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本教材一年级《语文园地》中出现的新栏目,板块内容直接指向课外阅读。笔者在实践中通过校内分阶段分体裁教学,家庭中共互动齐分享实践,媒介中多层次多途径展示三种策略的实施,推进该板块在教学中的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8-064-02
【本文著录格式】梁嘉颖.三措并举,共启儿童阅读路——部编版“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实施策略[J].课外语文,2021,20(18):64-65.
“和大人一起读”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园地》中的一个新的栏目。板块内容直接指向课外阅读,意图将课外阅读更多地向课内延伸,突出教师的指导性,体现教材对低年段儿童起步阅读的启发性和指导性作用。
在栏目实施选择的对象上,尽管有不少学者认为在“大人”的选择上可以是宽泛的,但就本质而言,“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多指儿童的父母。我们更多地倾向于亲子共读,是因为在家庭环境中更能保证儿童有持续的阅读氛围,而且亲子共读对亲子关系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指向父母,并不是说在教材之内给学生家长增加的生活负担,而是在调动校内教师的资源,让学校和家庭协作,开启一个新时代的儿童阅读启蒙计划。作为一个幼小阅读衔接的转折点,教师作为重要成员,在这个环节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分阶段分体裁教学,传授阅读方法
以一年级上册为例,教材当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共编选了8篇课外阅读选文,选文难度适中,文段容量合适。在教学过程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为课内学习的阅读技能作拓展铺垫,让阅读技巧真正落实到实践当中。
(一)读图表演,初拾乐趣
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的板块中,有一篇是全文没有拼音标注的,那就是在学习拼音单元前的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和调整,编者把原来第一单元中“和大人一起读”的《小兔子乖乖》改成了《小白兔和小灰兔》。新选入的文段文字内容更丰富,相对原来的文字内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需要大人的“扶”;其次,作为学生比较陌生的童话故事的出现,比起熟悉的儿歌,故事情节更具吸引力,更能激发起学生对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阅读兴趣。
本篇童话故事是学生入学接触的第一篇童话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出示童话故事中的图,引导学生读图讲故事,以图片牵引出故事中的文字。图文结合理解后,学生再初次尝试跟老师读,读懂故事后再来学习表演读的方法。通过观察图片中老山羊、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动作和表情,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有滋有味地表演读故事,再回家作为小老师,教一教家人进行表演读,感受这样朗读的乐趣。对于学生初次接触“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来说,收获应该是很大的,也极大地增添了孩子对于阅读的乐趣。
(二)拍手轮读,共享乐趣
学习拼音单元后,学生会接触到不同形式的儿歌、童謠。童谣和儿歌押韵,句式简短,加之与儿童的生活贴切,也容易记忆和传诵,深受学生的喜爱。
一年级上册学习完拼音单元后接触的《剪窗花》和最后一单元的《春节童谣》,虽均为童谣的体裁,但由于处于不同单元的编排,因而教学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童谣类的选文我们可以采取“情境再现”的方式组织教学。通过再现情境,引导学生迅速融入学习情境,如《剪窗花》教学中出示窗花的图案,《春节童谣》教学中呈现过春节的视频、春节的对联,都可以提升学生对选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剪窗花》编排在初识部分拼音单元后,因而本选文的教学还带着巩固部分拼音学习和鼓励学生尝试使用拼音工具的意图。而《春节童谣》则更多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时的特色场景,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
在教学过程中,顺应童谣节奏的需要,我们采取拍手读、轮流读的方式,让学生更能感受童谣富有节奏的音韵美,以提升学生在朗读中的语感。
一年级上册《谁会飞》和一年级下册《孙悟空打妖怪》同为儿歌体裁,编排在不同的学期,同样需要教师体会编者意图,迁移课内所学。《谁会飞》为问答儿歌,与第六单元中所学《比尾巴》相似,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谁会飞》作为问答轮读的形式再次出现,巩固了学生对于同类选文的朗读方法的认识。《孙悟空打妖怪》作为下册出现的儿歌,切合学生对于《西游记》这本名著中人物的了解,读起来新颖有趣。学生在掌握了拍手读和轮流读还有表演读的基础上,往往还能创编出很多有意思的读法,有无尽的乐趣。
(三)分角朗读,读出趣味
“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中选入篇目最多的应该就是童话和儿童故事。童话和儿童故事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人物,人物之间的对话是我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贴近故事中的人物,体会人物的经历,比如儿童故事《胖乎乎的小手》,在教授时,教师通过问题启发的形式,如:你的小手能为家人做些什么?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容易回忆起生活情境。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着分开角色来朗读故事,请不同的小伙伴读不一样的角色,回家之后,学生又邀请家里人进行分角色朗读,让朗读融入家庭的生活气息。同时也训练了课内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又如《小松鼠找花生》《猴子捞月亮》这样的科学童话,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借助拼音朗读选文,感受科学童话的魅力。在与学校同学、老师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也获取了故事中的科学知识。再在家中进行分角色朗读时,实际上学生更多的是在享受和家人共读的乐趣。
二、共互动齐分享实践,收获阅读乐趣
教师除了在学校内给孩子传授和大人一起读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和家长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的设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家长的“阅读陪伴”提出了要求。亲子阅读的阶段中,孩子4—7岁是共读互动期,主要通过评价等手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倾听习惯,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一年级的孩子需要家长有质量的陪伴,而不是仅仅等到孩子自己上学能认字念书了,就完全放手让孩子独立阅读。
美国阅读研究和推广专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指出:每天的亲子共读能够使孩子与父母与阅读之间产生愉悦的情感联结。亲子共读是愉悦的,为了让栏目的设置发挥最大的作用,让更多的家庭能实现这样的亲子共读,教师要给家长搭建不同的互动分享平台,甚至给家长提供培训。
利用新生家长会的契机介绍栏目的意义和作用,更新家长的亲子阅读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家校同步学习课程,引导家长了解孩子已学习的朗读方法,以便家长更好地配合完成课后任务;活动过程中进行亲子阅读策略的宣讲,指导家长学习如“预测”“联想”等阅读策略,给家长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运用阅读记录表和阅读打卡的方式记录家长和孩子亲子阅读的过程;通过班级平台,分享交流阅读的心得和体会,共同分享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变化。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举办班级和大人一起读交流会,邀请故事妈妈、故事爸爸进课堂,展现孩子在家亲子阅读的场景。给更多的家庭分享共读的经验,让更多的家长和家庭收获亲子共读的阅读乐趣。
在家庭共读的过程中,不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惑,这时需要教师启动个别指导模式,更多地针对班级中不同家庭的情况,及时给家长提供解决阅读问题的方案,做到关注每个孩子的阅读成长。
三、多途径多层次展示,提升阅读兴趣
为了鼓励孩子参与“和大人一起读”,给更多的家长推广“和大人一起读”的实践意义和价值,我们更多需要为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起读”提供更多展示成果的机会。
(一)“一起读”美文美图
提倡家长拍摄和上传跟孩子一同亲子共读的照片到班级群中,配上简单的文字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注意收集这样的素材,定期利用美篇的方式编辑好,通过网络宣传的方式跟大家分享。
(二)“一起读”趣味瞬间
通过阅读打卡或者钉钉家校本的功能收集“和大人一起读”的朗读视频,利用短视频发挥新作用。將朗读视频在班级中分享,可以提升孩子的朗读兴趣;将朗读视频在家长宣传会中分享,可以引发更多家长尝试的欲望;将朗读视频分享给个别有需要的家长,能够指导他们更好地实践。
(三)“一起读”班级文化廊
阅读需要氛围,创设班级阅读文化,布置班级的“一起读”文化廊,定期更换每期共读好的孩子的阅读记录卡、共读亲子照片,给做得好的家庭以激励作用,也给需要更加重视的家庭以榜样的力量。
(四)“一起读”分享盛典
可以定期召开班级“一起读”总结分享会,给表现优异的家庭颁发“书香家庭”的证书,分享“一起读”的故事。除了分享课内学习的篇目,也可以给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快乐,拓宽孩子们的阅读视野。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设定,寄寓了国家对于民族阅读从小抓起的殷切厚望,回应了国家“全民阅读”的总体部署。这是一个跨时代的发展,对于亲子阅读,书香家庭的建设,更多地期待从这个栏目开始,从一年级抓起。“和大人一起读”板块的实施还有很多不同的实践方式,或许我们还会从坚持不懈地努力中探索到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郑宇.和大人一起读:让孩子在快乐阅读中悄然成长[J].小学语文,2016(11).
[2]林晓真.部编本小学语文低年段课外阅读板块教学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9.
[3]彭忍冬.用好教材新栏目,开创阅读新天地——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和大人一起读”[J].小学语文,2016(1).
[4]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梁嘉颖,女,1993年生,广东中山人,本科,小学二级,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