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言感受力的策略探究

2021-08-02 18:23孙国平曹在花
江苏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四性维度语文教学

孙国平 曹在花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言感受力分解为直觉性、情感性、内涵性和运用性四个方面。通过共建多维渠道,在朗读中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的直觉性;把握整体意蕴,在揣摩中培养其语言感受力的情感性;强化思维关联,在品味中培养其语言感受力的内涵性;搭建实践平台,在迁移中培养其语言感受力的运用性。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进而为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四性”维度;语言感受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3-0034-03

【作者简介】1.孙国平,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小学部)(江苏苏州,215131)教师,高级教师,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阳澄湖教育人才;2.曹在花,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小学部)(江苏苏州,215131)教师,高级教师,苏州市相城区文化类“骨干人才”。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在本文中,笔者将语言感受力分解为直觉性、情感性、内涵性和运用性四个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进而为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共建多维渠道,在朗读中培养语言感受力的直觉性

1.放声朗读,在熟读成诵中练就语言直觉。

语言感受力的直觉性,主要体现在无须进行深入思考,就能快速理解文本大意,捕捉作者言语表达的内在规律,与作者进行多维对话。放声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直觉性非常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关注文本语言的形态特征,通过听觉感知文本语言的音律之美,通过思维揣摩文本语言的逻辑关联。

以六下《匆匆》为例,教学开篇语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排比句的表达效果,探寻作者所选描写事物的共同特征,无论是燕子、杨柳,还是桃花,都是自然界常见的事物,且能够循环重生,这与后面表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长短句,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音乐美。放声朗读时,学生的眼睛、嘴巴、耳朵、大脑同时高速运转,有助于将文本中规范而独特的语言内化到自身的言语体系中,转变成自己的语言。

2.潜心默读,在深入辨析中练就语言直觉。

语言直觉还与作者意欲表达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息息相关。教师要组织学生潜心默读,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妙,从语言中洞察作者的心灵世界。

还以六下《匆匆》为例,第三自然段描写时光匆匆而过,作者为了展现时光流逝之快,选用了充满个性、完全不同的动词。教师应在学生默读之前,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用不同的动词?这些动词的精准运用,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潜心默读后,将这些动词圈画出来:跨、飞、溜、闪,然后调动自身思维,深入研读文本,并逐步认识到四个不同的动词避免了语言表达的重复,“身上跨过”“脚边飞去”“又溜走了一日”“在叹息里闪过”,表达精准且多元。这样的潜心默读,学生不仅关注到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变化性,也关注到了动词与语境联系之后的精准性和妥帖性,在深入辨析中练就了语言直觉。

二、把握整体意蕴,在揣摩中培养语言感受力的情感性

1.整体把握,丰富情感体验。

任何一篇文本都是作者内在情感的集中体现,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语言的内核,体悟作者情感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以五下《村晚》一诗为例,学生快速阅读后,就能初步感受到诗人对乡村傍晚美景和牧童的喜爱之情。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放眼全诗,聚焦诗歌中罗列的事物,感受诗人的喜爱之情。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两个“满”字,想象水塘和水草的丰美,捕捉乡村傍晚的静态之景;其次,引导学生圈画出第二句中“衔”“浸”两个动词,感受夕阳西下缓慢的动态之美;然后,紧扣“横牛背”“信口吹”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作者对天真无邪的牧童的喜爱之情;最后,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感受全诗人景合一的意境以及丰富的情感。

2.联系自我,扩展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在阅读时,要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储备,联系自我,扩展情感体验。

六上《丁香结》一文描写了校园中、春天里、街道旁、古诗词中的丁香花,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教师可以紧扣“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等语言,鼓励学生与自身的生活实际巧妙对接,与作者产生认知上的共鸣,从而推动其认知能力的生长。

经历了这样的整体把握和联系自我,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就变得更加敏锐和深入,这就有效历练了语言感受力的情感性,为其言语生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思维关联,在品味中培养语言感受力的内涵性

1.联系文本信息,从平实语言中读出丰富内涵。

初读课文时,学生可能会觉得文本的内容是零散的,如果对文本选择的素材和文章结构深入领悟之后,就易于发现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原本看似零散的内容其实都是紧扣主题、依循创作思路巧妙安排的。

学习四上《西门豹治邺》中“惩治恶人”这一片段时,学生初读文本,认为西门豹惩治恶人分为三个阶段:先“救下新娘”,然后“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最后“恐吓官绅们”。此时,學生其实还没有完全理解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全部内容。“惩治恶人”是文本的重要内容,也是西门豹聪明机智的集中反映。教师应鼓励学生紧扣描写西门豹一言一行的语句,探寻人物言行背后的用意,感受人物的聪明机智。如西门豹明明知道这是一个骗局,想直接将巫婆和官绅头子置于死地,为什么还要说“去通知河神”这样的话?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认识到很多百姓之所以将自己的女儿交给他们,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骗局。如果西门豹直接强行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仅仅惩治了恶人,却无法拆穿他们的谎言和骗局,不能起到唤醒百姓的目的。

2.融入文本语境,从关键语句中读出主题内涵。

文本语言除了自身携带的意义外,还会与其他语言文字形成表达的合力。因此,对于文本内容的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出发,揣摩文本主题的内涵。

六上《少年闰土》一文借助“我”与闰土的生活对比,刻画了闰土聪明机智和见多識广的形象,对我国传统教育制度对孩子的戕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文中出现这样的语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如果仅仅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理解这句话,学生就不能完全走进文本,走进闰土的内在世界,对文本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因此,教师可以从文本表达的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梳理“我”与闰土从见面到相识、再到相知的过程,运用对比的方式,感受“我”这样的少年被管制、被束缚的生活状态,从生活中寻找与“我”、与闰土相同的人群,借助彼此之间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学习状态,更好地解读课文中“不知道一些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样的语句。整合文本信息,联系自身实际,洞察文本中凸显主题的关键句,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形成更为深刻、丰富的解读体验,彰显语言感受力的内涵性特征。

四、搭建实践平台,在迁移中培养语言感受力的运用性

1.积极模仿,趁热打铁式迁移巩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感受力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阅读感受到语用实践,从积极模仿的角度来进行语用表达,以趁热打铁之势进行迁移运用。

还以六下《匆匆》为例,作者融入自身的感受,将匆匆流逝的时光比喻成轻烟和薄雾。“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这一比喻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但其模仿的价值在哪里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比喻句连续用了两个比喻,并且“吹散”和“蒸融”与文本主题形成了表达合力。

2.创生表达,节节上升式高效发展。

语文能力的生长,尤其是表达能力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模仿层面,还应体现在富有创意的表达层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后,从文本语境中跳出来,灵活运用,通过创生表达,高效发展语言感受力。

六上的《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创作经典乐曲《月光曲》的过程。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关注文本中描写大海波浪、月光交融的文字,感受在景色之中融入故事、融入情景的表达方法,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搜寻一些场景或者画面,将精神、情感、人物有机融合。比如,中秋的月光、除夕夜的白雪、送别亲人时的细雨等。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迁移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在阅读中习得写作策略,并对一些场景进行言语表达,同时借助实践表达,反哺于阅读理解,获得语言感受力的发展。

如此,教师没有将训练感受力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将其融入感知写法、迁移实践之中。教师也没有让学生始终停留在文本的情境中,而是鼓励其从生活中自主寻找相应的场景,并在置换场景后进行表达,这就促进了学生语言感受力和语言表达力的协同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力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但并不是毫无抓手。教师要从语言感受力的四大特征入手,通过朗读、揣摩、品味、迁移、表达等方式,历练学生语言感受力的直觉性、情感性、内涵性和运用性,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服务。

猜你喜欢
四性维度语文教学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四性”
培养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要注意“四性”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