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蓉蓉
摘 要:在现代社会,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少先队员起着不良的影响,极易阻碍少先队员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所以,教师要重视德育指导,主动地采用理论教育、创建体验活动等方式,打造完善少先队德育体系,从而逐步做好新时期下少先队员的德育指导。
关键词:少先队;德育;小学
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开始步入快车道,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正确的三观,始终是教育的重点。在组织少先队员参与活动时,教师也要将德育指导放在关键位置,推动少先队员道德品质素养的提升。然而,在传统德育教学中,教师常常将少先队员看作教育的对象,引导少先队员被动地接收教师灌输的德育知识。显然,在这样的方式中,队员的主体地位被剥削,也很少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所以,在新时期下开展少先队员的德育教学工作,教师应当将队员当作具有主动性和创造力的群体,以便充分挖掘少先队员潜能,提高德育指导的效果。
一、重视理论教育,做好德育教學
在对少先队员进行德育指导时,教师能够看到,当少先队员自身对德育理论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时,会主动地约束自身的行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当少先队员本身就对道德品质素养理解不到位时,就很难形成正确的言行举止。所以,教师应当意识到讲解道德品质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主动地为学生创建学习道德品质理论知识的机会,并采用多种形式来提高队员对道德品质理论的认识,强化队员的品德意识,以便在提高少先队员道德素养之余,有效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言行习惯。
例如,为了培养少先队员的“爱国精神”,首先,教师可以带领队员走进烈士陵园,引导少先队员学习历史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使其对先烈的爱国情怀进行深入理解。随后,教师请队员谈谈参观烈士陵园后的感受,加深队员对先烈爱国品质的印象。最后,教师再对先烈的品质和精神进行总结,讲述爱国的重要性等,促使少先队员真正地从理论上认识爱国精神,强化自身的爱国意识。
显然,教师带领少先队员走进烈士陵园,能够让队员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先烈身上的爱国情怀进行自主感知。在教师为队员进行总结和引导后,队员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对爱国精神的认识,真正地在头脑中形成爱国意识,为践行爱国行为铺垫良好基础。
二、创建体验活动,做好德育教学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的方式,对周围事物进行理解和学习的活动,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经历一场内心的活动,从而真正地完成对知识的内化。然而,过去的少先队道德品质教育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灌输上,轻视队员在活动中的参与性,以至于队员的道德思维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整体德育的效果也达不到预期。所以,在新时期下进行德育指导时,教师要主动地为队员创建体验活动,让队员在强化自身参与性的同时,从内心增强对品德素养和人格精神的感知。
比如,为了培养队员“善良,有同情心”的道德素养,教师不妨为队员创建体验类的活动,促使队员在实际参与活动中提高德育感知。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可以对队员讲述“善良,有同情心”等道德品质的内涵,使队员在理论层面上认识这一品德。随后,教师组织队员到当地的养老院和福利院献爱心,引导队员帮助老人整理内务,为福利院的孩子赠送衣物、书籍等,以便队员在实际参与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更加善良、更有同情心地为他人提供帮助。
透过上述案例可见,教师为少先队员创建体验式的活动,能够让队员以亲身参与的方式,对道德品质内涵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在活动中真正地将高尚的品质注入自己的心间,塑造自身的品格素养,做具备高尚情操的人。
三、借助媒体技术,做好德育教学
相较于其他教学内容来说,德育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教师直接以口述的方式为少先队员进行德育指导,很难让思想道德品质的内涵浸入队员的内心,真正提高队员的道德品质。同时,对于小学阶段的少先队员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他们善于对直观的内容进行感知,而现代媒体技术具有对抽象元素进行直观化处理的功能,能够为队员带来直观、动态的学习内容。所以,在对少先队员进行德育指导时,教师有必要主动地利用媒体技术优化德育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进行“惜时守信”的品格教育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少先队员进行德育渗透。在正式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以“惜时守信”为主题,在网络中检索影音资料,并根据活动的安排,对网络中的影音资料进行筛选。在实际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视频,引导队员进行观看,使少先队员能够从视频中主人公的言行,意识到“惜时守信”这一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从而增强对这一道德品质的认识。同时,队员还可以将主人公当作学习的榜样,通过对标主人公,逐步培养自身的惜时守信素养。
可以看出,教师采用现代媒体技术丰富进行德育指导,能够打破传统德育教学的局限性,让少先队员透过直观的视角,对高尚道德品质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让队员拥有明确的学习榜样,以便加强对高尚品格的认识,在树立明确榜样中拥有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四、强化阵地建设,做好德育教学
阵地建设是指在物质或精神方面,建立学习、生活的活动场所。在小学中,主要包含橱窗、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其中橱窗是以印刷品为媒介,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为队员制作的可供阅读的场所,在橱窗中展示的内容具有信息量大、再现性强等特点;而广播站主要以语言为载体,以声音为媒介,向队员传递德育观念,以便队员在轻松、愉悦的方式中接受德育指导。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带领少先队员做好阵地建设,能够让少先队员拥有特定的德育渠道,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以法制教育为例,教师就可以通过校内法制阵地的建设,让法制教育落地生根。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少先队员进行橱窗的设计,将小学生必须了解的法律内容置于橱窗之中,如《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让队员可以在浏览橱窗时,对法律条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队员可以利用网络检索、询问教师的方式,对法律条文进行解读并将解释贴在对应的法律条文旁,提高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此外,在橱窗中,队员也可以绘制一些动漫形象等,增强橱窗内容的丰富性。随后,少先队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送与法律法规内容相关的童谣、歌曲等,促使队员在轻松活泼的形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指导。
显而易见,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少先队员的情况,为他们设定差异性的任务,不仅能体现教师在德育指导中的人文关怀,也可以让少先队员在力所能及的活动中完成对品德素养的锻炼,从而促进少先队员高尚品格的发展。
总而言之,对少先队员进行有效的德育指导,并非简单地依靠上述策略就可以落实的,所以,在未来组织少先队员开展活动时,教师也要继续围绕少先队员的特点,进行活动形式的创新设计,以便队员在活动中真正地实现道德品质的发展,做新时期下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何红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少先队活动内容研究[D].西南大学,2018.
[2]吴云.少先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J].亚太教育,2019(04):80.
[3]宋迎超.论如何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J].才智,2017(3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