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飞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人们造成了思想上的冲击,也会影响中学生的心理乃至价值观,本文通过分析疫情对世界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本文以“疫情是我们这代人的五四”为切入点,从以下角度展开:“直面生死”塑造正确的生命观念;“命运共同体”强调了人类休戚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坐而哀叹,不如起而行之”通过疫情中自救互救的例子,赞美实干精神;“体制优势,红色信仰”通过党和国家抗击疫情的成果,坚定制度自信;“后疫情时代”部分,“如何面对一个更艰难的世界”,让学生有危机感,“作为中国公民”,则是分析中国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增强学生使命感;“疫情引发的思考”从疫情中展现的科技的重要性复杂性,平等、公正等理念面临的挑战等展开;“给青年的寄语”,勉励学生建立正确的的价值观,成为合格的未来建设者。
◆关键词:疫情;价值观;五四
有网友说:“疫情是我们这代人的五四。”
在五四以前,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个世界是不关心的。直到五四,他们意识到,他们各自的世界不再存在了,他们开始去寻找新的世界。
“疫情是让人们与世界接触的导火索,它切实将整个世界推到了你面前。你会为了李文亮和朋友彻夜畅谈,你会为了方方和他人分道扬镳,你会为了美国疫情而对中国重新认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每个人在这一年都会真正产生和101年前的那些人一样的认识:他们各自的世界都不再存在了。”
而对学生来说,人生中第一次面临全国性的大危机,每天主动或被迫听到有关疫情的信息,按部就班的生活被打破,他们离开校园,居家隔离,用上网课的方式继续学习……种种变故对于成年人都是极大震动,成长中的青少年受到的思想冲击更是可想而知,疫情之后,学生的心理乃至价值观都会产生变化,需要我们格外关注。
五四对于青年的意义,胡适认为“加强了学生主动负责的精神”,“激发了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提高了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而疫情之后,我们如何做?如何进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因此,梳理疫情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一、直面生死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但是,一个人的生命意识,是在认识到死亡的时候觉醒的。人的命运就是“向死而生”,当你认识到了死亡的必然到来,才会真正意识到生命可贵。疫情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而网络时代信息快速传播,各种图片、视频更直观地给人以冲击,护士柳帆一家四口相继去世,女子阳台上敲锣救母……第一次,我们如此直接如此大密度地接受死亡的讯息。
而这一切,带给我们的不能只有恐惧,尤其是疫情结束之后,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而是应该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那个古老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生命和死亡?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正如孔子所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认真防疫,保护自己和别人的生命。
其次,我们要明白,死亡是无法避免的。对于死亡,我们要心存敬畏;对死者,我们要尽量维护其尊严。我们积极抗疫,是为了尽量减少非正常死亡。对抗死亡和虚无,要用积极热烈的人生实践来省视生命的有限性,来赋予有限的人生以无限的价值和意义。积极有为,活得精彩,才是真正的珍爱生命。
二、命运共同体
一场传染病,让我们和千里之外的人们命运与共。我们被迫居家隔离,我们尝试着上网课,我们出门要戴口罩,我们进入公共场所要扫健康码。而疫情得到控制,也是因为医护人员、党员干部、军人民警、志愿者、快递员、环卫工……,无数的人们的拼命战斗。全国人民都“为热干面加油”,最终打赢了援鄂抗疫的阻击战!
疫情蔓延全球,那些认为中国落后专制才会爆发疫情的傲慢者,终于发现这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所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无论谁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我们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命运。只有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才能应对疫情等人类的共同挑战。
三、坐而哀叹,不如起而行之
疫情爆发之初,许多人感到恐惧、迷茫、愤怒,但是哀叹抱怨并不能解决困难。面对未知的病毒,死亡的恐惧,更多的人选择了实干,积极作为: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医护人员战斗在第一线,快递员汪勇等普通民众八方统筹物资,百般服务医护,留学生、海外华人等从全球采购并捐献口罩、防护服,河南工人刘海龙自费打车到武汉参加火神山医院建设……
这就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疫情中中国人民表现出的高贵品质:不绝望,不放弃,起而行之,实践实干,尽责担当,积极作为,也是我们的民族在无数磨难中不断成长、奋起的动力所在。继承这种实干担当的精神,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有未来!
四、体制优势,红色信仰
尽管疫情初期,出现了部分人员瞒报疫情等问题,但是党和国家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证明了我们的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严格管控,人们居家隔离,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推迟,教师网络授课。——果断的决策,證明我们的政府拥有非凡的决断力。
举国之力支援武汉,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迅速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湖北。——中国速度再一次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优势。
医学专家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医护人员白衣为甲,抢救病患;各级干部坚守岗位,基层人员及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从院士钟南山到普通护士,从总理孙春兰到基层网格员,他们都在为抗击疫情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证明了我们的制度依然具有非凡的组织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
我国建立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坚持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向留学生等群体发放“健康包”,协助确有困难的中国公民有序回国。——“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再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的今天,中国抗击疫情取得的成果更加醒目,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制度先进性,在新的时期,我们要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红色信仰。
五、后疫情时代
如何面对一个更艰难的世界?成为怎样的中国公民?
新冠疫情使全球经济陷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之中,美联储疯狂“印钞”,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失业人数增加,饥饿人口激增……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加艰难的未来。
而新冠疫情,对世界政治与世人观念也形成冲击。许多国家对新冠病毒应对失策,让人们发现西方发达国家倡导的模式和理念失灵:美欧等国第三产业发达、高端产业和高科技研发世界领先,实体经济尤其是低端产业却被抽空,导致疫情中口罩、防护服、测温仪以及酒精等防疫物品紧缺;他们宣扬西方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但面对疫情,或听天由命,或胡乱施策,或者内部缠斗,在阻止疫情蔓延及疫苗的研发分配上,一些国家拒绝承担抗疫责任,甚至截留救援物资,尽显自私本性以及虚伪本性。
而中国政府不但迅速遏制了疫情在国内的蔓延肆虐,也调动全产业链生产能力,提供物资、疫苗支持全球抗疫,向多国派遣医疗专家队伍,为世界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在成为世界战“疫”中流砥柱的同时,经济发展模式的效率、效益以及制度优势、现代化发展路径等,也愈益受到世界瞩目。
所以有学者认为后疫情时代,国际格局将重新“洗牌”:世界地缘政治中心由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世界力量对比将发生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不仅要有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态度,更要有作为世界公民的觉悟。青年人不仅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也有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使命。所以广大青年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六、疫情引发的思考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世界停摆,也我们重新关注对一些问题产生思考:
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毫無疑问,要战胜疫情,我们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熔喷布的口罩帮我们隔离了病毒,精密的医疗仪器帮助医生挽救生命,各种类型的疫苗让我们有希望摆脱疫情……但是,科技使交通更便利,也导致疫情迅速传布全球;发达国家自信于本国的医疗水平,以为“全民免疫”能“压平曲线”,最终却事与愿违;西方民众因谣言烧毁5G设备,新冠病毒及疫苗阴谋论层出不穷;网络发展促进了线上办公,无人经济,但传统行业从业者遭遇危机,科技加速了弱势群体的边缘化;健康码、面部识别等技术,使人们在疫情中能够出行,但个人隐私泄露的危险也隐藏其中……凡此种种,不是一句“科技是把双刃剑”可以简单概括的,要求我们应更谨慎、理智地对待科技的发展。
生命是否是平等的?自由的权力是否不可侵犯?看起来似乎没有争议的观点,在疫情中也遇到了残酷的质疑。生命是平等的,但是贫困者更难获得防疫物资和医疗保障。医疗资源挤兑时,少数族裔、弱势群体是否更易被放弃?老年人更易感染病毒,欧美年轻人不顾防疫隔离要求集会,是否是一种自私的自由?在同疫情的战斗中,对伦理、公正的追求不该忽视。
七、给青年的寄语
梳理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后,请再次回味这句话:“疫情是我们这代人的五四。”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了,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这个巨大变化之中。五四之后,青年人开始为中国寻找出路。后疫情时代,你们这些青少年,要承担使命,让世界的未来能够更好。
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说:“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那么,请各位青少年,继承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树立珍惜生命、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积极有为、勇于担当、命运与共、和平友爱的价值观,好好学习,提升自我,成为能创造、有力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的复兴,人类命运的未来,天降此大任,诸君请勉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9.
[2]周良发.胡适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5.
[3]林利民.全球战“疫”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J].人民论坛,2020.5.
本文属于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 《经典阅读对疫情下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20YB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