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2019-11-25 13:21谢菊兰
江西教育A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校史思政大学生

谢菊兰

校史文化是建立在学校历史上的文化,是学校历代师生经历时间、空间洗礼,共同创造和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和宝贵财产,也是学校历代师生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提炼概括,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学生有启迪、导向和塑造作用,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教育功能。

文化融入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生思想教育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題教育活动的重要路径之一。新时代大力推进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对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更新校史文化的融入观念

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挖掘校史文化资源,弘扬校史文化精神,是高校校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随着国家对高校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日益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迫切需要加大文化融入力度,迫切需要更新文化融入观念,将文化融入的工作重心聚焦到开发利用校史文化资源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上来。

文化融入观念的更新,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挥校史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对学生身心发展、外在行为的作用。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自上而下、多方合力出击。在教育行政管理层面,要加大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政策导向力度和发挥文化育人作用的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高校管理层面,要加强校史文化的自身建设,完善校史馆、校史主题公园、校史文化公众号等相关设施配套,编纂学校年鉴和校史校志,举办校史文化专题展览,成立校史文化社团,设立校史文化研究部门,开发校史文化校本课程,全面提升校史文化在高校的影响力、渗透力。在思政课教学层面,教研部门和教师要主动加强对本校校史文化的研究,制定出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案,探索创新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在大学生层面,教师要创造条件,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知校史、明校史、用校史的兴趣,通过建立师生合作研讨、协作备课等方式,为大学生接触校史、了解校史、参与教学提供机会和便利条件。

二、挖掘校史文化中的融入资源

高校不可复制、没有雷同或相似内容的校史,是区别其他学校的宝贵财富,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一部整体性强、系统化高的校史,往往以旗帜性的表现形式彰显在师生面前,是师生全面了解学校、认同学校的基础。校史文化的内容是静态资源,需要对它进行有效挖掘、开发利用,使之成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中有血有肉有魂魄的鲜活资源,从而起到于无形中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育人作用。

有效挖掘校史文化资源,一是要重视校史馆、校史主题公园、校史广场、校史网站、校史文化公众号等相关配套设施及其环境的建设,这些地方和交流方式是学校优良传统与校园文化精粹充分展示的场所和平台,是学校德育工作和人文教育的基地和手段。可将这些场所和平台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组织大学生带着任务进行体验式学习。二是要依据教学需要,由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对馆藏档案中的历史资料进行多维度开发,编纂出版校史文化校本课程、校史读本、专题研究成果集、纪实文学等,为思政课教师将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素材与脚本。三是要注重校史资料收集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实物校史、非实物校史的收集力度,吸收与校史文化研究有关的大学生社团的力量,让其与任课教师、研究人员一起参与校训、代表人物、典型事件的内涵挖掘和文化追问,提炼出具有精神引领之意、品行示范效应和烙印时代特征的内容,用微电影、微小说、专题片等音像影像文字资料,用融媒体真实生动地呈现校史文化。四是选定每年的固定月份为校史文化宣传月,开展大型主题活动。举全校之力,将校史文化的内容分出专题、主题,广泛开展诸如征文大赛、辩论大赛、文化沙龙和校史资料征集等大学生群体参与的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体验、激励意志、规范品行。

三、落实保障校史文化的融入制度

大力推进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新任务,是新形势下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的必然诉求。这项工作的落地并取得实效,必须从制度上予以保障。落实保障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制度,旨在使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具体来说,就是要修订、完善校史文化资料收集的管理开发制度,要出台、完善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考核评价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加快推进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进程。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用制度明确国家、学校的职责范围和任务要求。国家层面,要将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纳入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并结合阶段性主题教育活动对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作出宏观性、指导性、评价性要求。学校管理层面,要依据国家统一的规定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对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建立专兼结合的校史文化研究队伍、校史文化讲解员队伍,校史文化校本课程纳入基础课程或选修课程并设立学分,开办校史文化大讲堂,对校史文化研究成果和教学融入效果作定期评估检查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确保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常规化开展以及授课形式的创新、授课内容的创新、授课效果的创新。

四、提高教育主体的融入能力

教育主体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认识和作用于客体的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既是教育的组织者(本文指思政课教师)又是教育的接受者(大学生),二者都是主体,但这两个主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层次上的不同。因此,推进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分层次、同步提高思政课教学中双主体的融入能力。

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融入能力,是校史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外因,是加速推进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外部条件。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融入能力,一方面需要思政课教师自身增强将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意识,主动承担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任务,以教学需要和课题研究的形式自觉加入校史研究工作,熟练掌握校史的发展脉络和人文积淀,深刻理解校风学风校纪校训的文化内涵,透彻解析前辈先贤的治学精神与道德风骨。另一方面需要思政课教师精心做好教学的组织策划工作,主动将校史文化与学科教学知识内容相融合,创设与学习任务内容相匹配、相适宜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将静态的校史文化资料转化为动态的育人素材,在引入课题情境、引入精神领域、引向预期目标等方面,以文脉滋养人、以历史影响人、以故事感染人。

提高大学生的融入能力,是校史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内因,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是校史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根本原因。在新生入学阶段,将校史文化校本课程纳入通识基础课程或选修课程,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宗旨、奋斗目标、办学成就和办学特色,培养爱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校史文化的熏陶下拓宽视野、激励成长。高年级阶段,随着校史文化教育的逐步深入,以前辈专家学者治学为人的风范为切入点,组织大学生参加多形式的调研活动、沙龙活动、演讲活动,撰写心得体会,启发性阐释其中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并将这些思想文化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毕业阶段,鼓励大学生加入校史讲解志愿者的行列和校史资料收集、编研的队伍,围绕理想信念、社会担当、能力提升和就业规划等,身体力行地传承校风学风和学校精神,做学校不断发展的见证人、实践者和校史文化的传播者。◆(作者单位:江西警察学院)

本文为2017年度江西省教改重点项目“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批准号:JXJG-17-3-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校史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