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兰
摘 要:随着当今素质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以及新课标改革的深化发展,我国高中阶段的学科教育及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改革与创新化发展的趋势,全面推动着学生的全面化发展及素质提升。语文学科是高中阶段学科教育及教学中的基础性和核心性课程,同时更是担负着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功能,可以说,高中语文学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渠道。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各种外来文化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影响。对此,高中语文教师需不断丰富和拓展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加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有机融合与渗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认知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基于此,文章则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等相关问题展开了详细的探讨与论述,以供实际教学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熏陶和引领作用,对于有效培养和提升高中阶段学生的精神文化内涵来讲也至关重要。在高中语文学科教育及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机渗透与融合,是新课标改革和素质化教育推行的需求,其摆脱了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进一步推动了当代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使当代高中学生更加深刻和全面地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和提升自我,并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传统文化以语文学科的课堂为载体,进行自身人文精神教育功能的发挥,从而也赋予了语文学科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高中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教育阶段,是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极佳时期。高中语文学科任课老师要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信仰。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意义
(一)全面建立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
基于素质化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任课老师需要对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及优化,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解决,加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与融合,建立及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蕴含着诸多如爱国、勤劳、勇敢、朴实、尊老、爱幼、诚信等高尚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文化对于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的教育及教学中,使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断潜移默化地引领与感化学生,使学生全面审视自身人格及精神层面的不足,并据此进行不断的自我完善,最终形成健全化的自我人格[1]。
(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所沉淀和积累形成的,是中国民族的精神文化核心,具有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个性与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内心,加强了传统文化对高中学生的熏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也实现了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充实,有效地推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的提升,调动了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动力,帮助和引领学生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精神与道德品质,使学生不断朝着健康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发展现状
首先,体现在任课教师教学形式和手段过于单一化,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普遍兴趣不浓重,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我国教育制度环境的影响,很多高中语文学科的任课教师缺乏对教学形式和方法创新改革的重视,往往习惯于“灌输式”和“填鸭式”等单一化教学模式的沿用;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和局限于教材内容,片面化的重视教材内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及精神文化品质的有效引导和学生思想文化内涵教育,对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仅是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更会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丧失兴趣。
其次,是教学形式和手段过于形式化的问题。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融入,很多时候都存在过于形式化的问题,没有真正深入地挖掘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与此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极大的升学考试压力,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也直接影响了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2]。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一)对教学素材进行充分的挖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学科教育及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不仅仅需要对学生讲解基础文化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基于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认知水平、个性特点等,对教学素材进行有针对性、深入性的挖掘。首先,任课老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性的设定,针对不同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传统文化教学目标的设置,依照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原则来展开教学,避免形式化教学的出现,使教学目标真正的切实可行。其次,不断丰富和拓展备课资源,任课老师可以通过书籍、网络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的渠道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和资料的搜集整合,满足不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合理性、灵活性地选取教学资源。再者,任课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手段,提升传统文化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假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阅读有关家乡的文学典籍,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历史名人以及某些地名的由来,寻访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然后在调查考察的基础上,书写有关家乡文化的感悟与总结,让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探索体验,并在该过程中学习爱国、善良、孝顺等多种优秀品质,将实践活动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内化于心,逐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深入了解和解读历史人物
在我国的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诸多的文人墨客,他们尽管与我们相隔千百年的历史发展时空,但是他们身上所存在和流传至今的精神文化却始终影响着我国的社会发展。这些历史人物身上的道德品格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值得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学习。对此,任课老师可以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解读这些历史人物,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情感距离,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的精神内涵[3]。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育及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是极为必要的,也是现阶段我国素质化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必然要求。对此,任课老师必须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推动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提升,积极培养高中阶段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构建更加科学化和全面化的高中语文课堂教育及教学体系,使学生通过高中语文学科的学习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參考文献
[1]钟兰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716-718.
[2]县瑞瑞.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071-3072.
[3]费文焕.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0):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