽子向上一抛,眼神紧紧地跟随着毽子。当毽子落下来时,她伸出左脚,用脚尖一勾,就一下一下地踢了起来。(细致连续的动作描写把奶奶踢毽子时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毽子像一只彩色的蝴蝶在她身边上下翻飞。我和姐姐目不转睛地看着奶奶,心里默默地为奶奶记着数。“八个,九个……”奶奶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細细的汗珠,我不由地有一丝紧张,姐姐忍不住在一旁喊道:“加油!加油!”(“我”和姐姐在一旁捏一把汗的侧面描写衬托出了踢毽子比赛的紧张。)突然,毽子像个调皮的娃娃,向旁边飞去。说时迟那时快,我眼疾手快地用手把毽子弹了回去,奶奶身体一转,伸出左脚,脚尖轻轻一勾,毽子被她稳稳地接住了。(精巧设计小插曲,表现出“我”的机灵懂事。比喻句的加入,使语言更加形象活泼。)
“十个!奶奶赢了!”我和姐姐围向奶奶身边,轻轻擦去她脸上的汗水。(细腻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我”和姐姐对奶奶的关心。)冬日温暖的阳光洒向奶奶,虽然她的眼角已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她此时的笑容却在一头银发的映衬下闪耀着年轻自信的光芒。(用景物描写和外貌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奶奶虽然已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年轻时的“劲儿”却没有被时光磨去。)
这时,周围传来了热烈的掌声。不知什么时候,家人们都聚了过来。“不愧是毽子王!”爷爷笑着说。随即,他像变魔术似的拿出了那张泛黄的奖状,递到奶奶手中。爸爸赶紧凑到我们旁边,举起手中的相机:“快来和‘毽子王合影!”只见微笑着的奶奶一手托着毽子,一手举着那张写着“毽子王”的奖状,全家人紧紧簇拥着她。“三、二、一!咔嚓!”温馨的时光定格在这充满爱的小院里!(文章结尾与标题、开头相呼应;完整的场景描写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祥和的气氛;用文字将这美好一刻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