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2021-08-02 02:43赵旭东
医药与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阿替普丁苯低剂量

赵旭东

(商丘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急性脑梗死属于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主要是因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而导致的脑组织局限性软化或坏死情况,对患者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当前临床对急性脑梗死多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用药后能够有效溶解血栓,进而使闭塞的血管通畅,促进脑部血液供应恢复,因此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表现。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单纯使用阿替普酶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效果较差,因此在使用阿替普酶的基础上还需联合应用神经保护类药物。丁苯酞在改善颅内缺血部位灌注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进而能够对损伤神经进行修复。但目前临床对于两者联合使用效果尚未形成统一结论,仍需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本文对实验组患者开展低剂量阿替普酶以及丁苯酞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就研究相关内容做出以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人民医院开展急性脑梗死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常规组(40例)及实验组(40例)。常规组女性18例,男性22例,平均年龄(59.07±6.2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147.27±20.31) min。实验组女性19例,男性21例,平均年龄(59.12±6.3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147.35±20.39) min。组间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在开展血管造影、头颅CT 以及核磁共振等检查后均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1];发病至入院时间均低于6 h;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自愿签署医疗文件。

排除标准:机体肝肾功能出现严重异常情况者;伴有脑外伤以及颅内出血情况者[2];机体凝血功能出现异常情况者。

1.2 研究方法

全部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项目,予以常规组患者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选择注射用阿替普酶(20 mg/ 瓶,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注册证号S20160054) 实施静脉用药,药物使用剂量为0.6 mg/kg,其中85% 药量采用静脉泵注方式用药,15% 药量采用快速静脉推注方式用药,静脉泵注用药时间为1 h,患者最大使用剂量不可超过60 mg。予以实验组患者低剂量阿替普酶以及丁苯酞治疗,其中阿替普酶生产厂家以及使用方法均同常规组。选择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5 mg∶0.9 g/ 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 实施静脉滴注治疗,2 次/d,每次使用剂量为25 mg,静脉滴注维持时间需超过50 min,两次用药之间需至少间隔6 h。

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2 周。

1.3 观察项目

(1) 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3]得分,最终得分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比。(2)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用药后患者临床表现全部消失,NIHSS 得分下降率>90%属于效果优异;用药后患者临床表现有显著改善,NIHSS 得分下降率≤90%,但>45%属于效果尚可;用药后患者临床表现有一定好转,NIHSS 得分下降率≤45%,但>18% 属于效果一般;用药后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变化,并且NIHSS 得分无下降或下降≤18% 属于效果差[4]。治疗有效率=( 一般+ 尚可+ 优异)例数/ 总例数×100%。(3) 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以及S-100B 蛋白(S100B) 水平差异。采集患者空腹上臂静脉血5 mL,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3.5 cm,离心转速为2 000 r/min。选择上层清液置于2 ~8℃冰箱内保存备用。使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采购自上海联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检测。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数据均使用SPSS 22.0 软件开展计算,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的形式表达,实施t检测;计数资料采用n(%) 的形式表达,实施 χ2检测,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NIHSS 得分情况比较

用药后常规组患者NIHSS 得分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NIHSS得分情况比较(± 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NIHSS得分情况比较(± s )单位:分

注:与同组用药前对比,①P <0.05。

分组 例数 NIHSS 得分用药前 用药后常规组 40 13.32±3.07 8.25±2.17①实验组 40 13.25±3.01 5.61±1.08①t 0.103 6.888 P>0.05 <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MBP、NSE 及S100B 水平比较

用药后常规组患者MBP、NSE 以及S100B 水平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MBP、NSE 及S100B 水平比较

3 讨 论

当前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疾病发病同冠心病、高血压、饮酒以及肥胖等相关。疾病早期,患者通常意识清晰,待发展至疾病中期时可有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昏迷以及意识障碍等情况出现,在疾病晚期可发生脑疝,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当前,临床对于急性脑梗死多采用抗血小板聚集、降纤、溶栓及抗凝等治疗,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治疗后患者仍存在一定神经功能障碍情况,对其正常生活以及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临床将探寻何种有效的干预措施作为研究重点。

阿替普酶是当前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残率的重要药物,其属于溶栓剂。在用药后能够同血栓内纤维蛋白进行有效结合,并形成复合体,之后同纤溶酶原存在较高亲和力,促使其转换成纤溶酶,将纤维蛋白进行溶解,使血管内堵塞的血栓被溶解,进而能够发挥再灌注效果[5]。但是在溶栓治疗后会存在血管再闭塞以及颅内出血等不良情况,因此当前临床多采用低剂量阿替普酶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后,使用脑细胞保护剂能够增加缺血部位神经细胞存活时间,进而扩大阿替普酶溶栓时间窗,在改善疾病预后方面可发挥重要效果。在刘迪等[6]人的研究中,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丁苯酞治疗,用药后发现可促进患者损伤神经恢复,改善疾病预后。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用药后NIHSS 得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实验组用药后MBP、NSE 以及S100B 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分析结果可知,在使用低剂量阿替普酶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能够改善患者神经损伤情况。MBP 属于单链多肽,当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情况时,会对髓鞘产生损伤,导致其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外周血液内,因此通过检测其在血清中的水平,能够判断脑损伤严重程度。NSE 属于酸性蛋白酶,当脑组织发生损伤后,神经元细胞被大量破坏,并进入脑脊液内,再经过血脑屏障进入外周血液内,同样在血清内检测其水平也能够对脑损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S100B 属于钙结合蛋白,当脑组织损伤后也可经血脑屏障进入外周血液内。丁苯酞可对急性脑梗死后出现损伤的病理阶段发挥作用,进而改善缺血情况,另外其还可缩小局部缺血导致的脑梗死面积,进而改善颅内水肿情况,阻碍血栓形成,避免颅内血小板聚集,进而对颅内缺血部位血液循环以及能量代谢发挥积极作用[7]。同时还可避免氧自由基等对脑组织所引起的损伤,进一步发挥改善脑神经作用。使用丁苯酞能够对髓鞘、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产生保护效果,进而阻碍神经元细胞凋亡,对脑组织损伤进行修复,从而保护脑部神经功能。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在发挥溶栓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对脑神经功能进行保护,因此治疗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低剂量阿替普酶和丁苯酞治疗,能够使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下降,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脑神经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阿替普丁苯低剂量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环保低成本型高分子复合材料 人造草坪足球场地开发与实现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