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丙瑞林与孕三烯酮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及短期复发的影响

2021-08-02 10:21林学科王佩琪吕育纯
中外医疗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亮丙瑞林烯酮雌二醇

林学科,王佩琪,吕育纯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妇产科,福建泉州 362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于育龄期,高发部位为邻近器官腹膜,存在结节与包块,是导致患者性交痛、月经紊乱及不孕的主要因素[1]。尽管手术是治疗EMT的首选,但保守性手术治疗较难彻底清除病灶,术后易复发,因此在术后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尤其关键。亮丙瑞林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中的一种,生物活性较高,可有效抑制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减少雌激素和雄性激素的释放;孕三烯酮片为性激素和生殖系统调节药,具有抗孕激素与雌激素的作用。由于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疗效与预后也会有所差异,因此临床在选择用药方面仍存在一定争议[2-3]。基于此,该研究就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接收的97例EMT术后患者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分析亮丙瑞林与孕三烯酮片对EMT术后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及短期复发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研究已获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便利选择在该院行EMT术后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及B组。A组48例,年龄24~39岁,平均(31.52±4.16)岁;病程1~5年,平均(3.10±0.59)年;疼痛RAFS分级:Ⅰ级14例,Ⅱ级20例,Ⅲ级9例,Ⅳ级5例。B组49例,年龄23~38岁,平均(30.58±5.07)岁;病程1~4年,平均(2.56±1.80)年;疼痛RAFS分级:Ⅰ级16例,Ⅱ级21例,Ⅲ级8例,Ⅳ级4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与治疗规范》[4]临床诊断标准;不孕时间>12个月;可正常交流并积极配合完成治疗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肿瘤、内分泌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近期接受过激素治疗者;精神异常者;用药依从性差、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方法

1.3.1 A组 A组给予口服孕三烯酮片 (国药准字H11020047,规格:2.5 mg×粒)治疗,2.5 mg/次,2次/周,第1次于月经第1天服用,3 d后服用第2次,之后每周均以相同时间服用,治疗3个月

1.3.2 B组 B组给予亮丙瑞林(国药准字H20093809,规格:3.75 mg)治疗,在患者月经周期开始的第1~5天给予皮下注射(腹部、上臂或臀部)3.75 mg/次,1次/月,治疗3个月。

1.3.3 随访 所有患者采取电访或家访方式,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记录两组用药3个月后复发情况。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5]。显效:包块、性交痛、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总评分降低>66分%;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包块缩小幅度>1/3,总评分降低33%~66%;无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包块缩小幅度<1/3,总评分降低<3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②生殖激素:治疗前、术后3个月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取血清,借助UniCel DxI 8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及雌二醇水平。③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潮热、恶心、头痛)及复发[存在直肠陷窝触痛包块及结节;盆腔部产生疼痛感,周期渐进性发作;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升高>35 U/L]。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B组治疗总有效率(97.96%)高于A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生殖激素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生殖激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和雌二醇均降低,且B组比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生殖激素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生殖激素水平对比(±s)

注:相比该组治疗前,a P<0.05

时间 组别 促卵泡生成激素(mmol/mL)促黄体生成激素(mmol/mL)雌二醇(pg/mL)治疗前治疗后B组(n=49)A组(n=48)t值P值B组(n=49)A组(n=48)t值P值9.02±2.27 9.14±2.45 0.250 0.803(3.79±1.16)a(5.42±1.29)a 6.547<0.001 8.87±2.16 8.63±2.05 0.561 0.576(4.05±1.01)a(5.79±1.24)a 7.585<0.001 113.75±12.46 115.05±14.18 0.480 0.632(75.42±9.45)a(86.49±10.41)a 5.486<0.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及短期复发对比[n(%)]

3 讨论

EMT作为雌激素依赖性妇科疾病,虽属于良性病变,但其生物学行为类似于恶性肿瘤,易远处转移与复发,异位内膜常位于壁腹膜及盆腔脏器,故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腹腔镜手术。术后给予药物治疗有助于抑制病情进展,避免疾病复发。常用的药物包括米非司酮、丹那唑、内美通等,上述药物虽能够借助负反馈效应干扰排卵,抑制经血倒流,但只能暂时性使异位的内膜萎缩,且治疗期间易引起肝损、水钠潴留、内膜突破性出血等不良反应[6-7]。因此选择针对性、合理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

亮丙瑞林属于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对垂体-性腺系统功能具有高效的抑制作用,可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诱发生殖器官生成类固醇,持续应用可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抑制肿瘤生长[8]。然而,亮丙瑞林的生物稳定性较差,在患者体内易被消化酶降解,且较难穿透小肠上皮,故仅可应用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孕三烯酮片有拮抗异位子宫内膜的作用,能够促进高雄激素环境的形成,抑制异位内膜增长,抑制卵巢轴、垂体、下丘脑及子宫内膜,影响排卵与卵泡生长,以延长黄体生成激素峰值的出现时间[9]。该研究结果显示,B组临床疗效高于A组,B组促卵泡生成激素(3.79±1.16)mmol/mL、促黄体生成激素(4.05±1.01)mmol/mL、雌二醇(75.42±9.45)pg/mL均低于A组促卵泡生成激素(5.42±1.29)mmol/mL、促黄体生成激素(5.79±1.24)mmol/mL、雌二醇(86.49±10.41)pg/mL,说明与孕三烯酮片相比,EMT术后应用亮丙瑞林较孕三烯酮片的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生殖激素水平,抑制肿瘤生长,该结论与张斯斯等[10]研究结果一致,治疗后,观察组促卵泡生成激素(3.54±1.59)U/L、雌二醇(28.26±19.15)pmol/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促卵泡生成激素(5.48±2.84)U/L、雌二醇(46.75±11.08)pmol/L。究其原因为,亮丙瑞林是通过抑制卵巢甾体及促性腺激素生成而抑制残存的微小病变,促使病灶萎缩、退化,同时还通过调节垂体分泌功能,减少卵巢分泌甾类物质含量,缩小子宫内膜病灶,从而能够显著提高疗效,降低雌激素水平,抑制雌激素介导的炎症反应。但孕三烯酮片属于孕激素,服用后会导致患者闭经,长期使用对其身心健康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故不建议仍想再次妊娠者使用[11-12]。该研究结果还显示,B组复发率低于A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亮丙瑞林较孕三烯酮片安全性更高,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综上所述,亮丙瑞林较孕三烯酮片治疗EMT术后患者疗效更佳,有利于抑制增殖激素水平,降低术后短期复发率,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增加,安全可行,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亮丙瑞林烯酮雌二醇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亮丙瑞林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亮丙瑞林预处理辅助腹腔镜病灶剔除术对OEM患者术后卵巢储备功能及自然妊娠率的影响
微雌二醇人工抗原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亮丙瑞林、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对照研究
18~F-雌二醇的质量控制研究
异长叶烯酮合成条件优化及动力学
铀酰-Salophen与环己烯酮的作用模式
戊酸雌二醇在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