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分析

2021-08-04 09:22:16刘广英
系统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外伤颅脑

刘广英

临沂市康复医院,山东临沂 276000

颅脑外伤是临床常见外伤类型,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如术后运动障碍。颅脑外伤的临床发病率较高,致病因素在于意外跌坠、交通事故等,疾病多采用手术治疗,容易导致残疾和死亡,预后较差。颅脑损伤主要是轻度的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有轻度的颅骨骨折或有轻度的蛛膜下腔出血,昏迷时间小于6 h[1]。重症颅脑损伤会导致恶性循环,患者因疾病导致其代谢功能发生变化,出现加速代谢的现象,出现免疫功能低下和营养不良的情况,严重情况下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疾病的临床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2-3]。颅脑外伤患者术后3个月是其身体恢复的最佳时期,在该阶段采用康复护理可以有利于促进神经元的再生,改善肌肉萎缩情况,改善患者的预后。为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的价值,该次研究选择该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予以不同护理方法,展开具体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纳入该次研究,在随机数表法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9~77岁,平均(48.75±6.39)岁。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6~77岁,平均(48.33±6.59)岁。两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②该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过头颅CT诊断,确诊为脑损伤;④为中型颅脑外伤后2~4周内;⑤无严重的复合伤。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障碍疾病患者;②老年痴呆患者;③精神类障碍患者;④皮肤感染者;⑤妊娠与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为患者常规查房,检查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指导、营养支持与吸氧等基础治疗。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伤口敷料干燥。为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教育,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疑问。

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①语言康复护理:为患者进行简单的语言功能训练,根据患者个人能力,开展短语和句子的练习,多为患者提供练习场合,可以通过听广播和看电视的方式提升训练效果。病情稳定后,根据康复程度,护理人员应给予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应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床上训练转为逐渐起床的训练原则,并设定具体的训练时间,帮助患者尽快康复。②认知康复护理:包括功能恢复训练、记忆障碍功能恢复训练、思维障碍功能恢复训练。可以采用打扑克牌训练患者注意力和记忆力。③饮食护理: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针对吞咽障碍的患者,需要做好吞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进食能力。④运动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收缩训练,3次/d,15 min/次,预防肌肉萎缩与深静脉血栓。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翻身1次。待患者能进行坐位训练后,再进行步行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训练内容,告知患者训练时的注意事项。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肢体运动,如舒缓按摩、拍打、关节活动等,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或关节固定。在被动运动过程中,护士应掌握力量,轻柔运动。康复后应鼓励患者主动锻炼,注意运动与静止的结合,运动幅度不能过大。⑤生活自理康复:以上肢训练为主,让患者进行拿物品训练,用手将物品提起再放下。使用小纸团和小型水果进行捏握训练。指导患者自行调整体位、吃饭、喝水、盥洗等,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升其治疗效果。⑥心理护理:需要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待患者清醒后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悲观与自卑等不良情绪。在患者换药或排便时做好患者隐私保护,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沟通,疏通患者情绪,提升患者恢复信心。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和社会多沟通,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促进患者走出疾病的困扰。⑦体位护理,根据患者进行体位训练,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平卧位过渡到半卧位,然后到坐位,最后进行行走训练。各个体位的训练时间均为60 min,若在训练期间出现不适,需要及时休息。根据患者的康复程度,护理人员应给予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应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床上训练转为逐渐起床的训练原则,并设定具体的训练时间,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此外,需要做好卫生与清洁工作,及时为患者翻身,预防压疮。⑧早期中医康复护理,结合针灸护理、推拿按摩护理,采用辨证治疗的方式开展。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②观察两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③观察两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40.51±10.51 40.33±9.86 0.096 0.923 75.56±11.23 60.11±9.48 8.143<0.001

2.2 两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小于对照组,观察组SD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对比[(±s),分]

组别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43.23±12.25 43.69±13.52 0.195 0.845 12.63±5.22 25.66±3.66 15.831<0.001 45.62±6.99 45.86±7.51 0.181 0.856 13.33±5.26 27.56±4.05 16.603<0.001

2.3 两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分]

?组别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61.25±5.28 61.76±6.56 0.469 0.639 88.51±3.23 73.23±5.26 19.174<0.001 42.26±3.52 42.29±4.22 0.042 0.966 22.15±3.25 35.98±3.55 22.257<0.001

3 讨论

颅脑外伤属于临床常见的外伤类型,患者多伴随继发性脑组织损伤,术后容易出现运动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为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4]。颅脑外伤患者出现运动障碍的概率较高,是影响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现代康复理论研究发现[5-6],颅脑外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通过早期的干预护理可以更好地促进脑侧支循环功能恢复。

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可以提高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能力,减少颅脑外伤患者肌肉萎缩的发生。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代偿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护理干预的重点放在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关注上,是在颅脑外伤患者运动障碍基本稳定后开始康复训练,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情况,但是护理内容简单,容易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而且康复效果也不理想[7]。早期康复护理是近年来临床提倡的新型护理方法,是当今社会应用性较强的护理方式。早期康复护理是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针对病情恢复特点开展的早期阶段性的康复护理内容[8]。早期康复护理以传统护理为基础,重视患者的感受,不断改善护理服务中的不足之处,可以更好地提升患者舒适度,有利于更好地缓解患者的不安感和焦虑感。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护理中,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更好地保证科学护理流程[9]。通过心理护理,可以纠正患者不良情绪,通过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分析患者存在的风险。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立足于每位患者的需求,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早期识别潜在的风险,帮助患者克服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通过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功能[10-11]。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充分发挥患者的脑可塑性,使患者在最佳恢复时间内完全康复。早期康复护理下患者的恢复效果较好,刺激脑组织,加速建立侧支循环,改善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通过不同阶段的运动指导,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四肢功能的血液循环情况,预防肌肉痉挛。

早期康复护理是指对患者从发病开始的康复指导和训练,即从最初的体位逐步护理到自我运动训练,旨在尽早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早期康复护理可进改善机体代偿功能,强调以患者为核心,立足于每位患者的需求,有利于功能障碍。赵有兰[12]在《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的FMA运动评分(66.7±17.5)分高于对照组(45.1±16.3)分(P<0.05)。其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一致,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75.56±11.23)分高于对照组(60.11±9.48)分(P<0.05)。说明在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患者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SAS评分(12.63±5.22)分低于对照组(25.66±3.66)分,观察组SDS评分(13.33±5.26)分低于对照组(27.56±4.05)分(P<0.05)。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具有重要价值,立足于每位患者的需求,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早期识别潜在的风险,帮助患者克服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减少关节畸形,加强关节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侧支循环,还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负性情绪,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后期康复治疗。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88.51±3.23)分高于对照组(73.23±5.26)分,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2.15±3.25)分小于对照组(35.98±3.55)分(P<0.05)。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在可以更好地减少关节畸形,加强关节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侧支循环。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外伤颅脑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6:02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晚期帕金森病治疗的新进展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3期)2015-12-01 03:57:47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
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01:19:31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