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研究进展

2021-08-05 06:54商丽娜宋晓林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发文学术期刊期刊

商丽娜,宋晓林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期刊编辑部,长春 130102)

1 引言

期刊数字化是指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期刊的内容资源进行传播,表现形式如电子杂志、网络数据库和手机阅读等[1]。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产生,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用户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开始呈现出网络化、碎片化以及语义化特征,传统出版模式单一、时效性较差、信息难以整合等特征致使其难以适应和满足信息化用户新要求,而学术期刊承担着引领科技创新、服务广大科研群体的重大使命,因此刊网融合出版、网络出版、微信公众号出版以及移动互联网app应用出版等新出版形式在新媒体时代赋予了学术期刊新的内涵,加快传统期刊的数字化升级、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学术期刊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主要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成为新时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

2007 年以来,大量相关学者对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概念内涵、出版现状与基本特征、存在问题与转型路径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产出了一批系统化与科学化的研究成果。例如朱琳峰等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实际对数字出版增强模式的优势及中国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从而探讨出今后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路径和策略[3]。吴晶等认为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智能终端设备越来越智能化、普及化,在新媒体时代下数字期刊可以不断创新和升级,不断与科技融合[4]。占莉娟等认为数字出版推出的增强出版服务能够有效的弥补了学术期刊规模小、分布散、单刊模式影响有限的缺点,但是目前该出版模式仍遭遇多重瓶颈[5]。当下,整合与梳理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相关研究,对于促进新型出版模式发展、实现学术期刊的优化升级与创新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运用CiteSpace 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2007—2019 年间学术期刊刊登的数字出版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识别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关键词、作者与机构共现图谱,同时,基于传统文献分析法,重点剖析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发文时间规律,从而直观、系统地识别出该领域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存在问题,为加快实现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和建设期刊数字化出版健康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与思路借鉴。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源,该库汇聚了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最前沿和最核心的研究成果,可确保数据的权威性与可靠性。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条件以“主题=‘学术期刊’ 并含‘数字出版’ 或 ‘科技期刊’ 并含 ‘数字化出版’ 或‘期刊’ 并含 ‘数字化’”进行高级精确检索,文献检索时间为2020 年1 月25 日,检索时段为2007—2019年,共检索文献390 篇。对检索文献进行去重与整理,剔除简讯、书评、会议介绍以及无作者等文献,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梳理与整合,剔除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后筛选出367 篇,通过文献管理中心输出导出为Refworks 格式,并另存名为download_*.txt。

2.2 研究方法

CiteSpace 知识图谱是指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方法处理来达到可视化展现某一学科领域知识目的的方法,属于科学计量的范畴,具有强大的知识导航功能。自从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将其引入国内后[6],因其强大的文献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功能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与应用,尤其是通过其探索相关研究的前沿、热点与进展、研究机构、核心期刊与共被引用等问题,部分学者开始将这个软件应用到数字期刊的文献综述研究中[7]。本研究主要是借助CiteSpaceV 软件,利用其关键词共现分析、作者分析、机构分析和强大的可视化与统计功能,直观地认清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发展前沿。具体操作流程是:启用5.0.R2 版本的CNKI 数据分析板块,软件设置时间跨度为2007—2019 年,设置时间切片为1 Years Per Slice,节点类型为Cited Reference,阈值选择标准为Select top 20% most cited items from each slice,网络裁剪为寻径网络算法,此外为默认设置。分别选择“关键词”“作者”“机构”为网络节点类型,对关键词共现、发文作者、发文机构进行分析,由此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

3 结果分析

3.1 发文量的时间分析

根据文献发文量年度分布统计图(图1),形成了对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领域的初步认识。总体上而言,2007—2019 年,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相关研究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2007—2011 年,其发文量呈现出急剧增加趋势,到2015 年达到峰值,增长率为13.35%,2016—2019 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发文量与发文总量占比均有所下降,下降比例约为7.08%,表明近年来学者们对于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研究动态呈现出波峰式发展态势。互联网信息集成技术的成熟以及大数据平台的建成投入使得学术期刊出版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也进一步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研究进程。因而早期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呈现出激增态势,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集中于期刊数字出版的概念内涵与发展特点及现状。2010 年10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的 《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明确规定了数字出版的内涵,在业界得到广泛认同,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研究热度持续走高。2015 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 《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数字出版”写入国民经济五年规划中,这为开展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指明方向,也将该领域内研究热度推向顶峰,2015 年发文量达52 篇,这与市场需求、信息化技术发展以及国家政策支持有着密切关系。2016—2019 年,经过近10 年的研究,对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概念内涵、发展特征等方面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知,但囿于研究主体单一且方法缺乏创新,导致在该阶段研究热度有所下降,学者主要针对期刊数字化转型、期刊编辑素质提升、数字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为解决数字化出版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提供借鉴与参考。

图1 2007—2019 年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发文数量Fig.1 Number of papers on digital publishing published in academic journals from 2007 to 2019

3.2 发文作者分析

通过CiteSpace 软件对发文作者进行分析得到相关图谱(图2),图谱中共有49 个节点,61 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51 9,说明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部分作者有一定的合作关系。由此可见,当前中国学术期数字出版的相关学者较多,且部分学者之间形成较为固定的合作关系,但是现有研究多呈分散式研究特征,核心网络已经初步建立。从图2 可以看出,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是赵文义,达到12 篇,其次是梁福军、张俊彦和林琳,均达4 篇以上,前10 位作者发文数量占到总发文数量的10.63%,说明在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领域中,作者集中度较高,核心作者相关研究基本奠定了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的学科基础。从发文作者团体来看,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相关研究的各作者团体之间互引关系较为紧密,不同学术团队、不同作者之间学术联系较强,相对较为集中的作者团体有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肿瘤研究所的林琳、吴一迁、张俊彦、黄文华等组成的学术团队,中国科学杂志社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杂志社的任胜利、程维红、路文如、严谨等组成的学术团队以及信息与电子工程编辑部的罗雪梅、张淑芳、孟伟等组成的学术团队。

图2 2007—2019 年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发文作者图谱Fig.2 The map of authors whose research on digital publishing published in academic journals from 2007 to 2019

3.3 发文机构分析

利用CiteSpace 对367 篇文献进行发文机构共现分析,如图3 所示,图中的节点为29 个,连接为12 个,网络密度为0.029 6,证明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的发文机构间相互联系较差,各机构间学术交流与合作还需加强。从各机构发文量来看,2007—2019 年间,《中国学术期刊》 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发文数量最多,达37 篇,其次是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长安大学文献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前十名机构发文数量占总发文数量的19.90%,由此可知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研究成果在不同机构间差异悬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是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专业互联网与电子出版机构,拥有CNKI 数据库的总体和内容编辑版权,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知识资源实力雄厚,是著名艺术学、文学和新闻传播学的教研基地,有强大的科研平台与科研力量支撑是他们的共性特征。从机构区域来说,北京发文量最多,其次是西安,这些城市拥有雄厚的教育资源,科技与文化创新实力强劲,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发展迅速,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图3 2007—2019 年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发文机构图谱Fig.3 The map of institutions of authors whose research on digital publishing published in academic journals from 2007 to 2019

3.4 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热点关键词的梳理研究,从研究内容、方法、视角、对象等方面形成对学术期刊出版研究进行了初步的认识,可以为梳理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主要内容研究提供参考,进而在对现有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成果探析的基础上,归纳现有研究的缺陷与不足,探究其未来研究趋势。

3.4.1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概念内涵。

准确把握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概念内涵是开展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概念、现状、发展趋势等一系列研究的基础及重要依据。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传播立体化、介质多元化等特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自兴起之时,众多学者如刘劲[8]、贺德方[9]围绕其概念内涵展开了众多研究,学者依据数字出版的表现形式、技术基础、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内容从不同视角给予其概念认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多学科研究视角特征。赵东波等认为期刊数字化是指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期刊的内容资源进行传播,表现形式如电子杂志、网络数据库和手机阅读等。即使学者对期刊数字出版定义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强调期刊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当前期刊出版主流方式,对期刊的传播形式以及用户体验带来了巨大变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0 年颁布 《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对数字出版的概念做出了明确规定[13],且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3.4.2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关键词共现分析

从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图谱分析结果看,关键词共现频率最高的是“数字出版”,其次是“科技期刊”“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优先数字出版”“编辑”等(图4)。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普及,期刊数字化出版方式以其传播高效率、发行低成本、出版周期短等优势逐渐兴起,数字化出版已成为学术期刊主流出版方式,期刊出版模式融合重塑进程加快,数字出版平台与数据库建设趋于成熟。因此,期刊数字化出版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们对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面临问题挑战、发展转型对策以及出版模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10-12]。

图4 2007—2019 年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关键词图谱Fig.4 The map of keywords of research on digital publishing published in academic journals from 2007 to 2019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研究的基础上,对排名前18 的重要关键词进行排序分析研究,具体情况见表1。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的重要节点所对应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和梳理,发现当前学者们围绕期刊数字化出版的热点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呈现以下特征:①在研究内容方面,逐步由数字化出版概念内涵等理论研究向数字出版现状问题与优化路径、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与模式探索、编辑人才培养等实证研究方面扩展,更多开始关注数字出版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呈现出较强的实践经验性特征。②在研究方法方面,从最初偏重文献统计法与实证研究法等方法的应用开始向注重多学科融合研究方法应用转变,不同学者根据自身学科的独特性,运用各自方法进行数字化出版研究,呈现出研究方法多元化的特征。

表1 2007—2019 年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 单位:次Table 1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literature on digital publishing published in academic journals from 2007 to 2019

3.4.3 数字化出版面临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

期刊数字出版作为一项新兴产业,与传统出版方式相比具有许多革命性进步,其发展路径研究以及如何构建如传统出版方式一样成熟的产业体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展开的研究活动多以某类型或某具体期刊为研究对象,突出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学者们围绕期刊数字出版转型发展过程中观念更新、版权保护、平台建设、经营管理、品牌建设、赢利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认为现有数字化出版方式仍然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致使现有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方式不如传统出版方式成熟,未能形成健康完整的产业链[14-16]。因而针对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过程中遭遇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成为学者们广泛讨论的问题。学者们对于实现数字化出版大都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王华菊等认为期刊数字化出版要形成持续有效的赢利模式,要协调好产业链各要素的利益与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建立公正合理的市场分配机制[17];程维红等认为期刊数字化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创新期刊数字出版机制体制,完善数字出版产业链[18]。游滨认为要实现期刊优先数字化出版,要从传播内容、质量、效果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同时要加强版权保护,构建学术期刊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保障体系,制定整体规划,探索学术期刊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数字优化路径,为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借鉴[19]。学者就期刊数字化出版目前面临的问题达成较为一致的共识,并就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顺利建设期刊数字化出版健康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3.4.4 学术期刊编辑人才的转型与培养机制研究

在数字化出版时代,学术期刊的出版形式、营运模式都发生了巨变,但学术期刊传载科技信息的本质功能不会随之改变,因而学术期刊编辑扮演的角色以及具有的功能不会消失,而是被赋予全新的内涵。作为学术期刊的核心要素,编辑能否适应数字化出版潮流,实现角色转换,提升自身能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复合型数字化出版人才成为当前期刊编辑面临的转型发展问题。而如何建立成熟数字化出版编辑人才培养机制已成为各出版单位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学者们大都从编辑自身意识转变与能力提升以及期刊杂志社制定科学长效的编辑人才培养机制体系入手进行研究[20-22],研究大都以实证研究为主,研究成果同质化特征明显。例如黄浩海指出新媒体时代下期刊编辑加快出版观念意识的转变,同时加强数字化出版技术的学习应用,提高网络数字化出版专业技能以及扎实相关基础学科理论,转变为一名高素养复合型的期刊数字化出版编辑人才[20]。在数字化浪潮下的今天,期刊编辑能否适应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发展,提升自身能力以满足数字化出版要求,成为衡量一个优秀编辑工作者的关键因素。

4 研究评述与展望

4.1 研究评述

(1)本研究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2007—2019 年中国知网中关于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367 篇文章进行分析,从发文时间看,2007—2019 年,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相关研究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2007—2011 年,其发文量呈现出急剧增加趋势,2016—2019 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从发文作者看,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较多,且形成了多个较为固定的学术团体,但是整体上来说相关研究仍然较为分散;从发文机构来说,发文机构主要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等,各发文机构间相互联系较差,各机构间学术交流与合作还需加强;从关键词共现来看,频率最高的是“数字出版”,其次是“科技期刊”“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优先数字出版”“编辑”等,说明学术期刊数字化不断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

(2)当前中国正处于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的高速发展的时期,学术期刊如何利用空间网络、数字平台建设、人才网络技能培养等等进行转型升级,从而实现期刊数字化发展以及适应新媒体时代新型观众的阅读要求将成为学术期刊领域相关研究的重要新型课题。综上所述,学者们对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概念内涵与现状特征、存在问题与优化路径、人才转型与培养机制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领域相关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具体表现在:①逐渐由数字期刊的概念及现状向学术期刊数字转型升级、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机遇与挑战、学术期刊网络出版与纸本出版的优缺点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提升等内容转变。②新时代编辑人才科学技能与创新思维培养开始逐步受到重视,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③微信公众号出版、移动互联网app 应用出版、刊网融合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已经逐步成为学术期刊出版的主流,各数字化出版平台的建设与运行以及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与版权归属将是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领域研究长期的热点与前沿问题。

(3)但相关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①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基础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显著提升,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且研究内容不断增多,研究深度不断加强,但是总体而言相关研究结论仍主要呈现出描述性、总结性特征,相关理论高度不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具体指导实践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基础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②研究主题的创新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在研究内容上较多集中于学术期刊出版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转型路径探讨、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建设、新时期学术期刊编辑技能培养等几个方面,且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方面存在严重的重叠现象,大量研究观点相似性较强,研究主题创新性不足。③多学科融合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化。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可以得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相关研究机构与作者多集中于各出版社、而学科集中于编辑学、广告营销、新闻传播等,而高校学术期刊相关研究较少,系统汇聚经济学、管理学、编辑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较少,相关研究学科背景较为单一,跨学科综合集成多学科交叉融合分析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化。

4.2 展 望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中国出版工作已经逐步进入新媒体时代,以互动性强、信息量大、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为主要特征,传统纸质出版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数字化出版趋势不可逆转。未来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相关研究应立足于现有研究成果,结合当前中国信息技术与大数据迅猛发展新背景与新形势,在研究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未来时期内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应该从以下3 个方面推进。

(1)强化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理论探索。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内涵价值随时代的推移与科技的发展不断提升,对数字化出版的基础理论探索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而当今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基础理论高度不够归根到底是研究者对当今国家新闻出版相关政策及其重要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因此,未来可加强对国家相关政策与重要理论的解读,用理论指导实践,加强科技与文化的有效融合,不断提高学术期刊数字化研究的理论高度。

(2)深化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研究内容。当今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观点、研究内容存在较大的重复性特征,创新性不足已经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相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相关研究具有时效性特征,与当时国家政策、科技发展与文化事业发展息息相关。而今信息化大背景下研究者多注重数字化平台建设,数字化大背景下期刊出版质量水平的提升与审核、版权归属、数字化学术论文多元呈现形态研究、“知识服务”范畴与领域扩展路径以及期刊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提升策略等具体研究内容将会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

(3)多学科协同研究与多作者协同创作平台建设路径研究。通过分析可知,目前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编辑部与各出版社,各个机构、各学科与各作者间的学术交流与沟通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应打造多学科协同研究与多作者协同创作平台,建立各学术期刊编辑部与出版社相关人员、各学科专家、核心作者、研究学者、优秀博士研究生等在线交流与互动平台,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相关研究观点与学术成果,吸引各界更多研究者参与讨论,使之成为引领科技创新与知识服务的重要平台。因此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多学科协同研究与多作者协同创作平台建设机制的路径探讨是今后研究的主要趋势。

猜你喜欢
发文学术期刊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期刊审稿进度表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