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①——基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分析

2021-08-03 01:21郭精磊
社科纵横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计成果攻坚

衡 霞 郭精磊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不同会议场合上多次强调要坚决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同时,党中央专门组建了国家乡村振兴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等也聚焦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力求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全国各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任务仍然艰巨,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成为乡村振兴视域下理论与实践关注的头等难题。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极其繁重的地区之一,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在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全州56.32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 个贫困县(市)、649 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关键性胜利。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甘肃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州内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42 个民族。作为典型民族地区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在摆脱贫困后拥有着前所未有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素以及自然因素,其脱贫攻坚成果更具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所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压力较大。放眼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经成了所有民族地区所面临的重要难题。

二、文献综述

立足于两大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经成为了研究的重要热点议题。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者的内在逻辑方面,学者们对此研究则颇有建树。庄天慧等认为,乡村振兴在协调城乡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过程中强化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而脱贫攻坚则弥补了乡村振兴的最低短板,两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1];李楠、黄合分析指出,两者的内在逻辑表现为具有一脉相承的战略目标、相互耦合的战略原则、交织融合的战略内容和前后相继的战略时序[2];汪三贵、冯紫曦认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关系体现为战略目标的推进关系、体制机制的统一关系和政策体系的融合关系[3];张永丽和高蔚鹏从基础逻辑出发分析得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目标统一、时间连续、空间耦合、内容共融、主体一致,呈现出互涵式关系[4]。总而言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优先坚实基础,乡村振兴则是脱贫攻坚的持续深化保障。

在研究分析方法方面,学者们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探究分析也有着不同的思路方向。高强基于政策转移接续的视角,从政策退出、政策加强、政策转化、政策新设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探讨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路径[5];刘慧等利用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12 个贫困嘎查(村)、209 个贫困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民族地区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影响因素及支撑条件[6];王国敏和何莉琼通过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主体—内容—工具”的三维整体框架,揭示二者有效衔接需要多元主体联动形成衔接合力、五大内容协同促进提质增效、多维工具集成提供衔接保障[7];左停等则基于全国32 省117 个扶贫案例,采用文本挖掘法提炼出能够表征各地实践行为要素的案例关键词,并通过分析关键词外部特征反映出各地政府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共性关切与政策聚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各行为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归纳提升[8];此外,众多学者均应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选取了在全国范围内脱贫攻坚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在衔接阻碍困境方面,学者们对此也进行了深刻的讨论。豆书龙和叶敬忠指出,虽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在有机衔接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体制机制衔接不畅、产业发展升级困难和内生动力难以激发等问题[9];刘焕、秦鹏通过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现状,总结得出了思想衔接不足、政策衔接不足、规划衔接不足、工作衔接不足这四个“不足”之处[10];陈明星认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仍面临着短期效应与长期目标内在冲突、减贫行为与贫困治理尚不匹配、乡村市场化不足与过度并存等多重现实困境[11];刘学武、杨国涛发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转型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村空心化、乡村劳动力整体素养低等方面的实践困境[12];贾瑞霞则提醒要注意扶贫产业走向市场化、提高贫困群体资产性收入和消费扶贫可持续性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13]。综合来看,阻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政策体制过渡衔接不畅、产业市场转型发展不足、脱贫群体内生动力不够、劳动力综合性素质不高等方面。

基于以上文献综述,笔者发现目前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还未充分应用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研究分析中,且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绝大多数学者仅将其植入研究建议结论当中,而很少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系统性分析。同时,关于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研究内容相较于非民族地区则数量较少、关注度较低。本文借助可持续发展视角来深入分析阻碍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区为代表的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客观因素,并针对具体因素探讨提出相关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系列有效策略措施,为各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做出一定的贡献。

三、研究方法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Sen、Chambers以及Conway 对贫困的形成发展进行了长远的分析思考,明确了贫困的消除和与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并指出可持续性具有环境和社会两个类别,强调环境可持续性与社会可持续性同样重要,两者共同作用于稳定且可持续的生计[14][15]。在此理论基础上,可持续生计方法(Sustainable Livelihood Approach,SLA)作为能多角度、全要素对贫困进行分析评判研究的重要方法,由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在2000 年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和贫困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归纳调整并将其具体实践化,最终形成了一种解释多因子要素引起的贫困并针对性给予多种长远解决措施的集成分析框架工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生计环境;生计资产;政策、机构和过程;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图1 展示了框架各构成部分,还包括影响个体生计水平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16]。该框架始终围绕以人为中心,假设拥有一定生计资产的人口生存于一个较为脆弱的环境下,且生计资产的获取和增收将由社会政策、机构和组织过程环境等来决定,进而剖析生计的复杂性和抑制脱贫振兴的多种要素,同时影响着人口做出具体的生计应对策略。因此,生计资产则是整个分析框架的重中之重,本文对于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分析将着重从生计资产方面出发。

图1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图

表1 生计资产组成部分具体内容

基于生计资产分析内容,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措施应偏向于实现生计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同时在巩固期间必须分析地区各项生计资产的强弱,再通过针对性强化管理使脱贫人口的生计水平持续好转提高,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研究分析

临夏回族自治州曾是全国“三区三州”和甘肃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且作为民族地区,其制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因素要更为复杂。本文根据乡村振兴囊括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方面的全面振兴,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借助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进行详细的地区生计资产分析发现,尽管自治州在人力、自然、金融、物质和社会五个方面的生计资产脱贫攻坚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但在巩固生计资产的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存在一定阻碍。

(一)人力资产方面

人力资产涵盖劳动能力、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健康状况等。临夏回族自治州极为重视州内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障的建设,自治州在“十三五”期间利用各类义务教育建设项目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投入资金35 亿元对1000 多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新建或改扩建,使得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同时,全州上下纵深开展控辍保学攻坚战,实行州县乡村四级学长制和“八包八到位”制度,建立健全了州、县、乡、村控辍保学工作组织机构和问责机制,其中2020 年已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能力提升项目416 个,新建“两类”学校177 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 2015 年的 74.8%提高到97.92%,增长了 23.12 个百分点。全州也初步形成了以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为龙头、州职业技术学校和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为两翼、县市职校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仅2020 年就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 15.7 万人,输转劳务 55.9 万人。医疗保障方面,全州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全面建立,乡村医疗机构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完成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目标。同时自治州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脱贫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100%。

劳动能力和健康状况对于临夏回族自治州的脱贫人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若家庭劳动力因存在先天性残疾缺陷或疾病、意外伤害和死亡等不良的健康状况,而丧失基本劳动能力和承担高昂医药费用等,这将直接导致脱贫人口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陷入困难。虽然自治州在医疗保障方面做出了努力,但目前仍存在现代医院管理和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善、医院医疗智慧化建设还待完成、医疗卫生人才和医技人员引进培训困难、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有待加强等问题。相较于此,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在短期而言并不能直接影响到脱贫成果的巩固,但从长远来看,较低的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会影响脱贫家庭的生计策略选择、劳动生产效率等。目前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还未达到100%,部分脱贫人口对基础教育重视不够,控辍保学受到一定的阻碍。对于劳动力的技能培养,全州现仅有电大分校1 所,中等职业学校11 所,特殊教育学校1 所,高职院校1 所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州内的基础性人才和高精尖人才仍较为缺乏。尤其对于脱贫人口而言,较低的教育程度与技能水平所导致的简易的人力劳动和低下的生产效率将使得家庭的劳动报酬与财富积累增长缓慢,从而阻碍脱贫成果的巩固拓展。

(二)自然资产方面

自然资产涵盖土地及产出、水及水产资源、树木及林制品、生物多样性等。临夏回族自治州土地面积8169 平方公里,州内山谷多、平地少,西南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河谷平原温和,高寒阴湿区、干旱山区和川塬区大体各占三分之一,年平均气温为 6.0~9.8℃,无霜期 132~219 天,年平均降雨量 363.3~610.1 毫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自治州在“十三五”期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保护治理向纵深推进,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167.7 万亩,保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同时,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等环境保卫战成效显著。

然而,自治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类型、地质特征等决定了其境内山险沟深、沟壑纵横、土地层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州内常年受干旱与雨洪侵扰,缺水却又怕水,自治州北部近年受气候变暖影响,导致河流蒸发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水资源较为缺乏。州内季节性的大规模降水则会导致山洪、泥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同时,黄土区的植被缺少使得自治州在“十三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累计高达2171 平方公里。根据全国土壤养分含量及划分等级标准,全州土壤肥力缺氮、少磷,有机质不足,多数土壤含钾有余,氮磷比例失调,向水土流失贫瘠化方向发展[17]。自治州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与生活水平提升造成了一定影响,使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生态成果和有效衔接生态振兴较为困难。

(三)金融资产方面

金融资产涵盖报酬储蓄、贷款债券及其他各类理财产品等。临夏回族自治州在金融方面围绕决胜脱贫攻坚大局,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力支撑,其中仅2020 年投入扶贫小额信贷和创业担保贷款72.6 亿元;涉企贷款余额达到 191.6 亿元,增长 40.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9.3%,居全省第一位。在脱贫攻坚期间,自治州以“再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再贷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多种信贷模式,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就业,支持贫困户发展增收,实现再贷款与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对接。同时,自治州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扶贫小额信贷等普惠金融政策,创新推出“拉面贷”“布鞋贷”“百合贷”“农家乐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推进基础金融服务向行政村延伸,推动线上线下相融合,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便利性和可得性。为持续延伸贫困地区服务半径,自治州构建了“物理网点+自助银行+惠农金融服务点+互联网金融平台+流动金融服务”的“五位一体”新型渠道服务体系,金融机构配备流动金融服务车,建立惠农金融服务点,有效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

图2 临夏回族自治州2017 年—2020 年金融保险业增值增速情况

尽管临夏回族自治州在金融方面进行了多样创新和大力支持,但仍存在着制约短板。自治州的民间金融活动极具传统特色,其中民间金融活动较高的还款率就是在其内生的履约机制下形成的。然而,当民间金融活动的开展超出一定的范围时,这种优势可能会减弱或丧失,而且若监管不到位,民间金融活动潜在一定规模的信用风险则会造成资金支持匮乏、资金周转率降低等,这将严重损害脱贫人口的投资生产活动。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仍是追求盈利和可持续发展[18],由于金融扶贫成本高、州内基础设施较落后等因素,新型金融借贷产品的品种类型和投放覆盖范围随之受限,加之金融生态环境欠佳、信贷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增信机制不健全等因素,金融机构则出现了保守经营的趋势,导致金融有效供给不足,从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缺乏金融服务的有力支持。

(四)物质资产方面

物质资产涵盖交通、住房、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及生产资料和生产设备。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是文成公主进藏的途经之地,境内穆斯林有着喜好经商贸易的传统,素有“西部旱码头”的美誉,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也提出过“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著名观点[19]。自治州在“十三五”期间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全州公路总里程达7773 公里,铁路、机场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引黄济临、南阳渠提质增效及水系连通工程等8 个重大水利项目,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5%;同时,改造农村危房5.38 万户,所有行政村实现“两通”目标和动力电全覆盖,各县市城区5G 网络已全覆盖,积极推进天然气、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和美丽乡村建设。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旅游经济的大力发展,自治州的基础设施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各县区相距较远,境内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运输距离长,运输成本高[20]。同时,当前建设标准偏低,路面排水管道等相关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地区长期发展需要,而且基础设施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一旦遭受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就会受损严重。自治州较为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拓展脱贫成果需求,阻碍着脱贫人口振兴致富。

(五)社会资产方面

社会资产涵盖社会关系和联系、文化资源和遗产、公共准则和约束力等。尽管社会资产较为抽象,但其在脱贫人口精神支撑、文化认同、社会治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夏回族自治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发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实现传统艺术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建推动“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向纵深发展。同时,近年来自治州不断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保障基层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较于其他脱贫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是拥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42 个民族的民族地区,其公共准则和约束力等也更为特殊,基层社会治理较为困难。同时,目前基层社会治理的体系仍不够完善,基层两委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后备储备干部较少,对政策理解和宣传还不到位,对信息化设备的运用生疏,治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基层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负担有所增加。

五、建议对策

(一)深刻把握内涵逻辑,稳定延续政策方针

中央和地方的各类政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21]。临夏回族自治州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认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准确把握“巩固”“拓展”“衔接”的内涵,紧盯重点关键问题,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确保在5 年过渡期内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帮扶力量、资金支持等总体稳定,在此基础上优化帮扶政策,创新帮扶方式,一以贯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从而实现从“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推动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以具体实践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衔接。

(二)兜底保障提标扩面,教育培训巩固提升

临夏回族自治州要坚持“政策明、底数清”的基本标准,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提高农村低保、城市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的保障标准,进一步加强对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和因病因灾因故致贫的家庭进行长期监测筛查追踪,定期核查“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精准实施专项救助、临时救助,推动兜底保障提标扩面。自治州还应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工伤保险全省统筹和基本医疗保险州级统筹,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运用财政资金针对性动员帮扶脱贫人口购买小额意外伤害保险等不同种类的保险,从而降低脱贫人口的财政负担,提高其人力资产健康保障,切实兜住民生底线。

教育培训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长期之策,临夏回族自治州要紧盯“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劝返复学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一对一”帮扶制度,巩固提升控辍保学工作成效,从而达到义务教育地区全面覆盖。同时,优先实施多方区域协同发展、教育重大项目建设、校际教师交流合作、“互联网+”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等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切实措施,保障学生公平享受高质量教育资源,从而整体提升民族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作为“造血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方法,自治州要紧跟市场需求和劳务需求,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中医药、现代农牧林业等方面,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鼓励新建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科学选择制订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方向方案,开展精准化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

(三)易地搬迁统筹升级,特色产业延链补强

临夏回族自治州应针对地区特殊自然环境和特色民族文化谋划布局,统筹升级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采取县内和县外集中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和移民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规划选址,定期查漏补缺,因地制宜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提升搬迁安置点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并坚持集中安置以经济要素集聚、创业就业机会多的县城、中心集镇和经济园区为重点,实施发展劳务经济、现代服务业、日光温室、特色种养业、光伏扶贫“五个一批”脱贫成果巩固措施,如制定“易地搬迁+”的发展模式等,因户因人落实后续产业扶持项目,激发搬迁脱贫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搬得出”,还能让其“稳得住、能致富”。

发展特色产业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等民族地区实现脱贫振兴发展的战略选择,自治州要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延链补强,升级特色优势产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州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加快推动“牛羊菜果薯药菌”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争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园区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区域性品牌建设。同时,充分利用民俗风俗、传统技艺、特色建筑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临夏砖雕艺术、临夏花儿艺术、东乡刺绣等传统技艺上发力,积极打造一批非遗传统手工商标品牌,“一企一策”扶持民族用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和拓展以民族特色文化为内核的新型产业经济。自治州还应搭建电商运营平台,组织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融合、农旅融合、社会热点与电商营销融合的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的经贸合作,努力打造面向中西亚、中东欧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增强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反哺、反育产业链和市场。

(四)金融服务创新供给,金融支持精准有效

金融服务供给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针对贷款展期、直接或间接“户贷企用”、借贷信用薄弱等风险,临夏回族自治州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严格审核相关贷款申请资料,建设金融宣传教育体系,打击非法集资,加大对民间金融市场的监管措施力度。同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的特色优势,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支撑,以小额信用贷款为载体,以政府创业贷款贴息政策为激励[22],实施更优惠的利率和更灵活的担保方式,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投放力度,激活脱贫人口创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其特色作物种植、牛羊畜牧养殖等稳定增收产业的资金瓶颈问题。自治州还应统筹好金融资源在各领域的协调配置,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金融服务站,推进扶贫信息管理与银行管理对接,为建档立卡户提供信用评级、建立信用档案、贷款申报等金融服务,借助大数据为脱贫人口量身制定各类特色小额信贷选择,为其提供特殊金融支持,打通脱贫地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五)基础设施提质增能,生态建设全面优化

脱贫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关乎脱贫成果的巩固。临夏回族自治州要坚持基础先行、项目支撑,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州内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把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同时改善脱贫人口的人居环境,将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优化农业生产空间等有机结合,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网架起”,全州要切实提升州内道路、饮水、网络等硬件基础设施水平,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交通要道建设,进一步促进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客车运输全部畅通,查遗补漏修复灾毁不畅路段;全面改进和提升农村供水管网,完善农村饮水人工与智能相结合的责任体系、管理体系;加快建设信号基站、网络光纤等网络基础设施,解决原有网络运行速度慢、质量差和资费高等问题,从而让更多脱贫人口搭上了网络信息化发展的现代化快车。

针对临夏回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自然环境较为脆弱的现状,自治州应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抢抓国家、省州相关政策机遇,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大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封山禁牧的力度,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牢固建设起黄河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时,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积极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六)党群组织引领赋能,基层治理多元协同

农村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和权威的缺失与不足是导致精准扶贫实践困境的重要原因[23],因此民族地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之策。临夏回族自治州要发挥基层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挖掘培育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责任感强的年轻后备干部人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赋能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金融服务、易地搬迁、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深度耦合,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以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24],促进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融合,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在法治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村干部的综合培训,提升村干部的法治思维和素质,用法治思维谋善治、以法治行动图发展,加大基层普法力度,为群众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务;在德治方面,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要就地取材用好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滋养优良乡风民风,提升基层干部群众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强化榜样的道德引领作用,引导内生动力不足的脱贫人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文明和谐新风尚;在自治方面,创新基层自治管理模式,吸纳本土精英回归基层治理,引导德高望重人士积极参与,鼓励脱贫人口参与基层事务管理,激发基层群众的创造力,筑牢社会治理根基,积极创造各民族依法处事、团结互助、和谐共居的社会,为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权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5]。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立足新的历史起点长远来看,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代表的民族地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把握地区特殊减贫振兴规律,理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在人力、自然、金融、物质和社会资产五个方面持续发力巩固,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方面的全面振兴,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与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注释:

①本文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情况描述统计内容均参考甘肃发展年鉴、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临夏回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官方发布内容。

猜你喜欢
生计成果攻坚
BY THE SEA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