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赳赳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产后出血属于妇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产妇致死的主要因素,主要由于宫缩乏力所致,为避免意外发生,产妇需提前做好常规检查,预测产后出血发生率,以便产科医护人员做好急救准备[1]。临床研究表明,脑利钠肽(BN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在产妇产后出血中发挥重要作用,降低其水平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量[2]。目前,临床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以促进子宫收缩为主要原则,卡前列甲酯栓是一种前列腺素类药物,可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且半衰竭较长,能够有效控制产后出血[3-4]。鉴于此,本文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68例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症状的产妇临床资料,将应用卡前列甲酯栓治疗的32例产妇资料纳入A组,将应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36例产妇资料纳入B组。A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28±5.69)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74±1.25)周;其中初产妇19例,经产妇13例。B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30.57±5.32)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35±1.21)周;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15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诊断标准[5];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均经产妇同意翻阅临床资料。(2)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②对研究药物存在禁忌证;③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④合并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 两组产妇均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规格:1ml∶10U,湖南一格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208)治疗:10U/次,静脉滴注。A组:采用卡前列甲酯栓(规格:1mg,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00006)治疗:佩戴无菌手套,于阴道前壁下1/3处放置2枚,静置2min。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规格:1ml∶250μg,Pharmacia and Upjohn Company LLC,H20170146)治疗:初始剂量为250μg,宫颈注射,若无效可每隔15min重复给药,最大剂量不超过2mg。
1.4 评价指标 (1)临床疗效[6]:单次治疗后15min内子宫收缩情况良好,出血量显著减少为显效;单次治疗后,子宫收缩情况一般,重复给药30min内,子宫收缩情况良好,出血量减少为有效;经多次治疗后,子宫收缩情况仍无变化,且出血量未见减少,需采用其他方式止血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2)FIB、D-D、血清BNP水平:于治疗前、3d后取两组空腹静脉血5ml,取3ml以3 000r/min离心10min,取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BNP水平进行检测;取2ml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FIB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D-D水平进行检测。(3)产后出血情况:比较两组产后2h、24h出血量,出血量=[接血后棉质敷料湿重(g)-接血前棉质敷料干重(g)]/1.05(g/ml),其中产后出血量>500ml为产后出血。(4)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消化道反应、心率加快、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 临床疗效 B组总有效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FIB、D-D、血清BNP水平 治疗前两组FIB、D-D、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D-D、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B组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FIB、D-D、BNP水平对比
2.3 产后出血情况 B组产后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例数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对比
2.4 不良反应 B组发生消化道反应、心率加快、面色潮红分别为1例、1例、2例,总发生率为11.11%(4/36);A组发生消化道反应、心率加快、面色潮红分别为1例、1例、1例,总发生率为9.38%(3/3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P=0.814)。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严重并发症之一,子宫肌肉收缩力较弱,导致产程延长,子宫收缩乏力,从而引发大量出血现象,如不及时纠正止血,极易导致产妇昏厥、休克,甚至造成器官衰竭,危及生命。临床研究表明,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主要原因,因此,临床针对该病治疗主要以提高产后子宫收缩功能为原则。缩宫素是一种肽类激素,由人工合成,其应用于产妇可有效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但其半衰期较短,且在受体位点到达一定限度时,即使重复用药也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临床尚需探索有效治疗药物促进子宫收缩,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FIB主要经肝脏产生糖蛋白,其对血小板积聚、内皮细胞收缩具有促进作用,其含量增长时易形成血栓,引发内皮细胞损伤,能够有效预测产后出血发生率[7]。D-D属于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在机体血管形成血栓时,其水平会升高,在产后出血的预测中具有一定作用;BNP能够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从而对交感神经递质活性起到抑制作用,降低体内循环阻力,产后出血量与其存在正相关联系[8]。本文结果显示,B组总有效率较A组高,FIB、D-D、BNP水平均较A组低,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例数均较A组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可见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降低机体BNP、FIB、D-D水平,改善产后出血情况,且安全性较好。其原因在于卡前列甲酯栓能调节子宫收缩能力,增强子宫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与缩宫素发挥协同作用,从而对子宫收缩功能具有促进作用,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9]。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刺激肌细胞间缝隙连接,提高子宫收缩能力,同时其半衰期较长,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能持续发挥作用;此外,该药对腺苷酸环化酶具有较强抑制效果,能够阻断环磷腺苷形成,提高钙离子含量,从而有效增强子宫收缩功能,减少因宫缩乏力性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10]。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促进子宫收缩,止血效果显著,从而有利于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且本研究证实其不良反应并无差异,可见联合用药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可有效降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BNP、FIB、D-D水平,改善产后出血情况,且安全性较好,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