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芳
[摘 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育改革中突出其科学性,不再单纯地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在基础教学阶段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各学科教学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紧密联系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定位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此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科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一些学科具备共同的特点与发展需求,具备结构相似的学科综合素养内容。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下,各基础教育学科的教学重点与层次以及教学板块等都出现了更具科学规律的变化。小学语文学科要求提高学生综合性阅读、写作、表达、理解等基础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这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语文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一、重新定位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真正做到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实在是少之又少。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还存在很严重的应试教育特征,即过于重视分数,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高的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目标重新规划教学的侧重点,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是按照教学大纲来安排教学活动,而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作为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放在同等位置。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征与习性,要尤其重视引导其自主学习,这一点对他们今后的学习非常重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语文,进而爱上语文。
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独立思考是核心素养内涵中的一部分,想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人的思想和观点都是独一无二的,在阅读同一篇文章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因此,语文学习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每个人都可以针对同一个文章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
比如,在讲授《少年闰土》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整篇文章,然后引导学生针对文章的重点段落深入分析作者是怎样进行人物描写的,可以采用提问或者布置探讨题的方式开展自主学习。每一个学生的回答可能都不一样,教师应从学生的观点入手进行梳理和思考,不应一味否定学生理解问题的角度和观点,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反复探究和思考,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学科包含艺术之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美的精华,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或者短语感受文字之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美的含义十分广泛,也随着时代潮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所以,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考虑到每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不一样,教师的教学应有针对性,方法多样,因“材”施教。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名著,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不断积累语文知识,习得语文知识的精华,方便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有所突破。语文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重在坚持,积累这些语文素材学生就可以在写作的时候大展拳脚,也可以适当引用事例,结合自己的观点补充内容,提高整篇作文的质量。一篇文章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美和内涵美,学生把握每篇文章的思想和内涵,对其专业知识以及整体核心素养的均衡和完善是极其有利的。
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纸上学来终觉浅,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核心素养就必须提升实践能力,而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比我们想象中要难得多,所以,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在过去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往往忽视对语文知识的实践和应用,这对开展语文活动是非常不利的。应用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因此,教师应将培养应用能力和理论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用一些比較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语文知识。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已成为当前教师的首要任务。要想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多方面能力的目标,就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生活化、游戏化、小组合作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与专注。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喜欢探索的好奇心,把语文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是教师的最佳选择。在开展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多媒体,在视频图画之间相互转换,以此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和电影,以帮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把握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互联网教学中有更多的实践经历,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这也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我们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个性进行创新与改革。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学习,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学生如果喜欢语文课,学习态度就会非常认真,就会勤于钻研和思考,就会投入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努力,从而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语文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语文学习不要仅局限于课本,还要将眼光投向广阔的社会和生活中。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外主动探索,开阔眼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多与家庭联动,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家庭作业,如课上设计小情境剧本,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一起进行情境扮演,并把感受记录下来。教师要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而后写小游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自己的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需要查询一些资料,从而了解一些新事物,掌握一些新知识。此外,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遗漏的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及时弥补缺漏,提升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田凯.基于中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
[2]尹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J].课外语文,2017,(28).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