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B-Lynch缝合术预防剖宫产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

2021-08-02 10:21陈华丰
中外医疗 2021年16期
关键词:缝线出血量剖宫产

陈华丰

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佛山 528000;2.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产科,广东佛山528000;3.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产科,广东佛山528000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常见的并发症,指的是胎儿分娩后的24 h内,分娩者的出血量超过500 mL,剖宫产的出血量超过1 000 mL,尤其多发于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原因之首[1-3]。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子宫乏力而导致出血在临床中占到80%。子宫乏力产妇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经常会出现短时间内大量出血的现象,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止血与输血治疗,产妇往往会在短时间内陷入昏迷,严重者出现器官衰竭,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6]。近些年因为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所以在因为产后乏力导致出血的案例也越来越多,该文分析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中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选择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13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13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65例,研究组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为(32.44±7.72)岁;孕周38~41周,平均(39.31±0.51)周。 参照组年龄21~43岁,平均(31.73±6.63)岁;孕周为39~40周,平均(38.73±0.71)周。两组研究人员在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超过400 mL,且继续出血,经临床诊断为宫缩乏力导致。

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存在中、重度贫血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障碍者;不配合治疗或中途退出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待胎儿娩出及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后,应及时予以常规治疗干预,包括:静脉注射缩宫素、子宫持续按摩及纱布包扎止血等,若止血未达到预期效果,则予以产妇实施手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B-Lynch缝合术治疗。将子宫从产妇腹腔内取出,观察并记录是否符合手术指征,若在加压包扎后,止血效果显著则立即缝合。采用1号可吸收线,于子宫切口下缘右侧中外1/3处距离缝线位置2 cm进针,穿刺至宫腔,出针位置在切口上缘2 cm处,同时注意穿刺牵拉力度。在将缝线于宫角3 cm处绕至子宫后壁,进针位置需与前壁对应,在直达宫腔后,有左侧后壁出针,绕过宫底至子宫前壁,再从左侧切口左上缘3 cm处进针,出针位置位于子宫腔对应切口下缘3 cm处,将子宫缝合后,确认无出血后缝线,放回子宫,关闭腹腔,结束手术。

研究组接受改良B-Lynch缝合术手术治疗。观察步骤同对照组,采用1号可吸收线,于子宫切口下缘右侧中外1/3处距离缝线位置2 cm进针,出针位置选择宫腔的同侧切口上方2 cm处,改良术选择宫底及子宫前壁多缝合2针,绕过右侧宫底,与子宫后壁缝合2针,自子宫后壁到达宫腔处,按从左到右的方向缝合1针,将子宫下段后壁确认为出针位置,同时于宫底及子宫后壁缝合1针,将线牵拉至子宫左前壁,纵向缝合1针后出针,出针位置于宫腔内对应切口下缘3 cm处,将子宫缝合后,确认无出血后缝线,放回子宫,关闭腹腔,结束手术[7-10]。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若患者治疗15 min内出血量<200 mL,且子宫出现明显收缩则为显效;若患者治疗2 h内出血量在200~500 mL,且子宫出现收缩则为有效;若患者未达到上述结果则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数据上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研究组(n=65)参照组(n=65)t值P值4.71±1.42 7.38±1.28 11.25<0.001 812.73±49.58 962.75±45.94 17.89<0.001 31.19±4.28 41.83±7.21 10.23<0.00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高龄孕妇和瘢痕子宫孕妇人数增加,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产后出血率的明显提升。特别是对剖宫产手术产妇来讲,在出现大出血时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进行造成产妇陷入昏迷状态,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1-12]。产后出血为分娩后常见的并发症,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因素。胎儿顺利分娩后,胎盘通过宫腔内剥离排出,打开子宫壁血窦的同时出现出血症状。此时,由于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力度有所增强,从而缩小了宫腔容积,导致出现压迫肌纤维血管的现象,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关闭血窦[13-14]。如果因为宫收缩乏力或者不收缩,肌纤维中开放的血管难以得到有效压迫,导致血窦呈现开放的状态而引起出血。早期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倾向,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效果。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812.73±49.58)mL明显少于参照组的术中出血量(962.75±45.94)mL,可见改良B-Lynch缝合术与传统缝合术相比较,进行了优化与改良后,能取得更良好的止血效果。一般情况下,胎盘分娩后会导致子宫容积短时间内快速缩小,还能刺激肌纤维,导致子宫纤维的血管受压,从而达到止血目的。此外,临床在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以药物为主,同时辅以子宫按摩及纱布填塞,但仍有部分患者依旧难以止血,导致最后实施子宫切除治疗,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B-Lynch缝合术在临床治疗产后出血中取得显著的效果,但相关研究发现,该种治疗方式缝线跨度较大,且子宫收缩后以滑脱,从而造成后期出血及肠管嵌顿情况的出现。同时,缝线在子宫内反复穿越,增加了感染等不良风险的发生率,不利于患者预后。而改良BLynch缝合术是在传统缝合术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在缝线过程中,于子宫宫底右缝合1针及子宫宫底左缝合1针,可降低缝线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由于不穿过蜕膜层,降低了对宫腔的刺激,避免了感染事件的发生。该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相比常规的缝合术治疗,改良B-Lynch缝合术效果更佳。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812.73±49.58)mL明显少于参照组的术中出血量(962.75±45.94)mL(P<0.001);研究组的手术时间(31.19±4.28)min明显短于参照组的手术时间(41.83±7.21)min(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4.71±1.42)d,参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4.71±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为4.62%,参照组患者并发症率为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与冯小红等[15]《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结果相似,其所提到的住院时间研究组为(4.69±0.84)d,短于对照组(6.51±0.93)d(P<0.001)。该次研究中,所提到的住院时间研究组为(4.71±1.42)d,短于对照组(7.38±1.28)d(P<0.001)。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样本数量有差距。这进一步证明了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手术中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预防剖宫产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在医学上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缝线出血量剖宫产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缝线抗议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