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陈亚
【摘 要】完善和发展校本研修是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朝科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笔者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校本研修情况的调查发现:从研修方式来看,传统的集体备课依旧是主要方式;从研修内容来看,各学科“单打独斗”现象依然严重;从研修机制来看,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较强,科学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借助区域性名师工作坊,可以有效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效能。
【关键词】名师工作坊 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研修 融合共建
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推行。课程实施以来,“一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师资情形非常严峻” [1],“有的甚至是学校后勤、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来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2],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校本研修活动成效低下:从研修方式来看,传统的集体备课依旧是主要方式,多数学校仍在沿用传统的“主导发言+个别讨论”方式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研修。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侧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纯依靠学科教师“打嘴仗”来解决全部教学问题便显得力不从心;从研修内容来看,课程知识与学科知识割裂情况严重。由于专任教师不足,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校本研修的现状几近成为“四不像”—不同原任学科教师高谈阔论,直到研修活动结束,大家才发现讨论最多的仍然是各自的原任学科知识,而对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甚少;从研修管理来看,科学高效的考核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绝大多数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校本研修组织管理还停留在听报告、查笔记、做交流、开总结会上。技术创新成果、网络技术手段在现代化研修工作中的运用不够,依托网络平台加强对研修管理和支持的意识不强,研修效果不明显。
名师工作坊以一定区域内相关学科名师为教研引领者,这些名师有不同的教学经验,对学科教研有深层次思考,同时,学科间的关联性又使他们能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从而实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建构基于名师工作坊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研修模式,是解决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校本研修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名师工作坊助力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校本研修的可能性
名师工作坊是在承认学科独立的同时,更加注重在学科融合基础之上建立一个联系密切、具有研究共同取向、由专家教师领衔的组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种教师团队的组织形式更加有利于发挥各学科而非某单一学科的优势,从而更好地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校本研修的高效实施。
1.智力集聚,能够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坊的人才优势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课程目标在学科资源、学习形式、成果展现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而名师工作坊正是以学科为分支,以名师为主要参与者,集教、研、训一体,发挥名师的辐射效应,引领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研修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孤立的,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科学生成。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学科融合性较强的学科,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对不同学科所涉及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又要能融合各学科知识为综合实践活动和课程所用。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坊集聚了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智力集聚效应。在名师工作坊内,教师基于共同研究取向,组建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名师领衔的学术名师“综合”体,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学科优秀教师的人才优势,共同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校本研修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2.资源融通,能够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坊的导向优势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校本研修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取得的成效较小,一个主要问题在于研修缺乏导向性。由于多数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为转任或新任,对该课程一知半解或人云亦云,导致研修活动事倍功半。名师工作坊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科领衔名师的导向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名师的具体指导下,不同学科优秀教师可以有效避免在原任学科知识的固有轨道上徘徊不前甚至是走弯路、走错路。有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教师“把方向”,研修活动便可实现在保持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对各学科知识采取“拿来主义”,原本互不相关的学科真正实现“综合”,发挥合力。
3.科学灵活,能够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坊的制度优势
毋庸置疑,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较大程度地提升校本研修活动的效率。目前,“有的学校以学生课外兴趣小组的科技活动代替综合实践活动,有的学校甚至以班会、劳动周等代替综合实践活动”[3]。学校不重视、考核管理制度不健全,直接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校本研修的成效。由于名师工作坊是一个建立在具有共同研究取向基础之上的学术团体,因此,它可以根据研修活动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自己特有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适时调整,从而充分调动教师的研究热情,提高研修活动的实效。
二、基于名师工作坊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校本研修模式的策略建构
1.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人才库
不同学科优秀教师集聚是名师工作坊的最大智力优势。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与各传统学科存在着渗透、交叉情况。科学运用传统学科知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升传统学科的教学质量,都离不开专业教师队伍这一基础。
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申报书撰写时,语文教师的有效参与就显得十分必要;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数学教师的及时指导势必发挥积极作用;而在进行观察与统计、“从特殊到普遍”的知识归纳时,自然学科教师将会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同样,当语文教师教授《极光》《奇妙的克隆》等科普性文章时,会发现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便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瓶颈。当然,这种知识瓶颈远不止语文学科,其他人文及自然学科知识也大致如此。
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坊在选人、用人方面打破了传统名师工作室的学科界限,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方向。
2. 建立融合共通的教师培养模式
(1)建立立体化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坊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仅要集中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而且要承担将不同学科兼任教师培养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教师的任务。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作互助与专家指导相结合的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师培养模式,借助集中学习、返岗实践、总结交流等多种方式依次开展培训,将有效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坊的教师培养效率(见图1)。
集中学习:以解决教师遇到的普遍性、实用性、关键性问题为核心,将理论融合在典型的教学案例中,引导教师全面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要义。
返岗实践:作为理论学习的有效延伸,适时组织返岗实践有利于将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将研修中习得的理论真正内化为教学观念、外化为教学行为。
总结交流:在返岗实践环节,因学科、学情及软硬件环境的不同,教师所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也不尽相同,开展总结交流活动可以达到观点碰撞、借鉴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2)推广混合式研修
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坊推广混合式研修尤为必要。如前文所述,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综合性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迅速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便成为一个重要且迫切的问题。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把面对面(Face-to-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整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充分发挥集中面授和网络教学的长处,解决传统校本研修活动中时间不足、所学知识内化不及时,以及遇到困难无法及时获得帮助等突出问题。
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名师工作坊中的学员可以当面请教导师以获得直接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同伴和导师的帮助,在第一时间获得业务指导(见图2)。
3. 建立科学高效的评价制度
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评价制度,对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坊的教师培养水平与效率会发挥积极作用。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已建立市级名师工作坊(室)的考核管理办法,将各工作坊(室)自评与专家委员会评审相结合,全面、科学地考核名师工作坊(室)的运转效果。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坊可以结合实际制定评价制度。
(1)评价制度要注重规范,克服随意性
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坊评价方案的关键词应落在“规范”上。评价制度的建设要有一定的程序,如拟定细则、集体商讨、组织实施、科学调适,规范落实程序是减少随意性的重要保障。个别名师工作坊表面上也制定了种种规章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比如,在教师管理方面,“能进能出”的基本原则很难贯彻,毫无成果的“挂名学员”也存在。在中期考核等重要节点,名师工作坊应坚决清退不合格学员,选拔优秀替补学员,以充分发挥工作坊的人才优势。要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坊的品质,必须从评价制度规范入手,借助制度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坊的积极效用。
(2)评价方案要明确指标维度,做到“有制度、有落实”
评价应着重从工作坊和教师两个维度进行。在工作坊评价维度,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坊的责任,严格落实各项评价指标,把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养的效果纳入对导师的考核中,将其作为导师考核奖的重要依据;在教师评价维度,要从组织、过程管理、学习效果等层面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学工作量、评优评先、教科研成绩核定、职称评定等挂钩,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具体的评价指标,提高名师工作坊评价的可操作性
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坊的评价,要制定具體的评价标准。比如,在教科研成果产出方面,可以细化省级教科研项目分值、市级教科研项目分值等;在教学实绩方面,也可以具体区分优质课与公开课的不同分值;在专业教师培养方面,可以依据培养出的优秀教师予以赋分等。通过一个个评价指标,可以直观量化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坊的业绩,及时将考核压力传递到每位教师,切实提升工作坊的实效。
校本研修是培养综合实践活动专业教师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存在诸多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探索并建构基于名师工作坊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校本研修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坊的智力优势、资源优势、制度优势,必将对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巨大支持。
参考文献
[1] 高霞,陈莉,唐汉卫.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困境、成因与出路[J].课程·教材·教法,2020(3):76.
[2] 毛佩清.化解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难”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80.
[3] 赵敏,蔺海沣.校本教研共同体构建:从“共存”走向“共生”[J].教育研究,2016(12):11.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课题“基于名师工作坊的乡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师培训方式及效果的研究”(课题编号:2019JK13-L07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1.江苏省徐州市教师发展中心;2.江苏省徐州市玉潭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