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故事的创作,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您有什么经验与小读者们分享吗?
陈奕潞: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想要构建一个宏大而可信的世界,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现实世界。世界为何是现在的样子?它的时间以怎样的方式流动?它的空间遵循怎样的物理法则?时空中的我们,又是怎样一种生物?
当我试图构造一个新世界的时候,我描写人们熟知的细节,但进行微小的改动,让读者明白,这个世界与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不相同。我会制造一些从未有过的生物,它们的名字和习性符合新世界的规则。如果是东方的故事,那么它们的名字会具有显著的古文风格;如果是西方的故事,它们的名字背后或许有着北欧或希腊神话的背景。我还试图制造一些特殊的武器、道具或者职业。当故事里的人提起它们的时候,彼此之间心照不宣,所以,读者会觉得这些东西已经存在很久了,一切都很自然。
您是如何构思出《神的平衡器》这个故事的?
陳奕潞:平衡器的设计,来源于对中学时期学业压力的一种反思。我们背诵一些东西,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时间去刨根问底,去确认它的真实性。比如,我们没有在太空飞行过,如何去证实月亮表面立着美国国旗呢?怀疑有时候会让我们的生活陷入僵局,但有时候也可以让我们真正地走进生活。
平衡器本身,是一个关于怀疑的故事。故事最初的名字是《拟人》,因为在故事里,工厂生产出的“平衡器”会扮演人类的父母、兄弟、姐妹,从而影响人类的一举一动,最终决定其成为什么样的人。“平衡器”这种智能机器,利用人类行为学和心理学,像操控小白鼠的医生们一样,掌控着人们的生活。所以,这个故事也是关于“控制论”和“系统论”的一些思考。
虽然我以东方朋克的风格来呈现故事,但它本质上更像我青少年时期的一本日记。现在回想起来,我很羡慕那个满怀激情书写的自己。当然,如果那时候的我,拥有更扎实的知识储备,故事或许会更加有趣和吓人。所以,小读者们一定要潜心修炼自己的写作功底哦!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写作基础,才能让天马行空的想法落地。
能否推荐一些经典的科幻作品,并谈谈它们对您的影响?
陈奕潞:《安德的影子》《计算中的上帝》《银河系漫游指南》……可以推荐的小说很多,但我更推荐《第一推动丛书·综合系列》类的科普读物。这些书更有趣,而且它们可以帮助你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
量子力学,统一场论,拓扑,python语言……现实世界的一切其实比小说更加科幻。当我们试着把一些理论可能带来的明天描绘出来,这些作品就被称为“科幻”。因为有时候科技发展速度不够快,我们有生之年无法看到那样的未来。而实际上,只要你活得够久,有些事注定会出现。
有什么写作上的建议,可以分享给我们热爱科幻文学的小读者吗?
陈奕潞:刀具需要反复打磨才能变得锋利,我们的感官也需要一些类似的磨炼,才能变得更加敏锐。即便你拥有天赋,手里的笔还是不能停下,就像挥刀的剑客,没有看到恶鬼与对手的时候,也要时时“抽刀断水”一样。挥刀的动作,应该是剑客生命的一部分。作者或许没有直接的对手,但和自己的战争从未停止。写作只是活着的一种方式,所以我觉得,与其说“磨炼”,不如说“呼吸”“进食”“睡眠”更加贴切。不要忘记写作,不要让自己的本子和笔、键盘和电脑挨饿,因为表达自我是生命的本能。
陈奕潞:报纸期刊给了我“科幻作者”这个名头,我因为它获得了一些青睐……但其实我只是在写我想写的东西,构建我想构建的世界。
我的少年时代普普通通,骑车上学,物理成绩很烂,会因为好朋友转学哭很久,会下意识地把班主任喊成“妈”……我写的稿子也被妈妈扔过,还被讽刺“这辈子当不了作家”。然而擅长把现实和超现实融合在一起展现的导演诺兰曾说过,有时候,你需要很多努力,和一点点“信念”,它们最终会带来好运和奇迹。
正是拥有了努力和信念,最终,我成为了一个写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