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科思维培养

2021-08-02 02:56唐恒钧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学科核心

唐恒钧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生根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学科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形态,需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责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以及在学科学习中理解并运用学科运作的基本方式。后者即学科思维。具体而言,学科思维指某一学科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的基本视角与方法,以及探寻这些视角与方法的思维模式,乃至蕴藏于这些视角与方法背后的观念。有研究认为,学科思维处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上层,是学科课程的灵魂。

学科思维的培养在当代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在21世纪,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为2~3年。在知识高更新率和高折旧率并存的时代,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会学知识,乃至具备善于、乐于经由学科进行思考的意识与能力。会学知识并善于、乐于思考是学科思维的集中体现。

培养学科思维的过程中常存在两种误解。一是简单地认为学科思维既然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高级层次,那么学科思维就应该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能力等较低层次的学科素养单向发展而来,教师只有在学生掌握了这些较低层次的素养后才能追求学科思维的培养。二是认为学科思维必须通过独立的、显性的专题课程加以培养。事实上,从学科本身的发展来看,一方面,学科思维引领着学科的发展,推动着具体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另一方面,学科知识的发生、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与促进了学科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数学发展历史上,逻辑推理这一学科思维促进了数学知识的体系化;反过来看,正是对数学知识严密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使我们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推进了逻辑推理这一学科思维的不断成熟。学科思维与学科知识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科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学科知识的学习,离开了学科知识的学科思维将变得抽象而空洞。另外,获得知识后并不能自然形成學科思维,而需要将过程性的学科知识进行活动化处理,让学科思维得以彰显。从这样的视角来看,学科思维的形成并不滞后于学科知识的获得,两者是互为结果的。

不同于结论性知识的学习,学科思维的发展必须依赖学生深度地参与学科活动。问题是将学生卷入深度的学科活动的重要载体。波普尔(K.Popper)指出,正是怀疑、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学生需要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学科知识、体验学科思维。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所体验到的学科思维才可能是深刻且具有活力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应用学科思维,教师需要在学科知识发生、发展的关键点上设置问题,并且利用学科思维反向设置问题链,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供该学科所特有的思维模式。比如,一般化是数学的一种核心思维,在教学中,当学生探索并解决了一个具体问题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该问题以及所获得的结论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推广,并设置一般化程度不同的多个问题构成问题链,使学生在解决有脉络的多个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般化思维在数学研究中的作用。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品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