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吴小静
习数学的矛盾之一是抽象和形象的矛盾,几何直观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开发教材,寻找数学对象的直观模型,使学生易于解决问题,增进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一、构建几何直观,促进算理理解
几何直观的本质是通过图形展开的想象能力。计算教学中,运用几何直观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解决问题。
《分数乘法》的教学,人教版教材分两步安排: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针对不同的素材,教材构造了不同的直观图,即圆形直观图—实物图—长方形直观图,目的都是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切入,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他们参与折纸、涂色等操作活动,借助直观使其联系分数的意义,看到算式中每一部分在图上是如何表示的,说清楚“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理解分数乘分数结果中的分母和分子分别是怎样来的。学生通过直观图示和抽象推理,在推导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算理,提高了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等能力。在“做一做”的练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经历说理的过程,这样做既巩固了分数乘法的算理,又为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分析方法。
事实上,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算理理解过程都离不开几何直观方法的运用。
二、构建几何直观,理清数量关系
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若能借助直观图形进行分析思考,可以使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简明、内隐的数量关系变得形象,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探索解决思路,轻松解决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6(如下图),教师是这样引入的:“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老师带领大家去动物园看大熊猫。你们看,小朋友正井然有序地排着队看大熊猫呢,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在去动物园时也要排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找到相关的数学信息,以及所求问题“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读题后,有的学生开始数,数着数着就乱了;有的学生画图——用一个圆圈代表一个人。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画一画。有的学生画出了15个人,有的学生只从小丽开始画。通过交流,学生认识到不需要画出所有人,因为找的是小丽和小宇之间的人数,所以去掉小丽和小宇,一眼就可以看出是4人。
用分数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难点在找不准单位“1”的量和分率所对应的具体数量。当“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不能一眼看出来时,要有效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比如:“有一批货物需要三天运完。第一天运走了这批货物的[2/5],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运60吨,第三天运了240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学生读题后,教师引导他们先找到并用线段图表示单位“1”的量,就是这批货物的总量,然后根据条件在线段图上标出三天各对应的分率或数量,画完后交流每一部分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样画。在交流中,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很容易就把分率和具体的量对应了起来,发现“240-60”就是这批货物的[1/5],隐含的量和分率明晰可见。教师进一步追问:“[1/5]是从哪里来的?”问题至此得到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画图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三、构建几何直观,实现知识重构
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画图思考。让学生获得“由数化形、豁然开朗”的成功体验,有助于学生积累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直观进一步凸显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已有认知,重建知识结构。
在解决“约分”问题时,教师先出示0.40、10.030、50.000,要求学生口头化简;学完约分后,让学生尝试对[16/24]进行约分;最后把小数化简方法和分数约分方法放在一起,让学生對比异同。学生讨论后发现,相同点是都要保证数的大小不变,不同点是方法和依据不一样。此时,教师出示小数0.40和分数[16/24]的约分过程(如右图),让学生观察体会。
学生恍然大悟:不管是小数化简还是分数约分,都是把一个数由较小的计数单位换成较大的计数单位来表示。小数的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制,所以每次都是整十或者整百地聚集,看起来是去掉了小数末尾的零;分数的计数单位特别丰富,分子、分母的公因数是几,就把几个分数单位聚集起来,形成约分时要除以的“公因数”。
直观图的呈现由表及里,使看起来关联不大的小数化简和分数约分的联系可视化,既体现出二者在本质上的趋同,又帮助学生把约分纳入“数的化简”这样一个大结构中,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理解。
(作者单位:周燕,老河口市教研室;吴小静,老河口市袁冲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