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科研得到高度重视。然而,随着群体性教科研的普及,学校教育科研存在过度强调文本撰写或过度强调实践过程的认识误区。立足中小学、幼儿园特点,深度讨论学校教育科研在促进主题学习、问题发现、路径探索、特色提炼、文化浸润的价值体现,探讨“坐”的研究与“做”的研究如何有效落实,从而促进学校探寻教育科研“深度实践”与“学理表达”的双向并进,形成适合学校的校本科研路径。
【关键词】教育科研;教科研价值;区域实践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4-0033-03
【作者简介】杨向红,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8)教科所所长,高级教师。
2020年下半年,是“十三五”2016年度立项课题的结题高峰。在笔者组织或参与的30余场课题结题论证中,常常听到如此评语“这个课题做得好,但研究报告太像经验总结”“文本的表达和提炼还要下大功夫,要静下心坐下来再思考”“老师最重要的是教好书,实践扎扎实实就很好了”“要做基于证据的研究,如何证明成效是课题研究产生的”……如此种种,听者往往会上频频点头,会下则一头迷茫。于是,熬更守夜完成研究报告的课题组,常常会委屈地问:“教育科研,是坐着写重要,还是做得好重要?”显然学校把“坐”的科研指向重文献梳理、文本表达,把“做”的科研指向教学实践、行为改进,如果就以此形象理解,“坐”与“做”当然都重要。学校产生如此困惑,说明在对学校教育科研的价值认识上存在着“坐而写”“做而行”如何平衡的认识误区,这就再次牵涉到学校教育科研的价值问题。
一、学校教育科研价值的认识误区
一是过度强调文本的规范与学术,让学校畏惧“高冷”的教育科研。要完成一个课题或项目,整体过程大致需要写申报书、开题报告、中期进展报告、研究报告等,且须发表与课题高度相关的论文。显然“坐”的科研很重要,要“坐”着查文献、梳理资料、撰写论文或案例,最令人头疼的是写研究报告,怎样写才能达到专家心目中的规范性、学术性与创新性,有时确实是困难的事。而课题作为学校教育科研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往往专家们提出最多的就是“写”有很大的空间。这就隐性地给学校一个导向: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炼与表达是学校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价值。而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毕竟是教育教学,教师在忙完备、教、辅、评、考之余,有完整的时间“坐”下来“研”已经很难得,且“写”的能力提升非一日之功。过度强调“坐”的研究只会让教科研令人心生畏惧,其对学校的价值实难真正彰显。
二是过度强调过程材料与实践经验,让教育科研泛化严重。要克服教育科研开题和结题缺“中间”的“两张皮”问题,必须强调教育科研做“真问题”“真研究”,落实研究的过程性的“做”是非常重要的。为体现研究真“做”,相关管理部门对于研究过程的材料积累要求越来越高,有的地方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平台,要求课题组定期上传过程材料,这可以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现实是,撰写、整理过程性材料更加重了“坐”的成分,是不是能真正體现“真做”还有待考证,不少课题组提供的课例、教案、论文、获奖等过程材料,有的与课题相关,有的事实上与做不做研究关联度并不大,“做”研究的过程仍然与日常工作差别不大,这种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系统的行动设计与科学方法运用,过度强调“做”了,也并非学校需要的教育科研。
二、学校教育科研价值的表现
教育科研是借助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既然如此,实践探索的“做”与规律表达的“写”都很重要。再思之,学校教育科研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进主题学习。
通过开展教育研究,促进教师学习国家教育方针、新文件及新要求,了解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趋势与动态。这里的研究似乎更侧重“坐”,当然这里的“坐”不是完全的静态,包括文献学习、专家讲座、参观考察、行为反思等。如一个课题组聚焦“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校本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组“坐下来”学习高阶思维相关资料,学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学习上海关于作业研究的系列成果。无论这个课题最终进展得如何,至少体现了教育科研促进主题学习的价值。
2.促进问题发现。
学校发展方向不够清晰、办学特色不够鲜明、课改路径不够科学,教师教育教学不够有效,这些都是大家面临的问题,但如何将这些问题清晰化、具体化,在一个阶段相对聚焦,则往往是一个难点。“找不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这里的“问题”包括迫切要解决的矫正性问题,如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包括前瞻性的发展性问题,如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师教学风格提炼等。通过调查、研讨、论证等 “坐”与“做”行为的双向并进,以专业精神和科学方法引领学校或教师“查问题、找方向、制订行动方案”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价值所在。
3.促进行为优化。
当问题聚焦、提炼成课题或项目后,则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对于中小学、幼儿园而言,立足教育教学实践,让“教育教学的过程变为教育科研的过程,教育科研的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合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立德树人的学校实践、提升教学质量的科学方法等。以教育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去科学规划、实践反思,“研中教、教中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调整、优化教育教学行为,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与方法,并及时推广运用,从“坐出来的”科研走向“做出来的”科研。
4.促进特色提炼。
从某种角度看,特色的提炼是对实践创新的学理表达。在当前基础教育的研究课题或项目中,一方面,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特色文化建设项目、成果培育项目等热度较高,引领着学校内涵式发展与高品质办学;另一方面,教师的成长是实践性知识不断累积的过程,教师从“熟练型”走向“专家型”,需要从丰厚的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情境性的、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主张,形成鲜明的教师专业话语表达。此时,“促进特色提炼”成为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价值,如何让学校办学和教师实践从规律上、本质上、学理上,呈现出有逻辑、成体系的实践表达,在“做”的基础上更加需要“坐”的深思、辨析与论证,以让更多丰厚的实践“立言”,得以传承、可以复制、便于推广。
5.促进文化浸润。
如果学校建立或积淀了一套教育科研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通过学校层面的统领性课题研究、学科层面的课程教学突破性研究、教师层面的教育教学行为改进与优化研究,学校会形成相应的课题管理制度和交流平台,也会获得更多的外部关注与资源支持。这样,教师会得到更好的专业指导与展示机会,浓厚的学习氛围、进取氛围和创新氛围就会慢慢形成。无论是“坐而学、坐而论”还是“做而思、做而优”,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在浓浓的科研文化浸润中,会不自觉地将教育科研作为专业行走的一种方式而践行。
三、彰显学校教育科研价值的实践
南京市玄武区提出了 “研教相融”的科研价值主张,强调“坐”与“做”的双向互促,强调从教育教学实践中生长出教育智慧与课改成果。在具体策略上,结合学校特点,分阶段或年段有针对性地推进教育科研系列活动。
1.“课题做在课堂中”课例研究活动。
学校围绕教学类课题,组织“个人课题课例研修”“青年专项课堂教学展评”“学科育人与课堂改革”等主题活动,立足课堂开展课题研究课的研修,经历“课题破题—选择课例—备课选点—上课磨课—科研反思—回到课题”,强调“问题性、实践性、反思性”,形成了“备课、教学、反思、同课异构、提炼策略”的课例研究路径。
2.“让我们更会研”科研素养提升行动。
我们倡导教师学习科研方法,并能结合实践合理运用,组织教师讲述写作磨文、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中的小故事,交流研究形成的小方法、小工具、小策略,在“做”的基础上提高提炼总结的能力。
3.“教科研管理中发生的事”征文活动。
以关键性事件讲述学校教科室建设、学校科研管理中的故事。在2020年8月组织的“全区教育科研管理者科研叙事征文”中,《用实践为适合的科研求解》《草根学校教科研的现实困境与突围策略》《磨文时代的迭代升级:一群年轻人的教科研故事》《循证式课题研究,走专业发展之路》等文章,从标题可以直观感受到教育科研正从“硬”“刚”走向“软”“暖”,有了过程、有了生动的教育研究实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