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在唐朝诞生

2021-08-05 10:33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贤才开元学士

唐是一个充满壮健生命力的时代,书院诞生于唐,一点儿也不奇怪。在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度里,学子士人的朗朗读书声和源源不断刊印出来的文章典籍,是对文化繁荣的注解之一。

唐代书院的产生有官府和民间两大源头,官府书院,更确切地说是丽正、集贤两大书院,由朝廷整理图书典籍的机构发展而来。

丽正书院是集贤书院的前身,开元五年(717),大臣们建议唐玄宗整理内府藏书,续修王俭《七志》和《隋书·经籍志》等目录著作。修书地点先设在东都洛阳的乾元殿,回长安后迁往丽正殿。开元六年(718),丽正书院宣告正式成立。

又过了7年,开元十三年(725)的初夏,唐玄宗在集仙殿和修书的大臣们讨论封禅的事情,聊得一高兴,把大臣们都夸成了“贤才”(与卿等贤才同宴于此),顺便就把“集仙殿”改成了“集贤殿”,“丽正书院”改成了“集贤书院”。唐玄宗还下诏称:“仙者捕影之流,朕所不取;贤者济治之具,当务其实。”

需要说明的是,丽正书院和集贤书院都是“连锁店”,毕竟朝廷修书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工程,一所书院完成不了。所以,当时有三所同名异址的丽正书院在同时工作,统一改名后又有了第四、第五所集贤书院。

从开元六年到开元二十八年(718~740),唐用了22年时间,完成了书院这一全新机构的设置。

既然是政府机构,官府书院里面的工作人员都是有公务员编制的,设有学士、直学士、侍讲学士等职位。但书院和其他政府机构最大的不同是,它以文化事业为中心工作,活动大致可分为出书、藏书、讲学、赋诗、顾问五类,并没有其他具体政务。

传统观点认为,丽正、集贤书院是中国最早使用“书院”名称的机构,但事实上,在此之前,民间已有书院存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湖南攸县的光石山书院。据地方志记载,唐玄宗之前有4所书院,除了光石山书院,还有陕西蓝田的瀛洲书院、山东临朐的李公书院、河北满城的张说书院。其中,瀛洲书院创建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比麗正、集贤早了近100年。

民间书院的诞生要感谢读书人,本是私人书斋,但因为那一点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书斋向社会开放,成为公众活动的场所。套用现代话语体系,就是社会的公共空间,儒生、道士、和尚均可出入,颇有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包容之风。(摘自《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贤才开元学士
学士论文档案的共享和利用研究
Analysis on the Place Movement in Great Expectations
五张羊皮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本科教育见闻及启示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王贤才的精神支柱
苏东坡要什么?
也说“开元”钱
“开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