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湾传统民居建筑保护性改造设计研究

2021-08-02 03:26赵伟军张美伶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赵伟军 张美伶

摘 要:文章以湖南省衡阳市的沙井湾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从其现有问题出发,提出原真性保护、功能性补充、活态性传承三点适应性保护原则,并从民居建筑风貌、院落景观空间和周边景观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沙井湾传统民居的保护性改造设计研究,进行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

关键词:乡村振兴;沙井湾传统民居;保护性改造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生态文化视野下湖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空间重构设计研究(19A128)研究成果。

20世纪3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对传统民居的研究。1934年龙庆忠先生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刊登的《穴居杂考》,开创了传统民居研究之先河。现今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民居建筑、传统民居文化景观与空间形态、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等方面。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就愈加受重视,如2018年举办的“设计下乡”第四届湖湘景观设计艺术大赛中提倡专门为沙井湾传统民居进行改造设计,可见,深入探讨沙井湾传统民居的活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沙井湾传统民居,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风石堰镇沙井湾村,原为一刘氏宗族的庄园。民居分上沙井院(沙井老屋)和下沙井院(沙井新屋)两座庄院。沙井老屋整体呈长方形,坐北向南;沙井新屋规模略小于沙井老屋,为商人刘先灿后代所建,坐北朝南,两院相距300余米。民居整体古韵犹存且不张扬,布局科学合理,雕刻工艺精湛,绘画装饰精美,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上沙井院和下沙井院建筑风格统一,建筑色彩以木、石、砖的原色为主。民居始建于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先后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衡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一、沙井湾传统民居现状

(一)建筑受损严重

沙井湾传统民居建筑主要有三合院、四合院两种单元形态,建筑结构为传统穿斗式木构架,上下共两层,一楼青砖铺地,用于居住,二楼原木架构,用来储物,砖木混合构造。然而,以往受“破旧立新”观念的影响加上年代久远,建筑结构受损,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坍塌、烧毁和损坏,其中下沙井院受损较为严重。院内还新建了新式小洋房,极大破坏了整体风貌。此外,在建筑外立面上,木雕、石雕和壁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可见,建筑形式与民居风貌亟须相统一。

(二)功能单一

院内原设有居住用房、祠堂、正厅、储存用房、养殖用房、厨房和卫生间等功能区域,但目前很多房屋闲置,只有部分用于村民的生活居住,因为许多村民搬离到了附近的新式房屋,同时也有不少村民离开家乡,投入城市生活之中。现居住人口以老人和儿童为主,院内空心化、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功能单一,前来参观的人也较少,导致民居丧失活力,缺少合理的重置和划分。

(三)院落缺乏生气

建筑疏密有致的布局,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廊道空间、采光通风良好的院落空间和天井空间。院落内还设有大量的排水沟和储水池,充满了浓厚的湘南民居气息,不禁感叹刘氏祖辈们的智慧和辛劳。如今,院落环境令人叹息,大量铺装破损,多半直接是黄土裸露,而且杂草丛生,树木野蛮生长,大量建筑垃圾堆放,院内的资源也未得到合理利用,比较荒凉,缺乏生气。

(四)文化特色流失

祁东是有名的黄花菜之乡、曲艺之乡,祁东渔鼓声名远扬。然而行走在沙井湾传统民居之中,看到的更多是历史带给它的沧桑,先辈们的雕刻与绘画工艺、祁东的传统文化在这里悄悄流逝。例如石柱上雕刻的飞禽走兽、门窗上雕刻的花鸟鱼虫、墙上绘制的精美壁画、祁东渔鼓表演的彩绘画面朦胧可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城市与乡村发展矛盾的加深,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不消亡至关重要。

二、沙井湾传统民居保护原则

(一)原真性保护原则

1933年,《雅典宪章》最先将原真性保护的概念运用到历史遗产保护方面。原真性保护原则主要体现在信息源获取的原真性,即保持原有建筑形制、原有建筑结构、原有建筑材料、原有构造细部、原有传统工艺技术、原有建成环境、原有文化情感。沙井湾传统民居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瑰宝,一百多年的风韵不能说变就变,对其进行原真性保护是对其最好的尊重。一方面,对沙井湾传统民居毁坏、坍塌的建筑进行修复重建,保证整体风貌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对建筑上的木雕、石雕和壁画进行复原修缮,真实地还原本来面貌。

(二)功能性补充原则

《内罗毕建议》提出,“在保护和修缮的同时,要采取恢复生命力的行动”。对沙井湾传统民居最好的适应性保护就是充分发挥它的使用价值,“深藏闺中”是对它本身价值的浪费,生命力鲜活起来才能使它“青春永驻”。沙井湾传统民居现有居住功能单一,缺少相适应的功能补充,所以为场地注入“能量”,是使沙井湾传统民居欣欣向荣的关键。首先,建筑内部除了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外,應融入生产、展示、交流等功能空间;其次,对院落空间、天井空间、廊道空间进行合理布置,增加观赏、休闲、养殖等功能空间;最后,对上沙井院和下沙井院之间未开发的山地,上沙井院院前的荷花池、溪流进行管理和保护,下沙井院院前未利用的鱼塘也应进行合理规划。

(三)活态性传承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活态传承,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居的保护更是需要如此,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建成就是很好的典范。线上虚拟体验,线下实地走访参观,同时制作文创产品,举办各式展览。传统民居犹如历史的见证者,记录了一代代人的成长岁月,目睹了乡村的旧貌换新颜。在沙井湾传统民居内,每一栋建筑都有它的故事,每一处雕刻都有它的情感表达,但这种凝固的艺术被人传承才有意义。一方面,沙井湾传统民居需要活态发展,而形成从民居文化体验到民居文化宣扬再到民居文化输出的良好循环体系,是最好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古民居、古村落旅游带来的商业气息愈发浓烈,所以我们无需大力宣扬民居的旅游价值,而是要让人们慕名前来。另一方面,沙井湾传统民居是自上而下建设的,具有自组织特点,而其需要有人传承,因此,当地村民是民居活态传承的重要一环。

三、沙井湾传统民居保护性改造设计方式

沙井湾传统民居的改造设计要保留历史的韵味和建筑形制的本原,遵循整体修旧如初和局部功能置换的原则,打造极具地域文化特色、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民居空间环境。

(一)延续原有建筑风貌

建筑内外部风貌的延续是沙井湾传统民居保护性改造设计的关键所在。首先,建筑内部:保留室内现有居住格局,增强室内光源,解决光线昏暗问题;墙壁破损的地方重新粉刷,木结构受损严重的及时更换;增加多处卫生间,做好预防火灾的应急措施。另外,上沙井院正厅附近可改造为民俗文化体验馆,同时增设交流室和传统工艺研究室,并预留随时可供人居住的房间。下沙井院因基本无人居住,东侧靠近马路,所以可改造为乡建实验室、摄影采风基地和村民活动中心;正门相对的中央戏台可重新搭建,用于重要节日的民俗表演。其次,建筑外立面:做好木雕、石雕的修复工作,对破损的门、窗进行风格一致的更换,坍塌的建筑墙体及时修砌。最后,当地村民应当对沙井湾传统民居实行自我管理,以激发场地活力。

(二)重组院落景观空间

院落景观空间的呈现是沙井湾传统民居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沙井湾传统民居保护性改造设计中,要保留现有场地特色,如院落中的水井、废弃的农具、有保留价值的树等,同时增加相应设施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比如在院落空间中,疏通清理排水系统,增设休闲座椅、地灯、垃圾桶等基本设施,将废弃的农具、有保留价值的工艺品作为院落景观装饰,并种植本土的花草树木,以优化景观环境,同时将泥土裸露的地方进行生态铺装;在天井空间中,清理储水池,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并增加石凳座椅,以供村民和外来游客休息交流;在廊道空间中,将破损的墙面重新砌好,并增加照明设施,同时在墙面展示传统民居文化。

(三)梳理周边景观环境

周边景观环境的梳理可以起到为沙井湾传统民居风貌锦上添花的作用。为此,充分利用上沙井院前的广场,举办特色的农事活动和民俗表演活动;重新打理北侧的荷花池,合理种植水生植物,以凸显院前潺潺的小溪和青石板桥的韵味;改造下沙井院前荒废的鱼塘,以供附近村民和外来游客休闲垂钓;增设停车区域,便于人们前来参观;规划黄花菜田和荷花池,以提升景观品质。此外,调研发现,上沙井院和下沙井院之间的小山坡树木杂草丛生,对此,可将其重新规划,增设山间游步道,通向上下两院,以增添游玩体验感。山脚开垦农田或种植黄花菜等蔬菜;山腰可种植果树,供村民采摘,增加野趣;山顶搭配景观植物,以提升整体景观环境。

四、结语

沙井湾传统民居的保护性改造设计研究,是传统民居传承延续和活态发展更新的一次探索,是寻找传统民居未来发展更多可能性的一次实践。因此,本文从沙井湾传统民居建筑受损、功能单一、院落破败、文化流失四个方面的问题出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依据传统民居特色,对民居建筑风貌、院落景观空间、周边景观环境进行保护性改造,并探寻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契合点,使沙井湾传统民居在新时代发展中散发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朱雪梅.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2]张浩龙,金万富,周春山.肇庆传统村落建筑文化景观特征及形成机制[J].热带地理,2017(3):304-317.

[3]颜才添.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民居建筑群的活化利用引导:以晋江市域传统民居建筑群的活化利用引导为例[J].福建建设科技,2018(2):7-11.

[4]穆展羽,焦健.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价值和保护传承[J].风景名胜,2019(6):33,35.

[5]李毅.湖南祁东县沙井湾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9.

[6]武晏如.乡土景观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景观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美术学院,2019.

作者简介:

赵伟军,博士,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设计文化與环境设计研究。

张美伶,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