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玲
摘 要:在新课改要求下,合唱教学正在以全新的脚步迈进中小学音乐的课堂阵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开展班级合唱训练是学生主动性、合作性养成的重要载体,也是增强集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以及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意识最直接的活动形式之一。本文笔者浅谈这几年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开展班级合唱训练的教学策略研究,让学生在感受和表现合唱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音乐;班级合唱;训练教学;策略研究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同时得到美的熏陶。”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开设,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各六个模块,其中歌唱模块的教学中,我尝试开展班级合唱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乐于合作、热爱生活、遵守次序、有艺术情操、品质高尚的人。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地优化策略研究,促进高中音乐班级合唱训练教学高效开展。
一、高中音乐课程开展班级合唱训练的必要性
班级合唱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形式的新阵地。高中新课程的开设中有必修模块《歌唱》和选修模块《合唱》,两者是有联系的,都是声乐演唱,必修的《歌唱》模块包含合唱内容,面向全体学生,选修《合唱》模块是歌唱模块的拓展和延申,面向选修的学生。班级合唱训练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特点,体现的是面向全体,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更具效果。故在高中的音乐课程开展班级合唱训练教学有效普及提高学生演唱水平和合唱的水平,更好地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二、班级合唱训练在高中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缺乏趣味
在高中班级合唱训练的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年纪虽然已经接近成年,但是其心理上对于事物的趣味性依旧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在开展高中班级合唱训练教学时,往往教师将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提升放在主要位置,合唱歌曲的选材过于专业或难道过大,导致兴趣教学的缺失,最终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低下,难以满足教学要求。由于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的原因,导致高中音乐班级合唱训练教学时学生的兴趣低下,出现了学生不愿积极张嘴的问题,难以满足合唱训练教学要求。
(二)学生水平不均衡,教学缺乏高效性
班级合唱面对的学生基础不一,能力高低不一,受学生人数或者声音特点的限制,声部可能不够齐全,如低音相对人数较多或者相对较少都可能影响班级合唱的效果。在开展高中班级合唱音乐教学时,教师要调整学生的音准、发声方法等,往往以训练合唱队的方法进行训练,过于强调精英的层面辅导,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自主性,导致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存在自主参与训练能力低下问题,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高中班级合唱训练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落实歌唱基础教学
在这一训练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具有基础较差、不均衡的特点,进而能够在训练教学中由表及里地培养学生的歌唱基础能力,进而则能够为后期合唱训练教学奠定基础。其中歌唱基础能力训练尤为重要,训练过程中:首先,要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发声方法;其次,通过呼吸的基础训练,如:闻花香,狗喘气等,促使学生能够明确横膈膜的作用,进而在合唱过程中掌握如何使用横隔膜的作用演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第三,运用母音的练声,通过长音、短音、跳音等练声训练,将u、a等母音应用在二声部的训练中,促使学生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体会声音和发声位置的统一,同时合唱对学生的口、鼻、咽以及胸腔都有高度要求,教师在训练中应该不断引导学生能够学会发声和身体协调的应用,学会聆听合唱声音的音色,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有效落实歌唱基础教学要求。
(二)以二声部合唱训练为重点
进行班级合唱训练教学时,通过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具有高度的学习起点,进而学习效率也能够得到提升。二声部合唱是基础的合唱能力,其相對于单声部合唱与多声部合唱具有过渡作用。在进行教学时,通过以二声部合唱为重点开展训练教学能够保证后期学生多声部合唱学习效率的提升,避免由于学生基础声部参差不齐的问题而导致合唱教学效率的低下。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来满足高中阶段多声部合唱训练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合唱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先从轮唱的小作品开始教学,再过渡三声部、四声部的实践。结合高中的教学内容,选用的作品如:《送别》、《半个月亮爬山上来》等小作品进行学习提升。
(三)多种教学方法,激趣合唱
在进行班级合唱训练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自身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应用,才能够避免学生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出现积极性低下的问题。首先,培养学生学会合唱的演唱和聆听。通过应用伴奏的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到合唱中[2]。在这一训练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合唱演唱中声部均衡的协调,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如:老师演奏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声部,不仅是横向旋律的演唱,还有纵向和声的聆听,促使其能够在合唱的过程中对伴奏或声部进行辨识,充分保证合唱的高度整体性与节奏性。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如:进行多声部节奏声势律动、结合发声练习等进行多声部音高游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合唱质量的提高,激发学生合唱演唱的热情。
(四)搭建舞台,让班级合唱唱响校园
举办校园的班级合唱比赛是评价音乐课堂的重要手段,是美育教育的重要体现。这既是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的大好时机,又给予学生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很好的实现美育的教育。学生在合唱比赛中得到了锻炼,体会合作的快乐,感受合唱音乐的美,增强集体的荣誉感,最终学生定会在活动中获得更多收益。
高中班级合唱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班级合唱训练教学的探索研究,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有效地普及了合唱艺术,使学生的合唱能力变为一种合唱的习惯,让学习合唱变得轻松而快乐,让合唱真正走进每个孩子的世界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实现高中新课标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碧珊. 素质教育视域下中学童声合唱训练的实践与探究[J]. 当代音乐,2017,000(011):99-101.
[2]杨万海. 关于高中合唱基础训练的实践与探究[J]. 中外交流,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