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1-08-02 06:04张晓帆
建筑与装饰 2021年20期
关键词:盲道坡道人行道

张晓帆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15

引言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数比例不断增加,随着生育率下降及人口平均寿命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显著。根据《中国人口报告:2020》统计,2019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高达12.6%。我国平等共享的现代文化理念强调:无障碍建设不仅仅局限于残障人士范畴,而是面向所有人的通用设计。因此,高比例的老年人口规模对交通无障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对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文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1 无障碍设计理念概述

1974年,联合国提出的“无障碍设计”概念指出,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中任何与衣、食、住、行有关的设备、设施等建筑规划,需要深入考虑生理缺陷(各类伤残人士、老年人)或欠缺正常活动能力者(儿童、孕妇等)使用需求,在服务设施设计上避免形成物理和心理上的“障碍”,提升通用性,营造便捷、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环境[1]。

2 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要求

2.1 盲道设计

2.1.1 提高无障碍盲道的可达性。提高盲道可达性应从提高盲道可识别程度、完善盲道语言信息、减少盲道绕曲程度等方面来考虑。首先,视障者主要通过感知盲道凸出的圆点(条)来获取信息。磨损的盲道圆点(条)的高度明显不足,可感知程度低[2]。因此,应对磨损的盲道及时更换,保持道路步行空间的整洁程度,以保证盲道可识别度。其次,完善盲道语言信息。目前提示型盲道涵盖了高差提示、危险提示、障碍物提示、盲道转弯提示、临时危险提示等,但众多的提示型盲道会让视障者在获取与判断上的难度增加。因此通过完善语音提示、盲文提示等无障碍提示设施,完善盲道功能合理度,有助于视障者及时有效地获取盲道信息,提高盲道的可达性。针对人行道高差多、台阶多、盲道功能单一的特征,在优化设计中添加一种能够提示台阶数量的提示砖,提高视障人员行走的安全性和确定性。最后,减少盲道绕曲程度。盲道绕曲的主要原因有市政管井缺乏系统化设计,部分沿街建筑入口台阶延伸到人行道中间阻断盲道,道路步行空间障碍物多等。因此需要不断统筹市政与盲道规划,整改沿街建筑入口形式,及时清理城市道路步行空间中的障碍物,以此降低广州路盲道的绕曲程度。

2.1.2 合理布局人行道道路空间。人行盲道系统,包括人行道空间范围内的路缘石、人行道铺砖、盲道砖及其他维护设施等,如图1所示。随着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数量的增加,在人行道上划定了许多非机动车位。因此,改善人行道空间关系应重点处理好人流(包括普通市民与残障人士)与非机动车位、行道树、市政设施间的关系。首先,在空间允许的范围内按需求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保证人行空间的完整性。同时进行计划性隔离规避,杜绝车辆进入人行道,防止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沿盲道设计停车区分割栏杆。将分割栏杆与视障扶手功能相结合,在栏杆起始端添加盲文提示功能提供额外信息,有效引导视障者;利用行道树间隔空间设置市政设施如标识标牌、消防栓等,并严格控制与盲道的距离,对于已有的市政设施如管井利用“微修补”进行合理改造,方便检修并避免与盲道交叉。

图1 提示盲道砖与行进盲道砖示意图

2.2 坡道设计

灯的设计是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常有步行灯和路边灯两种。驾驶坡道的倾斜度不足以满足轮椅上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入口比路面高20cm。如果是截面曲线坡道,则最好将其设计为正方形或风扇,如果是矩形截面曲线灯,则在与人行道宽度相对应的位置提供栏杆,这在设计楼梯时会提醒残疾人士。考虑到楼梯的高度和宽度,可设置15m和30m宽的楼梯,有效地防止残疾人由于楼梯的外缘而滑倒。设计道路高度时,请使用颜色警告方法。引起行人的注意;对于三边角石材坡道,前坡的宽度应大于1.2m,坡度应小于1/12。

2.3 台阶设计

在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中,放在首位的就是对台阶的优化。比如高度较小、级数少的台阶,可以直接采用比较缓的斜坡代替。对于高度较高、台阶级数比较多的台阶,在将其改为斜坡时就要尽量拉长坡长,使坡度变缓,同时还要在斜坡的两旁设计高度合适的扶手,以保证障碍人群上下坡的安全。将台阶设计宽度和高度分别控制在30cm和50cm时具有较高的行走平稳性。同时,为保障伤残缺陷者的出行安全,应选取摩擦系数较高的材料进行施工。对台阶扶手等设施进行应力计算,确保台阶的稳定。此外,布设人性化的警示标语,在张贴设计标语时,应对标语文字的大小和字体进行规范,采用凹凸处理、夜间反光等方式,对视觉残疾人群和老年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出行安全进行有效保障。

3 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方法

3.1 视觉障碍方面

从视觉障碍的角度出发,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工作主要落在盲道方面,具体设计策略如下:①盲道北向砖:盲道北向砖发挥着重要的指示方向作用,分内侧圆形砖、外侧轮廓砖,内侧圆形表面设有“∧”触感标记,确保此标记指向正北方向,发挥正确的引路作用;②方位定位砖:其主要是在方形砖的表面设1~4道搓板状棱条,以一道大的箭头棱条指示方位。盲道无障碍设计时,以棱条数量提示不同信息,如:一道为公共厕所、二道为菜市场、三道为商场、四道为公交车站,为盲人提供明确信息;③导盲路牌:设计高度控制在1.3m,与盲道边缘相距0.6~1.0m,在不妨碍盲人正常前行的同时,为其触摸获取信息提供便利;同时,导盲路牌上的盲文信息需简洁明了,便于盲人在短时间内获取有效、准确的信息;④有声提示:城市干支路路口处应设置有声提示音,为盲人安全通行提供保障。

3.2 肢体障碍方案

肢体障碍人群独立出行,多数需乘坐轮椅,为方便轮椅通行,人行道两侧、部分设置台阶处需同步设有坡道,具体设计策略如下:①行进坡道:此坡道可理解为带有一定坡度的人行道,根据使用场合选择相应的坡道材料,如: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位置宜选用橡胶材料,提供更佳的防滑性能;其余位置使用混凝土材料即可;②缘石坡道:此坡道主要设置在人行道两侧,满足乘坐轮椅的肢体障碍人群上下人行道的通行需求,实现人行道路与其他道路、公交/地铁站点、停车场的无障碍接驳。道路无障碍设计时,缘石坡道宽度≥1.5m,同时,根据调查,我国人行道与地面高差在12~20cm范围内,缘石坡道坡度需≥1∶30,具体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3];③路边停车带:市政道路设计时,应留有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电动代步车停车位以及低位收费桩,便于相关残障人士出行。

3.3 语言障碍方面

针对语言障碍人群,在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标识牌、标线的可识别问题,通过图案+文字+色彩的方式,确保各类群体均可准确获取相关信息,具体设计策略如下:①颜色方面:标识牌、标线等合理运用红、蓝、黄等色彩,不仅显眼,且可充分利用不同颜色实现标识牌、标线的归类识别;②文字方面:标志牌文字设计应大小适宜、高度适中,便于快速识别;合理设置盲文,为视觉障碍者提供信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设置智能电子触摸屏,提供交互功能与语音功能;③图案方面:标志牌设计时图案是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部分老年人、儿童而言,是其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必须保证图案形象、标准,切实提供准确信息。

4 结束语

作为城市无障碍公共环境的子系统,市政道路无障碍系统强调设计整体性。市政道路无障碍系统与其他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子系统(如公园、广场、体育馆等)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共同构建城市无障碍公共环境系统。市政道路无障碍系统包括:无障碍标识、盲道、步行/行车道路等。在设计过程中,需细化内容,注重视觉、肢体、语言等要素的合理设置,使其相互衔接,充分展现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的社会服务功能,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

猜你喜欢
盲道坡道人行道
AMT坡道起步辅助控制策略
平朔东露天矿工作帮移动坡道优化研究
跟踪导练(一)
盲道
预制装配式透水人行道板的力学性能分析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应“以人为本”
盲道上的思考
基于倾角传感器的坡道角度识别研究
请为盲人留出一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