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显
(安阳地区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安阳 455000)
肝硬化属慢性肝病,随病情发展常累及内分泌、血液、消化道等系统,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为消化内科危急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大量出血、呕血、黑便等症状,同时伴有白细胞、全血细胞降低,未及时治疗可引起休克等,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临床治疗以快速止血为主,血凝酶由巴西矛头蝮蛇蛇毒中分离提取,具有止血作用,但单独使用部分患者止血效果欠佳。生长抑素为人工合成类药物,可减缓血流速度,促进血管收缩,具有良好止血效果。本研究选取安阳地区医院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旨在探讨二者联合对其止血有效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是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女13例,男17例;年龄37 ~75 岁,平均年龄(55.28±7.26)岁;病理类型:10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其他肝硬化、1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研究组女14例,男16例;年龄36 ~73 岁,平均年龄(54.98±7.19) 岁;病理类型:9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其他肝硬化、1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两组基线资料( 性别、年龄、病理类型) 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积极参与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存在呕血、黑便。
排除标准:1 个月内行胃部手术者;既往有精神病史;治疗依从性差;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心功能不全;孕期或哺乳期女性;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保肝、输血、禁食等综合治疗。
对照组采用血凝酶( 英国阿斯利康医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40428) 治疗。血凝酶40 mg+ 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10 mL/h,2 次/d。持续治疗3 d,3d后临床症状未缓解者,采取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长抑素( 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787) 治疗,首先采用生长抑素0.25 mg+ 生理盐水1 mL,静脉推注,后采用微量泵0.25 mg/h,静脉滴注,出血停止后继续静脉滴注72 h。
1.3.2 检测方法
于治疗前、治疗3 d 后采用无菌真空采血管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10 min(3 500 r/min,半径8 cm),取血清并保存于-80℃冰箱,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盒购自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且由同一位检验科医师完成全部操作。
(1) 比较两组止血有效率。根据临床症状评估患者止血有效率。有效:用药48 h 内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大便潜血试验表现为阴性,血红蛋白(Hb)较稳定,血压、脉搏无异常;无效:用药48 h 后临床症状未减轻,潜血试验表现为阳性,Hb 明显下降。有效例数占比即有效率。(2) 比较两组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3) 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 d 后hs-CRP、IL-6 水平。(4)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腹胀、恶心、面部潮红、头痛)发生率。
采用SPSS 22.0 对数据进行分析,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hs-CRP、IL-6 水平以±s表示,行t检验;止血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n(%) 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有效28例、无效2例;对照组有效21例、无效9例。研究组止血有效率93.33%(28/30) 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P=0.019)。
研究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s )
表1 两组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s )
组别 例数 输血量/mL 住院时间/d 止血时间/h研究组 30 262.15±51.27 7.45±2.25 26.81±3.15对照组 30 489.56±67.62 10.24±3.61 35.48±3.47 t 14.678 3.592 10.133 P<0.001 0.001 <0.001
治疗前,两组hs-CRP、IL-6 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 d 后,研究组hs-CRP、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hs-CRP、IL-6水平比较(± s )
表2 两组hs-CRP、IL-6水平比较(± s )
组别 例数 hs-CRP/(μg·L-1) IL-6/(ng·L-1)治疗前 治疗3 d 后 治疗前 治疗3 d 后研究组 30 16.59±4.88 8.32±2.33 79.12±8.56 34.12±6.13对照组 30 16.32±4.79 11.56±2.89 78.82±8.37 52.19±7.36 t 0.216 4.780 0.137 10.333 P 0.829 <0.001 0.891 <0.001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13.3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多因肝硬化后肝脏组织结构异常,机体血液回流不畅,门静脉侧支循环大量开放,引起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导致胃黏膜水肿、充血[2]。据报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量较大,并具有较高再出血率,甚至可引起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加剧机体凝血功能、肝脏损伤,死亡率较高[3]。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为临床常用治疗手段,虽效果显著,但维持时间较短,复发风险较高,临床使用较少。因此采用合理药物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血凝酶具有类凝血激酶样作用和类凝血酶样作用,可促进血管破损处血小板聚集,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有利于出血部位血栓形成,减少出血量[4-5]。相关研究指出,肝硬化者体内胰高血糖素含量较高,可促进血管扩张,造成出血加重[6]。生长抑素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选择性收缩机体内脏中血管,抑制迷走神经,降低血管内血流速度及门静脉、食管胃底静脉压力,利于血小板凝集,有效止血,缩短止血时间[7]。本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血凝酶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可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相关研究表明[8],上消化道出血者机体存在一定程度炎症反应,血清中IL-6、hs-CRP 水平可见显著增高,影响机体正常免疫功能,未及时治疗可导致全身性感染。由本研究结果可知,治疗3 d 后研究组hs-CRP、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血凝酶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可减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其原因可能与生长抑素可保护肝脏细胞,抑制炎症介质分泌、释放有关;此外,生长抑素在降低门静脉血流量同时对全身血流动力学无影响,毒副作用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表明二者联合治疗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生长抑素联合血凝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可提高止血有效率,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加快康复进程,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