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溪防洪工程
闽中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
河长制妈祖义工队积极开展河道清洁活动
福建省莆田市木兰溪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亲自擘画、全程推动治水工作的先行探索。20年来,历任莆田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防洪安全、生态修复、发展与保护平衡协调等问题,攻坚克难,提质增效,木兰溪实现从“水患之河”到“安全之河”“生态之河”的华丽转身,继而成为推动当地经济腾飞的“发展之河”。
木兰溪流域雨量充沛,但流程短、河道弯曲狭窄,只要上游暴雨,下游平原就水流漫滩,易发洪涝灾害。木兰溪地表土层淤泥深、含水量高,面对“在豆腐上筑堤”技术难题,水利专家协力攻克软基筑堤难关。不让群众因防洪工程搬迁而吃亏,莆田市坚持以人为本,高起点规划、设计、建设,工程推进到哪里,配套设施就跟进到哪里。从土地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木兰溪治理,有效解决技术、资金、征迁等难题。
致力固本清源。仙游县是木兰溪上游支流的集中区,保护好生态至关重要。通过“四不三转一补偿”,即不发展工业、不发展畜禽养殖、不乱砍滥伐、不乱占地建房,引导由畜禽养殖业向发展林下经济转变,由自己种植向土地流转、规模种植转变,由从事农业向发展生态旅游、外出打工创业转变;每年安排一笔资金用于生态补偿,实现区域内木兰溪水质功能100%达标。
构筑四道防线。2014年莆田市启动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及人为活动,构筑四道防线:第一道保护防线,封山育林,优化林分,治理水土流失;第二道治理防线,解决流域生产生活污染问题;第三道修复防线,实施搬迁工程和退果还林、退田还草,建设生态库滨带;第四道法治防线,颁布实施东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通过3年行动,水库水质从过去Ⅲ类提高至Ⅱ类标准。四道防线经验逐步推广到木兰溪全流域。
坚持“三脉”汇流。木兰溪治理始于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但治理目标绝不仅限于防洪。2012年莆田按照“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文化景观”三位一体的理念推进木兰溪系统治理,从下游走向上游进而走向全流域。以河道水域为纽带,串联淡水湖景与人文景观,清水脉、融地脉、铸文脉,“三脉”汇流,让木兰溪全线“高颜值在线”。
全域协同治理。莆田绶溪公园是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的典范,如用打木桩、抛石头的办法做护岸,保留荔枝林田园风光,保留古桥古树古码头,凸显文化历史等。福建省水利厅由此总结出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八个有”标准。莆田建成安全生态水系500多km,建成土海湿地公园,完善生态绿心保护体系,绿心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保证,凝聚治河力量;坚持把河长制作为管河护水综合平台;河道两岸划出100m宽的绿化带和河流恢复自然坡岸空间,两岸留足1km生态控制线;东圳水库汇水区域全部划入保护区,构建环河湖生态缓冲带;木兰溪及干流两岸实施建筑退距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保护机制及生态文明考核机制等。
莆田市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产、以水定城,注重节水减排,统筹生态用水,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条件,依据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控制城市发展规模,确定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既“有所为”,出台政策支持鼓励绿色产业聚集,支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木兰溪治理;也“有所不为”,不上超过承载能力的项目,限制产污较多的产业,找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有效推动两者协调共赢。
莆田再现“荔林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