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2021-08-05 03:19张鑫千红颜景霞宁静
速读·上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育人高职院校

张鑫 千红 颜景霞 宁静

◆摘  要: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忽视劳动教育、轻视劳动、好逸恶劳等错误观念,因此在高校尤其是医学类高职院校强化劳育课程的育人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劳动教育现存的问题,并找出导致此类问题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完善劳动课程的原则,对今后的劳动课程的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育人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曾说:“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劳动教育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是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等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功能。

对于医学类高职学生来说,通过劳动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作为医疗工作者的担当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00后”的大学生早已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全家围着自己转”的生活,导致他们的劳动体验和劳动意识越来越淡漠,处于长期脱离家庭、社会的劳动实践活动。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思想方面形成了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甚至形成了鄙视劳动的想法;身体方面,由于长期缺乏劳动实践锻炼致使身体素质较差、手无缚鸡之力;在工作中常常出现缺乏合作精神、独立处理事情能力较差的现象。综上所述,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

二、劳动育人的基本内涵

《辞海》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德育的内容之一。”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指,要让学生在系统学习文化知识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日常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即在将教育与生产劳动作为两个独立系统的基础之上,通过科学技术将二者有机结合,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时代新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艰巨任务,因此劳动育人作为高校育人的助推器,要组织高校学生参加家庭及社会实践劳动,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独立自主、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高贵品质。对于医学类高职毕业生来说,他们肩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这种以劳求“善”、大爱、大德、大情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1.长期对于劳动教育的偏见。我国自古崇尚儒家思想,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思想一直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优秀人才形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逐渐形成了鄙视劳动,想摆脱劳动的思想。除此之外,在大多的文学作品里,受到压迫和剥削的常常是劳动人民,并且劳动的过程也极其艰辛。这些都是让大众对于劳动望而却步的历史原因。在当今社会,脑力劳动者同体力劳动者无论在收入和社会地位上的差距越来越悬殊,这就导致了普遍重视脑力劳动而轻视体力劳动的现象,于是整个社科教育、家庭教育将几乎全部教育中心放在知识文化的学习及脑力劳动者的智力培养,忽略了人才最基本的劳动教育。陶行知曾经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因此,现代社会应该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性人才。

2.劳动教育缺乏多样性及创新性。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劳动教育普遍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多数高校组织学生进行打扫教室卫生、实验实训室、志愿者服务等。其中,以校园内的体力劳动为主,在形式上缺乏创新性,除了打扫教室、实验室卫生,就是寝室卫生,给学生造成劳动教育就是打扫卫生、干体力活的错误概念。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一成不变的劳动教育让学生们有了厌倦情绪,产生抵触情绪。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缺乏劳动教育形式的创新,没有实现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

3.高校对劳动教育的忽视。目前依旧有很多高校更注重学生在成绩及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片面的追求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以此来证明学校的办学水平。由于高校长期的忽视,导致在劳动教育方面缺乏资金的投入,同时缺少相关科目、学科建设及专业师资人才。因此,科学完备的管理及保障机制是高校劳动教育能顺利开展的关键,没有健全的劳动教育管理制度的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很难落实。高校不能这样将劳动教育继续流于形式,而应该注重如何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四、高职院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新时代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承载着培养合格建设者、接班人和开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双重任务,强化劳动教育首先要找準劳动与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结合点,设计规划好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通过劳动教育,建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通过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明白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弘扬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通过实训、实习、竞赛、创新创业等实践体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1.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见》指出,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新时代,国家的兴衰跟每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因此要引导学生将实现个人目标和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在前进的道路上、在遇到困难险阻的时刻,要知道强大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坚实的后盾和铠甲,反之,当国家遇到危机的时候,“小我”要服从“大我”安排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中与国家休戚与共,与人民心心相惜,让浓厚的家国情怀化作心中的暖流,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2.引导大学生态度的养成。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初期阶段,他们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强,因此对于他们思想的导向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疫情期间有自愿参与志愿工作的学生,也有高校里学术造假的的不诚实的劳动事件,这些现象呼吁高校劳动教育对学生的诚实态度的培养。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每个人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只有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投机取巧、自作聪明只能助长懒惰心理。高校劳动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劳动态度的养成,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方向,为其成才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完善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劳动教育是其他四育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劳动,其他都是空谈。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产生疑问,而在需求答案和解决方法的过程中扩充了知识、激发的学习兴趣,智育得到了发展;通过劳动,学生强健了身体、磨练了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体育及德育能力得到了提升;劳动提供给学生们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能更近距离感知自然界的美,提高了他们的鉴赏美的能力。综上所述,劳动教育在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发展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五、完善劳动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找准目标。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承载着培养合格建设者、接班人和开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双重任务,强化劳动教育首先要找准劳动与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结合点,设计规划好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通过劳动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通过劳动实践内容感受黑龙江得天独厚的大冰雪、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油田、大粮仓等自然与人文資源所蕴藏的精神力量。

2.抓实重点。重点解决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劳动轻教育、重专业技能学习轻劳动素质教育、重技能考核轻素养评审、重专业劳动轻生活劳动等问题。课程要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强化劳动体验,珍惜劳动成果,学会生活自理。完善劳动课程建设、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待遇。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要点、评价方式、安全保护等要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围绕实践体验加强劳动教育,融合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关注手脑并用,着力过程亲历,将劳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3.创新评价。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评价要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为底线,在学习生活中,轻视生活劳动、劳动观存在问题、不尊重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歧视体力劳动的学生即使掌握专业劳动技能,其劳动教育的评价也不能予以合格。考核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劳动教育不要局限在课堂及校园,要作出校园、走进社会,既重视劳动意识的培养又有劳动技能锻炼。书面考评中可以加入劳动主题论文的撰写,不仅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帮助深入思考。除此之外,劳动实践部分安排学生记录学生出勤率及劳动态度和完成质量,还可以举办劳动技能大赛来展示学生的劳动素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18-05-03(002).

[2]姜晓燕.俄罗斯:重拾劳动的德育功能. 中国教育报,2018-11-09(005).

[3]张烁.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民日报,2018-09-11(00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ZJB1421208),课题名称: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育人家校协同体构建路径探索。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育人高职院校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