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高良 高军武 高晔乔
【关键词】 大数据背景; 业财融合; 双循环; 内在机理; 终极融合; 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4-5937(2021)13-0016-06
一、大数据的概念及其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一般来说大数据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来定义:在技术方面,主要是从大数据获取、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进行分析,比如麦肯锡和维基百科都认为大数据是使用常用软件和硬件获取、存储以及应用的“数据集合”;在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基于大数据潜在的价值,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获取潜在价值。
对于大数据的特征,普遍认为大数据具有“4V”特征,即容量巨大(Volume)、种类复杂(Variety)、处理速度快(Velocity)、价值密度低(Value)。IBM在研究报告中提到大数据的特性还应该包括准确性(Veracity)。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师鲍里斯·埃韦尔松和布赖恩·霍普金又提出了易变性(Variability)。
就大数据的容量来看,全球数据量呈增速快、规模大等特点;就大数据种类看,主要是从数据关系来看,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从大数据处理速度看,自身具有时效性,其所能挖掘的价值可能稍纵即逝,这就要求从技术手段上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实时的处理和分析;由于数据所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数据的价值性越来越突出。
二、我国大数据的政策及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标准化发展的政策,从2015年起,前后发布了《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等政策文件,从大数据在监管服务中的作用、大数据标准体系建立、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2020年3月,国家决策层明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要求,4月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则首次将数据写入生产要素。在国家发改委对于“新基建”范围的明确定义中,大数据与5G、特高压、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构成了新基建的核心领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提到“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在“十四五规划”中,大数据中心建设与5G、工业互联网一同被提及,成为未来国家战略中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三、业财融合的概念及现状
(一)业财融合的概念
通俗来讲,业财融合就是业务和财务融合,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未发布之前,业财融合在各种期刊多次被提及,财政部2016年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明确提到“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将“财务和业务有机融合”,财务界简称为“业财融合”。关于业财融合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合作关系观点
有观点认为,企业由原来的数量规模型增长向“管理驱动型”增长转变,财务角色由原来的“管账”逐步向“业务伙伴”的转型;也有观点认为,业财融合就是业务财务一体化,属于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各方面的参考与分析。
2.合作与制衡观点
何瑛等(2014)认为,业务和财务的融合是建立在信息化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包括重塑财务流程、全过程管理、绩效考核等相关措施,对组织进行监督和激励。殷起宏等(2015)认为,业务和财务是一种制衡与合作的关系,合作是指在业务决策中需要财务提供支持,制衡是财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业务进行监督和评价。
3.融合价值链观点
张庆龙(2017)认为,价值链管理需要通过业财融合实现业务财务的一体化。财务要向业务端延伸,打破职能壁垒,实现信息的集成与实时控制。郭永清[1]认为,业财融合是基于企业价值目标做出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认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多维度数据的及时共享,运用管理会计的方式,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支持,确保实现企业价值目标。
4.信息系统一体化观点
程平等[2]认为,业务财务一体化是建立在信息化驱动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企业经营中的业务流程、资金运动过程和数据流程有机融合,建立以业务和流程为驱动的业财一体化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的过程,使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融为一体。
以上为学界关于业财融合的一些观点,关于业财融合的学科归属问题,各有争议,汤谷良等[3]认为“业财融合是一个标准的管理会计学科议题”,业财融合“本质上是一项企业的后台管理业务”,并在Hopwood(1976)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企业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见图1。
王斌[4]认为,业财融合是“组织的天然属性的必然要求”,业财融合就是要“回归管理本源”“为业务发展而管理”,为价值创造这一终极目标而融合管理。
基于学界的观点,笔者认为业财融合在宏观意义上是一个管理问题,是组织价值创造的问题,所有组织存在的价值只有一个,就是价值创造,为股东、为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业财融合站在一个宏观的维度上,是一个管理理念、管理思维、管理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创造过程;在微观意义上,业财融合是一个打破内部职能壁垒、财务由后台迈向前台的融合过程,是管理会计理念、工具融入到业务流程、业务环节的活动。业财融合不仅仅是会计和财务部门的事情,也不单单是业务部门的事情,是组织的事情。基于此,对业财融合给出一个比较综合的概念:业财融合是一个管理过程,也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业财融合以战略为目标,以流程为牵引,将企业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数据流充分共享,并运用一定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手段为业务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的管理活动。
(二)业财融合面临的现状
业财融合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能够引起广泛关注,与业财融合现状有极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业务财务融而不“和”
业务与财务,本来是一个组织的一枚硬币(王斌,2018),彼此相依、彼此相随的。马科斯·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社会对效率的追求,职业化和专业化提升了组织的运营效率,但在这种理性科层体制的安排中,同时导致职能壁垒森严,本位主义倾向严重,每个职能部门建立自己的权力“版图”,沟通成本高。各个职能部门在各自领域范围内均以“专业化”自居,体现在业务与财务上,就是业务认为财务不支持业务,财务认为业务在挑战财务底线,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彼此分离,造成融而不“和”的局面。
2.流程切割泾渭分明
在组织中,业务繁多,流程成为业务实现的载体。大多数企业具有各种业务的流程,财务有专门的财务流程,财务流程的起点是业务流程终点,业务流程的输出会成为财务流程的输入。从组织角度看,一个业务只有一个流程,只是流程节点涉及的部门、岗位,传递的信息、资料不同而已。但现实情况是,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切割,业务运营财务难以介入,财务管理业务难以理解,导致业务的即时性和财务的滞后性矛盾无法调和,这也是当下业财融合面临的一个现状。
3.组织信息无法共享
流程既是业务实现的载体,也是组织信息流或者数据流的载体。在一个流程中,必然会出现业务流、发票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流,这些信息流本质上是企业的数据流,但是基于流程的信息流或者数据流因职能划分和流程切割,导致数据流无法共享,这种共享一方面取决于组织的数据管理基础,同时也取决于组织是否具有共享的平台。
4.业财融合程度参差不齐
从业财融合的程度看,国企的融合程度要高于民企,规模大的企业的融合程度要高于规模小的企业,信息化基础好的企业的融合程度要高于信息化程度低的企业,领导重视的企业的融合程度要高于领导不重视的企业。从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情况就可以体现出融合程度和重视程度。
四、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发展趋势及特点
(一)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发展趋势
业务和财务作为组织的一枚硬币,具有两面性,业务与财务的关系具有天然的不可切割的内在联系,但在业务与财务的关系上,业务具有前导性和外部性,财务具有滞后性和内部性,在没有信息技术支撑的前提下,业务与财务的融合更多体现在点上的融合;在大数据背景下,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则体现在面和体系的融合。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组织数字化向大数据化发展
一个组织存在业务数据、交易数据、资金数据、纳税数据、财务数据,这些数据更多的是以数字的形式存在于相对独立的部门、系统中,组织中存在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在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没有出现之前,这些数据是无法被收集和存储的,但是随着这些技术的应用,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能够被收集和存储,组织的数字化逐步转变为数据化,数据化的海量积累就形成不同维度、不同结构、多维度数据标识的大数据化。
2.大数据背景使得业务和财务的关系日益同步
前边提到,业务具有前导性和外部性,财务具有滞后性和内部性,在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以信息共享的形式具有前导性和外部性,而财务的滞后性和内部性将被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逐渐弱化,财务不仅仅掌握业务的每一个数据,而且通过大数据的预测功能前瞻性地参与业务的决策过程。
3.流程数据化成为业务和财务紧密融合的纽带
在大数据背景下,流程成为业务流、物流、资金流等信息流的载体,流程不再被人为切割为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流程中数据的血缘关系、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数据之间的ETL(转换、抽取、加载)均会得以清晰呈现,能够实现多个维度数据的实时共享,流程成为业财融合的关键纽带。
4.管理会计工具将在大数据背景下发挥更大的分析决策价值
在大数据背景下,组织的数据从产生到应用需要经过数据源层、数据仓库层、数据建模层,最后到数据应用层,经过层层加工,从原始的海量数据经过各层的清洗、建模、挖掘等加工后到前端业务环节。管理会计工具的具体应用,就体现在数据建模上,将数据和管理会计工具结合起来,形成适合组织的数据模型,利用大数据,开展数据分析、预测等工作,为业务提供预警、决策等支持。
(二)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特点
大数据背景下,業财融合的特点具有四方面的属性,即业务属性、会计属性、数据属性和价值属性的特征。见图2。
就业务属性而言,业财融合具有全面性、动态性、交互性、清单性。全面性体现了业务的全过程覆盖;动态性体现了业务的灵活性以及业务是一个根据环境不断变动的过程;交互性体现了业务之间是互为结果的,彼此之间都有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清单性体现了业务的标准化,每一个业务都可以通过表单进行清单化管理。
就会计属性而言,业财融合具有唯一性、逻辑性、枢纽性、溯源性。唯一性体现了每一笔业务在会计表现上具有不重复性,是独一无二的;逻辑性体现了会计的记账特点,也体现了分布式记账的特点,透过借方与贷方的关系,体现了业务之间的逻辑;枢纽性指会计是所有业务的交汇点,所有涉及到资金的业务都将在会计中体现;溯源性是经济业务由于时间序列而使得体现在会计上的数据具有可追溯性,在一定程度体现了数据的血缘关系。
就数据属性而言,业财融合具有共享性、关联性、多维性、血源性、共生性、系统性。共享性是业财融合中最重要的特点,在大数据背景下,流程之间的数据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后端流程不需要等到流转到该环节时才能看到,而是数据一旦产生,涉及到的后端环节即可看到数据,根据数据进行事前决策;关联性充分发挥了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特点,流程内、流程之间的数据能够建立逻辑关系,通过关联数据,可以更好地发挥数据的价值;多维性是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颗粒度会更加多维,对一个数据可以设置并添加更多的标识,通过数据的多维度标识,使得数据更具有价值;血源性体现了大数据的特点,通过血缘关系分析,对数据的来龙去脉更清晰,既便于追溯,同时可以发现数据问题;数据的共生性则是数据之间会建立一个数据生态,数据之间会形成一种生态关系,为数据的加工、挖掘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基础;系统性则体现了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个孤立的或者割裂的工程,需要系统化思维。
就价值属性而言,业财融合具有嵌入性、同一性、应用性、融合性、创造性。嵌入性是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需要各类管理工具包括管理会计工具、决策应用工具的嵌入,没有这些工具的嵌入,业财融合就如面和水一样,永远无法融合;同一性是指业财融合本就是一体的,就如太极阴阳一样,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尤其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即业务,数据即财务;应用性是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具有决策应用性和管理驱动性,要发挥业财融合的应用价值;融合性是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归一性,真正实现业即是财,财即是业;创造性是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终极目的,业财融合就是要创造更大更好的价值,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业财融合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五、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机理分析
(一)业财融合的双循环驱动
在科层制组织架构下,职能化带来了专业化,倡导“专业主义”,但职能化同时带来了“职能之墙”,(Functional Wall)”[5],带来部门“官僚主义”和“地盘主义”,同时带来内部流程人为切割,“铁路警察,各管一边”,这是科层制带来的不是初衷的负面结果。由于这种现象,导致业务和财务矛盾激化,业务抱怨财务不理解他们,财务抱怨业务总想突破底线,不配合财务工作。在业务融合环境下,职能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流程节点的专业化,而非原来的职能流程化。将专业化嵌入到流程活动中,以流程驱动业务而非以职能驱动业务。财务嵌入到流程活动中,随着业务的流转而实现对业务的支撑和发展。
业财融合的本质:以业务经营活动为出发点,以流程为导向,将财务管理活动嵌入业务经营活动中,将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融为一体,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自驱行为和过程。
业财融合即一枚硬币的两面,也是皮与毛的相辅相成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理,业之不存,财将焉附。
业财融合是两个驱动循环的融合,一个是战略决策循环,战略决策的基础是环境影响战略,战略影响业务,业务影响架构,在战略决策循环中,战略决定目标,目标决定业务,业务决定资源;另一个是运营支持循环,在运营支持循环中,以资源为出发点,资源驱动流程,流程驱动数据,数据驱动管理,管理驱动价值。两个循环既自成体系,同时又形成一种以资源为纽带的倒8字循环。如图3。
这两个循环,以资源为纽带,将战略与价值融合起来,将业务与流程融合起来,将决策与运营融合起来,财务贯穿于战略、业务、流程、价值全过程,是一只既有形又无形的“手”,这只“手”与业务如影随形,最终将战略与价值融合起来。企业的经营开始于战略,归结于价值,制约于资源,业务与财务融合如同太极的阴阳一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天成。如图4。
(二)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机理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机理,笔者认为一是机制融合,机制包括企业治理、组织架构、制度、技术、流程、数据治理等方面;二是业财数据的融合;三是管理会计工具和数据决策支持应用嵌入融合;四是业财融合和价值创造。机制融合是业财数据融合的基础,没有机制,业财数据无法融合;在业财数据融合的基础上,数据决策需求和数据决策管理工具能够跟上,数据才能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撑和服务。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机理如图5。
1.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对象
在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是大业务和大财务的融合。所谓的大业务,是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生产、销售、进向物流、去向物流等基本业务,也包括人事、计划、研发、采购等辅助业务;大财务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财务活动,既包括会计活动,也包括财务活动,所以在大数据背景下业务融合对象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所有活动。
2.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驱动因素
在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需要三个驱动支撑,一是机制融合,二是数据融合,三是工具和应用的融合。分别阐述如下:
(1)机制融合驱动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需要一个好的机制体系,这个机制体系包括治理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流程体系和数据治理體系,这六个体系具有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也有运营保障层面的执行设计,还有技术和数据管理的前瞻性架构设计,这是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业财融合的基础,一个企业业务融合是否有效,这个机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数据融合驱动
在机制融合的基础上,能够实现企业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实时联动、共享和沉淀,确保企业每一个业务能够实现业务驱动资源、资源驱动流程、流程驱动数据,数据之间虽然在物理上是独立的,但在逻辑上是关联的,实现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高度融合,避免了之前信息孤岛和信息割裂的局面。
(3)工具和应用的融合驱动
大数据背景下业财数据融合实现了数据最小颗粒度的归集,将管理会计工具和数据决策支持应用融合到业财数据中,才能实现数据的应用价值。
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三个维度的驱动,最终实现企业的业财融合,业财融合也从理念和思维的融合,达到真正意义的业财融合。
(三)大数据背景下价值创造的机理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通过三个驱动的融合,实现了大业务和大财务真正意义的融合,但是这种融合终极目的是创造企业价值,如何创造企业价值,笔者认为必须将企业的双循环驱动也融合进来,将双循环驱动和业财融合有机地集合起来,进而实现业财融合的价值创造。如图6。
1.三个融合是核心
在大数据背景下,机制融合、数据融合和工具应用融合是内核,也是价值创造的基础,犹如人的心臟和大脑,是决定价值创造的核心。
2.两个循环是加持
战略决策循环和运营支持循环是企业运营的两个方面,一个倾向于顶层、宏观和方向,另一个倾向于执行、运营和结果,这两个是大数据背景下价值创造的加持因素,厘清了企业的边界,这两个循环正如前述所言,既是相互独立的循环,又是一个相互交融的倒八字循环,两个循环也犹如一个太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这两个循环最终又会体现到业财的机制融合、数据融合和工具应用融合。
3.资源耗用是驱动
战略决策循环和运营支持循环以资源为纽带,形成了战略、资源、价值的衔接,而资源是战略决策循环的终点,又是运营支持循环的起点。相对运营支持循环而言,资源又是运营支持循环的终点,也是战略决策循环的起点。企业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既涉及资源的配置,同时涉及资源的耗费,资源的配置连接战略,资源的耗费连接流程,耗费资源的过程正是流程驱动的过程,伴随流程的驱动,业务和财务在三个融合的驱动下,在战略决策循环和运营支持循环的加持中,为战略决策提供支撑,为运营支持提供分析,最终实现业务财务的价值融合。
六、总结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业财融合放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了思考,主要观点如下:
1.业财融合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的终极融合。在大数据背景下,首先业务和财务从理念和思维的融合真正实现业财融合;其次运用技术手段,以业务活动为出发点,以流程牵引,实时收集每一个流转环节的数据,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转换为资产,这是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基础;最后业财融合最终的目的是对企业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手段进行实时挖掘、处理和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撑,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目标。
2.大数据背景下业务融合呈现业务属性、会计属性、数据属性和价值属性的特征,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四个属性;业财融合的四个属性体现了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独有特征。
3.本文提出了战略决策循环和运营支持循环双循环理念,提出了两个循环的倒8字循环理念;战略决策循环是企业顶层设计层面,决定了企业的方向、目标、产品和服务以及需要配置的资源;而运营支持循环是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以资源耗用为出发点,以流程为载体,以数据为核心,运用业财融合的机制,实现企业价值创造。两个循环不是孤立的,都需要建立在业财融合基础上,是相互影响的。
4.本文尝试性地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内在机理,提出了机制融合、数据融合和工具应用融合三因素驱动模型;机制融合是业财融合的保障,数据融合是业财融合的基础,应用融合是业财融合的抓手,三者融合,在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才能成为企业价值创造有力的管理活动。
5.本文对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价值创造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三个融合是核心,两个循环是加持,资源耗用是驱动,实现业财融合,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终极目的。
(二)后续展望
本文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业财融合内在机理以及业财融合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初步的机理驱动模型,但是这个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证,后续将通过调查、访谈和数据支撑,对机理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郭永清.中国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7(15):47-55.
[2] 程平,施先旺,姜亭杉.基于业财一体化的生产活动大会计研究[J].财会月刊,2017(22):3-9.
[3] 汤谷良,夏怡斐.企业“业财融合”的理论框架与实操要领[J].财务研究,2018(2):3-9.
[4] 王斌.论业财融合[J].财务研究,2018(3):3-9.
[5] 王斌.跨职能团队的管理控制问题:一个理论思考[J].会计研究,2011(7):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