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水河
【摘要】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学生自行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探讨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现,将一些低效、不利于学生高效学习的问题剔除,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接受更加优质的知识,从而实现对掌握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高效学习
一堂经过精心设计的高效数学课往往离不开练习。通过课堂的练习,能够带给学生掌握与巩固数学知识技巧,分析题目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课堂练习,是经过教师前期在课堂中进行学习教导的阶段后,进行的课堂第二阶段;也是课堂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是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教学手段。学生通过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练习过程中,把印象模糊的新知识转变成为已有一定掌握程度的知识,通过基础的练习、中高难度的练习、练习后的改错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练习能力,让学生能够从打牢固知识基础过渡到对已掌握知识的灵活应用。
一、从三个方面进行课堂练习设计
1.巩固阶段的练习设计
基础知识是进行有效练习的基础,没有基础知识,难以将练习的难度提升。所以,将鞏固阶段的练习作为第一阶段,以学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作为目标。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练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印象,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巩固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巩固阶段的练习设计,应当按数学教学的基础来设计,如,可以让学生解答教科书中的课后练习题以及例题,并且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讲解出他对题目的解题思路。基础的练习题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此类题型要从哪个方面着手及解题思路,将脑海中的想法通过口述的方式表达出来,让逻辑更清晰。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在练习时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收集起来,再将详细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过程一起展示出来,让学生加深解题思路及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
2.中高难度阶段的练习设计
当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到达一定的掌握程度后,可以通过变式练习来增加题目的难度,锻炼学生在同一题型的基础上更深难度的解题能力。变式训练可以根据当下学习的内容,从不同的方面来对所学内容进行设计变式练习。通过变式练习,可以给学生更丰富的解题感觉,从多个方面来训练学生面对不同问题时使用大同小异的方法来解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四则运算法则》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练习题的出题方向,逆思维地给学生出题,把相乘的式子换成用被除数除以商,求除数;将相加后的式子相乘,改编成如何知道运算顺序求最初的数值等等,通过颠倒式子的方式,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逆思维。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式的变式练习,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发现在统一题型的情况下不同出题方式的异同点,寻找解题关键因素,从而对题目进行解答。这样的练习能够很好地锻炼到学生的解题能力。
3.综合阶段的练习设计
所谓综合阶段的练习,即是通过将多个知识点进行组合,使用多样的方法进行题目设计,或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展现练习。不仅扩宽了练习的宽度,也使得题目纵向维度地扩大,使得练习具有综合性。教师可以通过将新旧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通过一道多解的方式,让训练具有跳跃性,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进行组织知识竞赛和游戏练习,将紧张的氛围注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感受压力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调整自己的状态,更快、更好地进入解题状态;可以引用游戏的练习模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练习机会,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高效练习的效果;也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延伸性质的练习,用以启发学生后续对知识的进一步学习,通过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新颖的题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扩宽思维的宽广度。综合性的练习不仅仅在题目中展现,也在练习形式展现,通过不同的方式对练习进行精心设计,区别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基础情况,用不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拥有更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练习,达到高效练习的效果。
二、数学课堂练习设计遵循的原则
1.精益求精原则
不能盲目地、无联系地进行大量、重复的练习,在练习设计的时候,要有目的、有联系、适合学生,通过精益求精,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练习归入教育计划中,让学生的学习能够事半功倍。
2.多样化、多层次原则
对于学生而言,掌握数学知识仅是其中一个层次,所以,教师通过设计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对知识进一步地理解,达到将掌握的知识能够灵活地运用的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设计原则,使得设计出来的课堂练习能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3.内容、方式趣味化原则
教师需要通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样的话,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或者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最终能够达到高效地学习数学的目的。除此之外,也能让学生处于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状态,这样有利于学生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
4.内容、方式开放化原则
无论是从练习呈现方式的选择上还是从练习内容的选择上,都应该遵循开放性原则,为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创造和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空间去自主创新。这样能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练习当中来,从不同的方向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发散思维能力,以及知识灵活使用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第几》这课的练习设计上,可设置一个进行排队买电影票的场景,请了几位学生上前演示排队买票的情景,并适当提出问题:小明排第几?他后面有几个人?还有多少个人就轮到他了?学生对于这种情景演示非常感兴趣。学生能够融入其中,牢固地掌握了“第几”的概念。学生通过手、口、脑的运作,营造了一种活跃的氛围,使学生的动手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这种游戏式的练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该知识,把知识印在脑海里。
三、结语
在实际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更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学习水平、知识接受能力,以及考虑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引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所以,教师加强课堂练习的设计探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将教科书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开放性的练习方式和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宽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小华.数学课堂分层教学中的练习设计策略[J].名师在线,2018(16).
[2]陈慧俐.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6).
责任编辑 罗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