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书瑶,江南静,庞 英,罗泽民,陈 艾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内科,四川 成都 600031)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而致短暂大脑神经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发作类型将癫痫分为局灶性起源、全面性起源、起源不明,局灶性起源又有运动性症状起病、非运动性症状起病之分[1-2]。近年来关于癫痫对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但不同的发作类型对于智力发育有较大的差异,全面发作尤其是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已被证实可对患儿的智力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部分发作性癫痫对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有研究认为部分发作性癫痫对患儿的智力发育无明显影响;另有研究认为部分发作性癫痫累及颞叶、额叶等与智力相关的大脑或大脑皮质下区域时,可对患儿的智力造成影响[3-5]。本研究综合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22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6]中部分发作性癫痫的相关诊断;②年龄在4~14岁;③诊断为药物难治性癫痫,需至少服用1年以上药物治疗;④本研究拟分析的相关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肌力、肌张力、特殊面容神经系统查体异常者;②合并有其他可影响智力的疾病者;③精神疾病者。
1.2.1相关因素的选择
本研究影响因素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4个方面的考虑:文献报道中的因素;临床实践中发现的疑似影响因素;事先假设但尚未证实的因素;各指标间独立或具有一定关联性,但无直接因果关系的因素。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收集患儿以下几方面的因素,①患儿自身因素:性别、居住地、出生孕周、分娩方式、0~6个月喂养方式、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家庭月均收入;②疾病相关因素:首发年龄、病程、癫痫家族史、发作频率、发作类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脑电图检查异常放电部位、颞叶损害情况(人体负责语言、记忆储存中枢)、用药种类。癫痫家族史指3代以内直系血亲有癫痫患者。
1.2.2分组情况
采用《中国-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智力量表》[7]对患儿进行智商(IQ)的测定,该表适用于4~16岁人群的智力评估,根据测定结果将患儿分为两组,IQ≥80为智力正常组(118例),IQ<80为智力异常组(108例),比较两组患儿上述各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综合作用对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
本研究纳入226例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年龄为4~14岁,首发年龄为2个月~9岁,婴儿期发病16例;病程为1~8年;发作频率为1~5次/月;抗癫痫药物使用1~3种;IQ为62~106,平均IQ为(86.13±12.06);智力正常组占52.21%(118/226),智力异常组47.79%(108/226)。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的母亲文化程度、首发年龄、病程、发作频率、MRI检查结果、颞叶损害情况、抗癫痫药物使用种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的单因素分析结果Table 1 The results of univariate analysis of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i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partial-onset
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纳入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按表2进行赋值后,以似然比法筛选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首发年龄较大均为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的保护因素,而病程较长、发作频率增加、MRI检查结果异常、颞叶损害、抗癫痫药物使用种类增加均为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各因素赋值情况Table 2 Assignment of each factor
表3 两组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的多因素分析结果Table 3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i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partial-onset epilepsy
癫痫是临床上常见的以大脑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表现的综合征,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儿童中较为常见。因儿童部分发作性癫痫症状不典型,同时其表达能力有限,对于部分泛化而全面发作及原发全面发作性癫痫的鉴别难度较大[8-9]。因此,目前关于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智力影响因素方面的报道不多。近年来,随着MRI、24h动态脑电图的应用使儿童癫痫发作类型的鉴别准确率明显升高。本研究显示,部分发作性患儿中智力异常发生率较高,与相关研究[10]结果一致,其可能是癫痫反复或长时间的发作引起患儿机体出现缺氧、酸中毒和神经递质过度兴奋而致神经元代谢及结构异常,进而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11]。另外,癫痫发作时的异常放电可对生长周期树突及突触的神经网络造成强烈刺激,而影响患儿的大脑发育[12]。
母亲文化程度更高的患儿智力发育异常率更低,可能与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掌握的知识较为丰富、获取部分发作性癫痫的相关知识途径更多,以及对该类疾病患儿智力发育重视程度更高有关。国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普遍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母亲主要负责照顾儿童的起居饮食,因而母亲文化程度对患儿智力影响作用更明显。母亲文化程度更高者对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日常保健意识更强,其为儿童提供优良的成长环境以尽可能地减少疾病对患儿智力的影响[13]。
本研究显示,智力异常组首发年龄低于智力正常组,可能与年龄较小的儿童大脑机能尚未发育完善有关。癫痫发作时可使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并出现氧及葡萄糖的代谢异常,从而对患儿神经细胞造成损伤,进而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及结构上的改变,对患儿的智力发育造成影响[14-15]。癫痫发作频率增高,其所引起的脑细胞异常放电次数增加,并使脑代谢率上升,脑血流量、耗氧量及葡萄糖的消耗量均明显升高,若得不到控制,可引起脑供氧不足及葡萄糖耗竭,严重者可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且癫痫发作频率越高、病程越长的患儿脑损伤程度越严重,甚至可引起大脑皮层片状坏死等永久性脑损伤,对患儿的智力造成严重的影响[16]。
MRI等头颅影像学检查为癫痫患儿颅内器质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方式。本研究显示,智力异常组的MRI检查结果发生率显著高于智力正常组,与相关研究[17]结果相一致。对于MRI检查结果,无论是先天发育还是后天继发性的异常均可导致脑组织及神经系统的改变,增加神经细胞永久性损伤的风险,对患儿的智力造成影响。因此,对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行影像学检查是预后判断及临床上是否需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严格掌握患儿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改变情况,必要时使用重症技术支持有助于改善患儿的智力。
肿瘤、局灶性皮层发育异常、血管或缺血性病变等可导致杏仁核及海马等颞叶内侧结构改变,其是部分发作性癫痫的重要病因。本研究显示,智力异常组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的颞叶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智力正常组,可能与人体负责语言、记忆储存等的中枢位于颞叶有关。当颞叶部位受损时可导致患儿出现语言、记忆储存等障碍,出现命名困难等智力损伤的表现[18]。另外,颞叶的Wernick氏区对词汇的储存也有重要作用,此部位出现损伤能引起不可逆性的词汇理解及命名的障碍[19]。
另外,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对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的智力发育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抗癫痫药物可通过降低神经元兴奋、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减少发作次数,减少患儿的智力损伤,但癫痫患儿需长期服药,甚至是终身用药,3种及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可增加患儿智力损伤的风险,尤其是使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传统的抗癫痫药物的患儿,其智力损伤尤为明显[20]。另外抗癫痫药物浓度过高也可能是引起患儿智力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部分发作性癫痫患儿智力发育异常率较高,其主要受母亲文化程度、首发年龄、病程、发作频率、MRI检查结果、颞叶损害、抗癫痫药物使用种类的影响,临床上应关注这些因素并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