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李珺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从“技术型”逐渐转向“综合型”,“课程思政”已成为当下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着力点。本文笔者通过对当前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三条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期望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基礎课,它具有基础性、传承性和能动性,是高职学生大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教材当中选用的篇目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其中有抒发家国情怀的、有表现高尚情操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学生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能见识众多文人笔下的行云流水,更能去找寻文章中蕴藏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大学语文作为具有先天资源优势的学科,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现代视角去审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最终转化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一部分。在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能最广泛的影响广大青年学生,帮助他们在迈向社会前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当前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停留在“工具性”层面
首先,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水平高低不齐,在大学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免要花较多时间去讲解文章的含义和写作技法。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大学语文课堂还停留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难以感悟教材中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等,这也是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停留在“工具性”的原因之一。
(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目标不清晰
从表面上看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很多的,但也因此许多大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抓到一个思政点、讲一个点,没有制定一个清晰的、连贯的教学思路,更没有一个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实际授课中学生经常只是肤浅的学习了文章的主题思想,难以真正体会和转化,导致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高职大学语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薄弱
高职院校中承担大学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师大都是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的,一定程度上缺乏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工作之余也缺乏与思想政治专业教师的交流与互动,在教学中很难拥有思想政治专业教师的政治视角,由此也导致了难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教学过程中思政目标不清晰一系列问题。
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中应当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与学生融为一体,既要引导课堂,又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让其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在知识的探索中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更有效的让学生把思政元素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制定完整和充实的教学目标
为了避免课程中出现零散的穿插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授课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就应该制定一个完整而充实的教学目标。首先,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寻求知识与生活的连接点,丰富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内容。其次,整理归类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把思政元素合理的穿插到教学任务中,形成一个连贯且主题鲜明的教学思路。
(三)加大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根本,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无疑对大学语文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应当抓好大学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使广大教师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其次,加强大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适时进行反馈和评价;第三,丰富教师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途径,例如可以通过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第四,加大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大学语文教师的交流,在交流中寻求思政课程与大学语文课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大学语文教师提供方法和策略。
三、结语
课程思政改革既是当下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必经之路,也是对大学语文教师的一次重要考验。教育事业无止境,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随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中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培养专业技能扎实且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问题、归因及对策[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王宪青,邹安妮,冯世德.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79-81.
[3]卫东.试论大学语文教育的课程思政问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223-228.
[4]康雅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与路径研究[D].河北:河北科技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张媛媛,李珺,贵州省兴义市,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