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竞志立校 开风气之先

2021-08-02 11:20叶映峰
江苏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东林校史无锡市

一、学校简史

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地处无锡市中心城区,前身为私立无锡竞志女学,1905年由教育家侯鸿鉴先生出资创建。学校30周年校庆时,蔡元培先生以“开风气之先”题赞其启迪民智、培育新人的卓越业绩。1953年,学校更名为无锡市第二女子中学。1969年,学校兼收男生,更名为无锡市第十二中学。2000年,在学校布局调整中,因地缘东林书院,又因办学精神上深受其影响,学校更名为无锡市东林中学。2018年9月至今,学校成为梁溪区东林中学教育集团总校。

2008年,学校承担的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初中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研究”圆满结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基金”资助项目“初中生素质发展评价研究”举行了成果展示会,受到与会教育部领导和同行们的高度赞誉。2018年,学校入选江苏省课程基地示范校;2019年,“初中‘学问课堂建设”获评江苏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2020年,学校成为江苏省“四有”好教师省级重点培育校,校党支部“东林竞志行”项目获江苏省“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

二、核心理念

以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

三、文化主张

竞志

四、文化名片

(一)人物系列

有影响力的校长

叶映峰。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育家型校长创新培育计划培养对象、江苏省首届领航名师(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程初中语文项目组成员。“把学校还给师生,让学校成为师生精神拔节的生命场”是叶映峰一以贯之的办学追求。2017年到无锡市东林中学任职后,他一步步将这一理念转化成学校的具体办学主张。

重建“校园生活”,深化成长研究,优化立德树人途径。叶映峰提出“涵泳德育”的主张,凝练出“竞志”“东林”“端正”“银杏树下”等四大德育活动关键词。通过对关键词的校园生活还原、演绎、生发、升华,德育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构建了注重体验参与、涵育东林少年的“涵泳德育”体系,让立德树人有了适切而有特色的校本实践。坚持“共生共长”,促进教师创造,推动学校课程改革。他牵头申报的“初中‘学问课堂建设”被列入2018年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示范校建设项目,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问课堂”建设框架体系和实践策略。目前,“学问课堂”项目建设态势良好,得到了省内外专家、同仁的认可。2019年和2021年,叶映峰应邀参加两届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论坛推介“学问课堂”建设成果。

叶映峰是第二批无锡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他提出了“三自”教学主张,即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觉参与”“自主体验”“自我成长”的主张,并积极践行这一理念。他是无锡市第二批“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项目指导专家,多次担任校长培训班的指导老师、跟岗校长的指导老师。近年进行公开教学、主题报告、讲座共计200余场次。

叶映峰把自己对学校、对教育的个性化定义凿实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的坚实行动中,唤醒并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带来的是百年老校新时代转型中的英姿勃发和青春活力。学校发展中回响着师生精神拔节的声音,叶映峰和无锡市东林中学也成为课改跑道上的领跑者。

有影响力的老师

顾宏萍。无锡市东林中学教导处主任、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数学中心组成员,她是潜心教学的追梦人。她说:“在教学上,我一个人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分享我的爱,那就让更多的老师成长,让更多的孩子获得学习的美感、智慧的芬芳。”从2005年起,她指导的青年教师在市、区评优课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近20人次。

丁星方。无锡市东林中学教科室主任,江苏省初中历史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曾三次在无锡市初中歷史评优课中获得一等奖。她是知行合一的研究者,她结合省陶研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开展“互联网+”小先生课堂研讨,让小先生制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她探寻东林中学百年教育发展史的精神文化,建构系统的东林中学校史文化微课程,发挥东林中学校史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

殷建美。无锡市东林中学功勋班主任,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最美教师。殷建美从教33年,当了32年班主任,唯一不当的一年是因为休产假。她用几十年如一日的耐心和热情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是学生心目中最美的“小美老师”。

有影响力的校友

陈静瑜。1963年3月生,全国人大代表,担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胸外科主任、无锡市肺移植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科主任。他是国际心肺移植学会会员、国际肺癌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无锡市胸外科学组专业组副组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擅长肺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如肺移植、胸腔镜手术、肺癌扩大根治、肺癌的综合治疗等。自2002年9月28日实施第一例肺移植手术以来,他已经成功完成肺移植数达1000多例。2004年以来,他带领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连续主办八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心肺移植学习班暨研讨会。200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07年、2013年、2017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2014年获江苏省第一批医学领军人才荣誉称号。2017年被评为第十二届中国优秀呼吸医师,同年获“长三角仁心医师奖”。2020年8月19日,陈静瑜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2020年9月8日,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二)课改系列

有影响力的文化建设

竞志文化。从教育家侯鸿鉴先生育才报国、创办竞志女学,到蔡元培先生亲笔为学校题写“开风气之先”的贺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无锡市东林中学铸就了卓越的办学业绩,积淀了“竞志”文化。为了让学校的历史文化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新时代师生身上充分彰显,重新在学校课堂中形成其强大的创新构造力,达到呵护学生成长、成就学生梦想的终极目标,无锡市东林中学以文化管理的思维,疏通文脉,让历史之源与现实之流重新贯通流畅起来,让学校历史文化的力量绵绵不断地输向学生学问意志、学问精神、学问能力和人文品格的培养之中。

构建校园实体物型空间,进行德育价值解读。学校通过建设新校景和修复旧景观,完善典雅精致、气脉生动的校园景致格局,并以“景观读校”让师生在参观学习中生动直观地感受到一种学脉的充盈、一种精神的贯通。在体验学习中获得精神上的陶冶和激励,让学生继承和发扬格物致知的学问传统,从而更好地发扬学校厚重的家国情怀教育传统。

塑造校园线上文化空间,丰富“读校”资源库与交流平台。学校网站设有“百年东林”“德育天地”“缤纷校园”“团队风采”等栏目;学校微信公众号开设“东林视点”(下设“百年东林”“校园新闻”“竞志讲坛”“德育在线”)“办学特色”(下设“校本课程”“银杏社团”)“缤纷校园”(下设“多彩活动”“假期悦读”“园丁天地”“学生天地”)等栏目,为学生“读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选择,为学生展示和交流“读校”心得体会搭建平台。

开发校史微课程,实现校史文化的发掘与揭示。基于校史的历时性与传承性等特点,立足校史资源,建设校史微课。对每项校史素材(人、事、物)进行必要的文化底蕴挖掘和亲近师生感知、贴近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构造,把潜移默化与有意引领结合起来,让师生在感受学校光荣中增强文化自信,达成教化的效果。同时,让每个微课单元的个性文化元素与分布在系列微课中的其他文化元素合理地联系起来,帮助师生由点及面地感知和把握学校文化,感悟和反思自我在这种文化中的方位、现状和责任,最终实现校史在人与人、代与代之间传递和延续,厚植校园师生的精神根基。

开展“读校”行动,达成校史文化的体认与转化。学校以校史内容的相关主题为抓手,打造各类科创活动、艺术活动、访谈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去体认校史文化,感受自我与学校文化、学校精神的交融与共振。以师生“读校”的创制,全面推动师生读校史、读校训、读校园人物、读校园景观,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解,引导师生去尋找、去挖掘、去发现、去感悟,形成学校精神文化和理念的认同感、归属感,在不断深化的学校文化体认中获得自我教育与自我提升。

一所学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不仅会深刻地影响它的现实教育,影响它的办学走向,而且会塑造它的管理禀性。无锡市东林中学充分挖掘深厚丰富的校史资源,凸显特色文化,实现了文化管理。

有影响力的教学改革

初中“学问课堂”建设。“学问课堂”意在解决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关注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过于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问题,把“学习”和“问题”放在课堂的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在“学习”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和学生综合素养的生成。

“学问课堂”的教学主张是“自主先学、问学互进、学用达理”,这是三大主张,也是课堂教学的三大环节。具体如下:

自主先学(学习发起阶段):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领会课堂问题和学习任务,主动思考并初步形成自己的见解。该阶段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自学支架,让学生对自主学习任务有清晰的理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问学互进(学习进阶阶段):指伴随着核心问题的分解以及学习任务群的推进,学生的思维逐步展开并逐级深化。子问题解决的同时新问题又出现,问题链带动着学生的思维螺旋上升,并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学生需要具备小组合作意识,同时要有不断试错的勇气。

学用达理(学习升华阶段):指把问题解决过程概念化,帮助学生形成认知图式并能迁移到新情境。学生要把问题解决的过程经验抽象为可供迁移的思维图式,把事实性知识转化为策略性知识,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学生既要掌握“事实”,又要明白“事理”,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学问课堂”内涵即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促“学”,问题导向,引导学生经历高阶学习,旨在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功能的课堂教学体系。“学问课堂”是个系统,是学校的教学活动体系、教学资源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教学管理体系、教学思想体系的整体建构。

有影响的校园节日

班主任节、家长节。学校把每年的 6月1日儿童节作为辛勤培育孩子成长的家长、班主任的节日,设立为班主任节、家长节。三节同一天具有特殊意义,意在强化“家校共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学科组节。每年9月28日为学科组节,学校把孔子的诞辰日定为学科组节,旨在引导教师坚守教育的初心,遵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选择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方法;引导教师思考学科本质,提升学科组精神。学科组节是学校加强学科组建设的一种文化推动策略。

银杏节。学校把每年的12月定为银杏节。校园内有两棵树龄为281年的银杏树,它们是学校历史的见证,又是东林校园精神文化的象征。银杏节期间,师生围绕银杏创作书画摄影作品、编撰楹联、填词写歌、制作美食,银杏叶变黄时,师生在树下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银杏树下”广场音乐会。银杏果成熟时,举行“采摘仪式”,校领导和教师将银杏果装入承载祝福和记忆的福袋、福盒,送到每一位毕业班学子的手中,表达对学生美好明天的祝愿。在银杏节的推动下,“银杏树下”已经成为东林中学的特色品牌。

五、学校课程

(一)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是东林中学学生必修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两类。校本课程指向立德树人的校本特色实践深化,包括“校史微课程”“心理健康课程”“新劳动课程”“节日课程”“礼仪课程”等序列化德育课程科目。

(二)拓展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由拓展必修课程和拓展选修课程组成,固定在每周五下午实施。拓展必修课程分两类,一是为贯彻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而开发的“学力课程系列”,它着重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类课程专注于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研究能力等的培养;二是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和文化自信而开发的“家国情怀系列”,汇集了地方文化精粹以及东林少年读校行等校本文化教育内容。拓展选修课程是指向学生个性发展的兴趣特长类课程,包括“百灵之声”“百老汇”“小小红梅”“色彩传达”“泥塑世界”“竞志书写”等30多个项目。课程实施旨在为每个学生搭建展示和发展个性的平台,提升学校的综合育人水平。

(三)品牌课程

品牌课程包括银杏系列、美育融创两类,银杏系列品牌课程有银杏合唱、银杏民乐、银杏锡剧等。这类课程培育的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屡获金奖,学校获江苏省首批重点艺术特色学校、无锡市中学生民乐艺术团建设学校、无锡市锡剧传承特色学校、无锡市“百灵鸟比赛”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美育融创系列品牌课程,通过以美术、音乐为主体的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学习,活化美育活动,如与语文学科整合形成“唱读课程”“绘读课程”;与历史学科融合形成“名画中的历史”“歌曲中的历史”;与物理、化学等学科融合形成“科学家的艺术人生”;与体育学科整合形成“女子艺术体操”等。田萍老师的《女子艺术体操》教学片被列入国家新课程电视系列展示片。

六、景观

校园内有两棵古银杏,比肩而立,树龄均为281年,承载了代代东林人的文化记忆。这两棵古银杏树是东林中学的“校树”,更是东林人精神文化的图腾。学校目前开发的“银杏系列课程”,既能引导学生探寻银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银杏的药用与食用价值,还可以引发学生以各种方式表达银杏之美。

猜你喜欢
东林校史无锡市
大力推进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咱们明天比蜜甜
Functions of Etymology in Vocabulary learning
校史是新生入学教育课的好教材
“互联网+”视域下校史文化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校史文化在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从一道新的无锡市中考折叠试题谈起
救妻又杀妻,“好男人”走火入魔为哪般
一滴血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