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言说,且学鲁迅

2021-08-05 08:05殷建坤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21年4期
关键词:咸亨酒客滑板车

殷建坤

老师说

《孔乙己》是一篇真正的短篇小说,字不足3000。然而这短短的篇幅,塑造了孔乙己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揭示了深刻的主题,因而是《呐喊》中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孙伏园在《鲁迅先生二三事》中曾记载鲁迅先生喜欢《孔乙己》的原因:“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风度。”在鲁迅看来,孔乙己是“苦人”,掌柜、小伙计、酒客一众人等是对孔乙己“冷淡”的微缩“社会”。

《孔乙己》和《祝福》《社戏》《一件小事》等小说不一样,故事发生的场景局限在“咸亨酒店”。因此决定了《孔乙己》几乎是“无事可做”“少事可做”,是“做得少说得多”。小说中,掌柜、酒客、孔乙己的语言描写都达十多次,对于刻画人物、讽刺社会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语言描写的技巧,更好地提升写作水平。

那么,鲁迅先生是怎样描写人物语言的呢?

一、有目的地说

所有的语言描写都是有目的的。

1.为了让读者对孔乙己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作者采取了“转述”的方法:“听人家背地里谈论”。

2.为了表现酒客们的“冷淡”,作者让酒客们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面对孔乙己的“不回答”,作者让酒客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

3.为了表现孔乙己“读书人”的特点,作者让孔乙己如此争辩:“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有同学在写作中也运用语言描写,但目的性不强。如在《难忘那次跌倒》中,有同学讲述自己学滑板车跌倒后,在母亲的鼓励下爬起来的过程,但在文章开头却这样写:

有一天上午,我看见我的小伙伴滑着一辆滑板车,觉得很好玩,很酷。我很羡慕,希望自己也能有一辆。

于是我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要一辆滑板车。”

妈妈说:“我可以买给你,但是你必须答应我,不许玩厌了就不要了,听明白没有?”

这位同学就没有考虑描写的目的。为什么要有这一段对话?虽然这段对话在生活中确实发生了,但与题目中的“跌倒”没有多大关系,也不能表现主题。

二、有选择地说

所有的语言都要有选择地说,要注意取舍与详略。

小说中,“我”被介绍到“咸亨酒店”做伙计,掌柜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对推荐的人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情罢。外面的事情也做不好,不好辞退,又说“我”干不了这事。

在现实生活中,掌柜的话一定不止这么多,但在小说中,这段话只是为了交代“我”在咸亨酒店专管温酒的缘由,为我亲眼目睹、亲耳听见孔乙己被嘲弄铺垫而已,因此没有必要把生活中原本说过的话都写下来。

语言描写,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来写。孔乙己是个读书人,他以自己是读书人为荣,虽然他已经沦落到和短衣帮一起站着喝酒,但是他却要穿着长衫,因为长衫是读书人的标志,正如《儒林外史》中的方巾一样。因此,他反问那些嘲弄他“偷书”的人,满口都是“君子固穷”“者乎”之类;面对那些眼巴巴看着自己碟子的小孩子,他说的是“多乎哉?不多也”。我们可以想象,这两个场合,孔乙己说的话一定很多,但作者选择了最能表现孔乙己性格的话来描写。

语言描写,有时要选择那些最能补充交代故事情节的话来写。以孙犁的小说《丈夫》为例,女主角带着第二个儿子回娘家看看,作家要交代她丈夫的去向,选择了母子间的对话:

“你还记得爹吗?”

“记得呀!”

“爹在哪里呢?”

“在铁道西啊!”

“在那里干什么?”

“打日本啊!”

这段对话是经过选择才有的。去娘家的路上,母子间对话一定很多,但是与故事情节有关的,与人物形象有关的,就是丈夫的去向,解释了上文“丈夫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有目的地说与有选择地说,是一体两面,目的是选择的依据,选择是目的的实现。我们在写作中常常是根据自己的目的进行选择。

三、有变化地说

很多同学的作文中,常常“一说到底”,就是人物语言的简单罗列。而鲁迅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富于变化,很有表现力。

鲁迅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使用了不少“說”的同义词,如“说道”“道”“叫道”“嚷道”“辩解”等。

在短衣帮酒客的眼里,孔乙己虽然是个读书人,但是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是不值得尊敬的,他们以取笑孔乙己为乐,所以他们说话不是和风细雨,也不是好言好语,而是“叫道”。他们就是要让咸亨酒店里所有人都听到自己的“叫”,听到“丑闻”的人越多,跟着戏弄孔乙己的人就越多,他们所获得的快乐就越多。

当孔乙己为自己辩解的时候,他们又提高了嗓门,“嚷道”。“叫”与“嚷”,不仅是音量的变化,更是气势和心态的变化,他们就是要“痛打落水狗”,让孔乙己无可辩解,彻底撕碎“读书人”这个身份给孔乙己带来的最后一点尊严。对于短衣帮们的“揭短”,孔乙己则不是简单的“说”了,而是“争辩”,为自己的尊严而争,为读书人的尊严而争——虽然孔乙己的“争辩”及其理由是荒唐的,不堪一击的。这些描写,把孔乙己之“苦”、酒客之“冷淡”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鲁迅还将“说”与各种描写结合起来,丰富了“说”的内涵。

有时是神态描写 +“说”: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

有时是肖像描写 +“说”: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

有时是动作描写 +“说”:

掌柜正在慢慢的结帐,取下粉板,忽然说:“……”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

有时则是神态描写 + 动作描写 +“说”: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

有的语言描写借助于前面的对话,连说话人都省略了:

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

这是掌柜与酒客的对话,因为开始时交代了说话人,所以后面的语言描写则成为纯粹的对话。在一些作家的作品中,如果对话描写比较少,作家会将每一个人说的话单列一行,给读者很好的阅读体验。

《孔乙己》中的语言描写真是变化多端,无不贴切。

鲁迅先生是世界短篇小说大师,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小说的语言描写因人而设,因事而设,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学习。

猜你喜欢
咸亨酒客滑板车
山行者滑板车
《伤寒论》“酒客病”探微*
咸亨酒店寻鲁迅遗踪
团团的滑板车
梅信
酒客病辨析
谁的滑板车
2017,孔乙己再回咸亨2
咸亨酒店之于孔乙己
在孔已己喝酒的地方喝酒(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