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由于在时代变迁、师生认同、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因而对教育者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教师需要热爱文本,深入研究文本,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努力优化教学效果,让红色基因深植儿童心田。
【关键词】语文教学;革命传统题材;所亲所感;入心化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3-0021-02
【作者简介】郭志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体育局(江苏南通,226300)原副局长,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副团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
习总书记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殷切希望,这是基于民族发展、未来发展的大计。如何将总书记的嘱托化作教育人行动的自觉,真正让我们的下一代承担起国家和时代的使命,需要我们从学生使用的教材开始就有所擘画,给他们提供精美的语言素材和精神食粮。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教材编写者早就用足了心,尤其是统编语文教材,更是突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这些教材中的精美作品如果在教学中能很好地实施,对深入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学生优秀品质和素养的形成一定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线的教师对革命传统题材作品教学十分重视,在备课、教学和活动的开展方面有很多创意和探索。但从教学的效果看,与经典的散文、小说等的教学效果比,似乎还未达到应有的境界。有位教师教《金色的鱼钩》,老班长要把三个红军小战士带出草地,吃了千辛万苦,想了百计千方,故事很感人。但从现场教学效果看,学生似乎没受到震撼,进入不了情境,甚至连感动都很少。执教老师感到很委屈,但课后交流大家的意见还是比较一致:现在的孩子对红军长征太陌生了,对当年的生活根本不了解,故事让他们很难产生亲切感,心不为所动,自然教育效果就不好。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对语文教学的观察和指导中,十分重视教师的革命传统题材作品的教学,也从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中获得启发。
其一,广角背景,充分展示时代特点,适度穿插时代场景。革命传统题材作品是我党的宝贵财富,但由于历史的久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今天的孩子显然很不熟悉。但不熟悉不等于不感兴趣,不感兴趣不等于没意义。孩子们看《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之類的电影还是兴味盎然的。为什么?因为电影的情节有种“带入感”,导演和演员很善于把孩子带到特定的场景中,让孩子紧张、激动,甚至产生冲动,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教革命传统题材作品,教师就要在营造“带入感”上动足脑筋、花足力气,通过图片、视频、资料群,尤其是影像资料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时代和场景,让他们身临其境,从而情有所动。
其二,诵读入境,在深情中体悟,在想象中提升。朗读、诵读,是语文学习的超级武器。当学生遇到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让他们反复诵读,就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加深印象、提高理解。这一点在古文教学中显示得更加鲜明。革命传统题材作品和学生的兴趣取向有一定的距离,但亲近它、诵读它,自然就能发现作品中蕴含着的美了。像《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圆明园的毁灭》这类课文,沉入进去,在反复诵读中体悟情感,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都会有显著的提高。当然,诵读不能是无绪的,而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打开大脑,发挥想象,在想象中有所提升。
其三,故事演绎,在绘声绘色中进入,在角色扮演中投入。革命传统题材的作品很多都是人物、事件的故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十六年前的回忆》《金色的鱼钩》等。孩子学语文,就是从听故事开始的;孩子上语文课,也特别喜欢听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这类题材的文体优势,发挥教师会讲故事的优势,把课文声情并茂地讲给孩子听,把他们带到故事中,感动、激动、冲动、行动,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当然我们更主张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让孩子自己把课文故事讲出来,可以是一个人讲,也可以分角色合作,还可以尝试有创意的表演形式。如此,学生就能熟悉并喜欢故事的情节,就能理解和掌握故事的意义和写作技法,革命传统题材作品的教育意义就能充分彰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让学生把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自己去扮演相应的角色。角色的体验丰富了,文本的理解深刻了,教学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其四,立体支架,内容的层层剖析,语言的反复琢磨。教学革命传统题材作品,教师自己首先要对这类作品产生美好的感情,然后才能给学生最美的呈现,让孩子更好地感觉。六年级下册的《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词。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朱水平老师教学此课时,从文体实际出发,让学生体悟文章严密的论述、缜密的思维和紧凑的逻辑。以第二自然段为例,作者围绕“死的意义”采用举例子、作比较和引经据典的方式来证明观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这段的四句话是如何层层递进的呢?朱老师设计了三组问题:(1)死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毛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2)张思德是个怎样的战士?他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效助推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以为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数量还可在教材中适度增加,让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具有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息,从而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