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软组织扩张整形术对烧伤患者的应用及患者疼痛症状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2021-08-02 02:43闫静
医药与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介素细胞因子创面

闫静

(南阳南石医院 烧伤整形中心,河南 南阳 473000)

烧伤主要是指受到高温气体、热液、火焰以及蒸汽等影响而导致的组织损伤情况,通常是指皮肤或黏膜出现损伤,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皮下或黏膜下组织损伤。烧伤后患者可出现皮肤发红、水肿和触痛等情况。伴随临床对患者皮肤表层美容修复处理重视程度逐渐升高,同时在干预时对创面部位美观程度也提出较高需求[1]。移植复合皮是临床干预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重要方式,在临床长期应用过程中发现,治疗后皮肤颜色、弹性和边缘瘢痕方面无法满足患者对美观度的需求。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指出[2],将皮肤软组织扩张整形手术应用在烧伤患者治疗中,能够发挥良好的修复效果。为此,本文选择实验组患者开展皮肤软组织扩张整形手术,现就研究相关内容做出以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南阳南石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开展烧伤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常规组(35例) 以及实验组(35例)。常规组女性12例,男性23例,平均年龄(32.89±2.07) 岁,平均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6.85±9.12) cm2。实验组女性13例,男性22例,平均年龄(32.95±2.15) 岁,平均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6.91±9.20) cm2。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专家在审核研究内容后表示准许通过。

纳入标准[3]:全部患者创伤位置均是初次开展治疗;存在组织缺损性创伤者;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相关医疗文件。

排除标准[4]:恶性肿瘤患者;烧伤区域出现化脓性感染或是有溃疡情况存在;机体肝肾功能存在严重异常情况者;机体凝血机制存在异常情况者。

1.2 研究方法

全部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均开展相应检查项目,予以常规组患者移植复合皮方式治疗:将患者烧伤区域所形成的瘢痕进行完全分离和切除,伤口需实施充分止血。之后利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皮肤,为预防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液对创面实施湿敷处理。采集符合患者烧伤创面的异体真皮,并将其妥善粘贴在患者烧伤区域,利用缝线将其同创面部位皮肤进行有效缝合,并妥善固定。明确固定成功后使用抗生素纱布和绷带加压包扎创面。

予以实验组患者皮肤软组织扩张整形手术治疗:第1 期,评估患者实际烧伤情况和需要修复部位面积、形态等情况,之后依据患者实际病情挑选适宜皮肤扩张器,并准确判断扩张器放置部位,随后于患者皮肤软组织下做一直径较小的手术切口,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置入皮肤扩张器,并在开展充分止血后置入引流管。使用负压吸引装置,检查其是否连接无误,将患者创面逐层进行缝合。在手术后一周时,需要每3 ~7 d 向内注射适量氯化钠溶液,同时评估患者皮肤部位血液运行情况和是否发生颜色变化。当达到额定注水量后可开展第2 期手术。第2 期,将患者皮肤进行全面黏合,并对创面实施修复,之后缓慢取出扩张器。

1.3 观察项目

(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包含创面皮肤血运恢复以及创面愈合时间。(2) 对比两组患者各时期疼痛情况,分别于手术后6 h、12 h 及24 h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最终得分同患者疼痛程度呈正比。(3)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包含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以及白细胞介素-1。(4)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患者创面部位皮肤色素达到正常,同时瘢痕也有显著好转属于效果优异;患者创面部位皮肤颜色有显著好转,但相较于正常皮肤颜色仍存在部分差异属于效果一般;患者创面部位皮肤无变化属于效果差[6]。治疗有效率=(一般+优异)例数/ 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 22.0 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达,实施t检测;计数资料采用n(%)表达,实施χ2检测,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常规组患者创面皮肤血运恢复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均长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单位:d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单位:d

分组 例数 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 创面愈合时间常规组 35 23.96±4.87 16.94±3.88实验组 35 17.82±3.65 11.83±2.91 t 5.969 6.233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期VAS 得分比较

常规组患者手术后6 h、12 h、24 h VAS 得分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期VAS得分比较(± 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期VAS得分比较(± s )单位:分

分组 例数 VAS 得分6 h 12 h 24 h常规组 35 8.96±0.72 8.11±0.27 7.26±0.21实验组 35 7.50±0.31 6.85±0.19 5.72±0.12 t 11.019 22.578 37.668 P<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干预后常规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以及白细胞介素-1 水平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s )单位:pg·mL-1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s )单位:pg·mL-1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①P <0.05。

分组 例数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组 35 238.53±22.39 202.35±20.10① 456.27±121.32 402.31±100.09① 396.72±22.17 350.21±20.05①实验组 35 238.65±22.45 98.63±15.72① 456.15±119.85 300.72±82.36① 396.38±21.08 260.30±16.82①t 0.022 24.047 0.004 4.637 0.066 20.32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常规组治疗有效率(77.14%) 明显低于实验组(94.29%),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当患者发生烧伤时,血管内液体渗出并进入组织中,导致局部发生肿胀,而当严重烧伤时,血管内渗出液体量增加,降低患者机体总血容量,器官血液供应产生不利影响,极易发生器官功能损伤,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衰竭情况。另外,严重烧伤患者通常还会出现应激反应,机体内皮质醇以及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升高,使得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进而使心脏输出量增多以及心率增快,可能会出现休克症状,对患者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均产生不利影响。

当前临床对于烧伤皮肤修复的方式较多,其中移植复合皮是在大面积烧伤情况下,因受到损伤部位供皮限制,患者自身缺乏真皮,因此选择新型皮肤替代物,该种替代物是由异体脱落细胞真皮基质以及自体表皮合成。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植皮后能够顺利成活,但是在皮肤颜色以及弹性方面同理想状态存在较大差距,并且边缘部位瘢痕情况较明显,故而需要探寻新型手术方式。在黄凯等[7]人的研究中,其对烧伤患者开展皮肤软组织扩张整形手术治疗,干预后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显著下降,皮肤愈合时间缩短。因此其认为对患者开展上述手术方式治疗,能够促进机体恢复,发挥良好干预效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创面皮肤血运恢复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相较于常规组明显缩短;实验组手术后各时期VAS 得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实验组干预后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分析结果可发现,开展皮肤软组织扩张整形手术治疗,利用机体自身生理代偿机制对患者损伤部位皮肤实施修复,利用扩张器所供应的皮肤组织在美观程度、厚度、颜色和毛发分布等方面,相较于受损区域皮肤存在较高相似度,同时皮肤血运条件良好,故而在手术后不会有新瘢痕出现。烧伤后机体会受到较大刺激,进而出现全身炎症反应情况,细胞因子水平出现失衡状态。实施该种手术方式,可促进创面愈合,快速修复损伤情况,进而降低机体细胞因子水平,促使各细胞因子呈平衡状态。在患者皮下部位放置扩张囊,同时通过定期注水,确保患者皮肤软组织有一定张力,受到张力刺激,可加速上皮细胞分裂,进一步刺激毛细血管生成,进而改善疼痛感,促进创面愈合。

综上所述,烧伤患者在开展皮肤软组织扩张整形手术后可促进创面愈合,降低疼痛感,改善细胞因子失衡情况,提升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介素细胞因子创面
血清白细胞介素-3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脑脊液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应用于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价值分析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在湿疹患者中表达特点及临床价值
清热解毒湿敷剂治疗四肢创面感染11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