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1-08-02 04:18赵波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格律古诗文诗词

赵波

吟诵是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作为一种独特而行之有效的学习、鉴赏古典诗文的手段,它不仅为历代文人所采用,而且也被今天的文学爱好者所喜爱。对于中职生来说,吟诵是一种学习古诗文的新鲜方法,也是感悟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吟诵的概念及流变

中华传统的吟诵“本质上是古人依据汉语特点,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创作、欣赏、学习汉语古诗、文、词的方法,是汉语古诗、词、文的独有读书方式”。吟诵介乎于朗诵与唱歌之间,又与之有明显区别。“诗词吟诵与今天的歌曲相比,更具文学性和语言性,更注意声律的音乐美,更注意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吟诵有自身的韵律规则、平仄节奏等。例如,吟诵有一些来自家传或师承的基本调,在遵循吟诵相关要求(如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情况下,经过些微调整,这些基本调就可以吟诵任何诗词文赋。

百度百科中,将吟诵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一是有格律者,包括近体诗、词、曲、律赋、骈文等,依照格律吟诵;二是无格律者,包括古体诗、古文等,多有上中下几个调,吟诵时每句可略微调整,组合使用,以求体现诗情文气。吟诵作为古人的读书法,广为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在进入20世纪以后,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吟诵逐渐被西方传入的“朗诵”所取代,并且有渐成绝学的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推广与运用“吟诵”日渐成为学界共识,相关的研究陆续开展,“吟诵”开始走进大中小学的课堂。

二、中职语文课堂开展吟诵教学的意义

吟诵的目的,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先生说是:“别文体,守规矩,重声韵,达文意。通古人之情,感自我之心。修身养性,以文化人。”其实,就是还原古人的读书法,与古人情感相通,引起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并发挥吟诵的文化育人功能,所以百度百科中归纳吟诵的高级要求为“情通古人,自成曲调,修身养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吟诵教学的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兴趣,增强古诗文记忆的高效性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古诗文的学习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点,学生不愿背诵,即使勉强去背,也是错漏百出,效率低下。相对熟记古诗文,学生似乎更容易记住歌词,即使偶尔遗忘,也会因为熟悉的旋律而想起。有调查表明,音乐可以帮助人愉快地记忆。吟诵中的音韵美可以改变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形成课堂的活跃氛围,促进学生的记忆力的充分发展。

(二)促进审美,提升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诗词是一种极富音韵美的艺术形式,最初的诗词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不论是《诗经》还是宋词,最开始出现就是唱出来的。所以朱自清说:“古文和旧诗词等都不是自然的语言,非看不能知道它的意义,非吟不能体会他们的口气。”而古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往往因为看到大好河山、花前月下等情境,情不自禁地吟诵出心中情感,然后加以润色,文辞、意境自有美感。但我们今天听到学生背诵经典时如开机关枪一般,气势强大,口号整齐,却恰恰缺少了诗文中的美感与意境。吟诵通过平仄节奏和格律规则的把握,让学生对诗歌意境引起充分的想象,对诗人情感产生共鸣,进而体悟诗歌的审美情趣,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诗文内容,也便于深度理解诗文情感、内涵、主旨、意趣,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古诗文音韵美的体悟,提升其古诗文的鉴赏能力。例如,《龟虽寿》出自曹操北征乌桓大胜归来所作的组诗《步出夏门行》,作者感悟世上一切事物都有生死盛衰的客观规律,表达出他要在有限的生命中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吟诵时,学生可通过语调的高低、缓急、长短等体会作者情绪从低沉到高兴再到高昂的变化。

(三)传承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国经典古诗文中随处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如爱国、忠诚、正义、廉洁、守信,等等。在吟诵的过程中,学生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体悟诗文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经典篇目中的精神教化,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例如《采薇》中的家国情怀与乡愁主题;《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壮志难酬的感慨等。学生在学习与传承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三、中职语文课堂开展吟诵教学存在的困难

(一)从教师角度看,中职语文教师认知不够,存在畏难情绪

有些教师自身尚未深入接触吟诵知识,思想认识不足,意识不到吟诵教学的美育价值,更有甚者,对传统文化教育也是敷衍了事;有些教师自身对吟诵教学的技巧掌握有限,无法指导学生,且自身对学习新知识抱有畏难情绪,不愿劳心劳力,懒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都导致中职语文课堂开展吟诵教学只能止步于教师,无法将教育落到实处。

(二)从学生的角度看,中职生基础知识薄弱,存在抵触情绪

吟诵的专业性较强,需要学生掌握很多诗词格律的基本规范,中职生语文基础薄弱,基本没有经过诗词格律知识的学习,对此一窍不通。这使得吟诵教学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学生也难以深入进去。同时,多数中职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对古典诗文学习望而生畏,难以接受和理解艰涩的诗歌格律知识。此外,吟诵作为古人学习、创作、欣赏诗文的方法,有着一脉相承的腔调,在学生听来,这些腔调古板难听,不如流行歌曲悦耳动听,因此产生抵触情绪,既不愿意欣赏别人的吟诵,也不愿意自己开口吟诵。

四、中职语文课堂开展吟诵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一)引入情境,激发吟诵的兴趣

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感于山川美景、四时风物、生活情趣等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寄托精神、抱负等产生的文学样式。我们通过阅读和学习,从中感受到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熏陶与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们会通过创作背景导入诗人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吟诵的兴趣,让学生在吟诵中还原诗人创作的情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例如,《采薇》一课,我们先从背景介绍引入诗人的创作情境,并通过分析《十五从军征》等同类作品,让学生体悟战争给诗人带来的伤害,也体悟诗人近乡情怯的心情,在情感累积到一定程度,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大声吟诵出来,达到与诗人情感共鸣。正如《毛诗序》中所说:“情动于中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二)学习经典,克服畏难的情绪

学习经典,也可以说向名家学习。吟诵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古诗词鉴赏方式之一,不同流派、不同地区的吟诵腔调都有所不同,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各人对古诗文的理解存在差异造成吟诵腔调的不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或平台上丰富的吟诵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多种版本中选择适合的腔调学习,并对不同的腔调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吟诵规律,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学习,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三)活动拓展,搭建吟诵的平台

中职生相对小学和初中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可将吟诵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成立吟诵社团,让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自主学习。同时,组织课内外的吟诵活动,如校内吟诵比赛、社团吟诵表演等,以活动促进学习,不但打开课堂教学的格局,也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培养了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便于加深学生对吟诵及文本的理解。我们发现,社团也是克服学生抵触情绪的一个突破口,大量对吟诵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勇敢地站出来,从容自信的用吟诵表达诗词。

(四)抽丝剥茧,夯实吟诵的效果

当然,吟诵不是目的,而是学习与提升自我的手段与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吟诵中能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古诗文,夯实古诗文学习的基础知识,提升审美素养与文化素养,一些优秀的学生还能在掌握了诗词格律知识之后,学会自己创作诗词。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中职语文教学中其实也是可以渗透诗词创作的,学生展现出的文采风流令人惊艳。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吟诵中达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的。

总之,随着传统吟诵的复兴,以及普通话吟诵的倡导与推广,吟诵教学走进中职语文课堂将成为一种可能。中职语文教师也应顺势而为,积极学习,掌握吟诵艺术,为中职语文课堂开展吟诵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格律古诗文诗词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悬剑
张经建《当代格律诗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