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摘 要:在中低年级数学教学计量单位的学习中,量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本文主要研究教师在中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量感的培养,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让他们在平常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加快解题的速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的培养;数学教学
引言: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数学对于他们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对“量”的一种感觉叫做量感。在學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量感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量感的培养能够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得到提高,同时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的效率也同样得到提高。在现实生活中量感能让他们更好地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一、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量感的特征
学生们对各种物体的规模、速度、程度等各个方面通过视觉或触觉的感觉就是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量感”。学生的不同感官通过对于各种事物的接触,在大脑中形成了各种量态的感性认识,它包括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1]。在中低年级数学教学计量单位的学习中,量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教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量感的培养,让学生们深入的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
(一)借助学生身边的事物培养量感,建立“量”的表象
学生在中低年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量”的学习与身边的事物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量感,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周围熟悉的各种事物,来建立“量”的表象。教师要引导他们对各种事物进行熟悉,并且这种熟悉要达到一定的程度,然后帮他们建立“量”的表象。当然,对于他们个体的差异性,教师应当给与尊重。
例如在数学的教学课程中,教师教学生学习毫米、厘米、分米等计量单位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各种事物来建立“量”的表象,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格尺来感受厘米、分米的差异,同时还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告诉学生们一元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一毫米,身上穿的衣服上的扣子大约是一厘米,他们小手的手掌长度大约是一分米。使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建立起来的“量”的表象,能让学生们从身边的实际生活中感受到“量”,教师可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量感。
(二)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领悟“量”,丰富他们对“量”的感受
计量单位可以视作规定,然而他们对计量单位仍不能清晰的认知。生活中最经常见到的“量”主要有两个种类,一个是直观的“量”,另一个则是抽象的“量”。在生活中能够具体的表现出来的“量”叫直观的“量”,比如毫米、分米以及厘米等这些生活中经常用的长度单位。像千克、克这些和质量相关的单位,还有分秒时这些和时间相关的单位,它们都是不能够具体表现出来的“量”。这种类的“量”就叫做抽象的“量”。对于这些直观的“量”,学生们通过生活中的物体来建立起量的表象,他们很容易就能理解到。可是对于抽象的“量”,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们的量感,让学生们亲身的感受到,才能加深理解对这些“量”的理解。所以,教师应该开展合适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量”。
例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生认识“千克和克”的重量单位时,教师可以准备一千克的书本和一克的粉笔,让学生感受一下一千克有多重,一克才多沉。通过对比体验,让学生自己明白一千克比一克重的多。使用这样方式,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标准量以及单位,“量”的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渐渐的清晰起来,教师可以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量感。在数学教学学习“千克”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准备各种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学生先感受一千克物体的重量,然后再让他们感受教师准备的其他物体的重量,让他们感受到比一千克重的物体是什么感觉,以及比一千克轻的物体是什么感觉。通过这样的对比体验,丰富了学生们对“量”的感受,使得学生们对于“千克”这个计量单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借助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量”的估测
量感建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它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估测[2]。它涉及到了所有和量相关的知识点。所以,中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估测。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应当积极提升他们估测“量”的能力,这对发展他们的量感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数学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粉笔铅笔橡皮等分别装入不同的文具盒中,然后让学生用手体验,估算这些文具盒具体有多少克,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的体验,对“克”的感知把握更加的准确,这样的方式能提高学生的量感。
结束语
在中小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的目标。由于小学生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对量感的把握不是很准确,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感受身边常见的事物的量感,为学生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量感。
参考文献:
[1]彭玲.小学生的数学量感之培养[J].新课程(上旬)2016,20(9):200-201
[2]梁培斌.数学实验赋予儿童“量感”以生长的力量[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2017,14(7):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