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异视角下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分析

2021-08-02 12:56沈莞尔朱欣然
时代经贸 2021年7期
关键词:价值链区域

施 晟 沈莞尔 朱欣然

(1.宁波大学商学院 浙江宁波 315211;2. 伦敦国王学院商学院 英国伦敦 WC2R 2LS; 3.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引言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的迅猛增长,现在几乎占据了国际贸易的半壁江山(世界银行,2020)。这不仅促使中国经济和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全球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且迅速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并有“弯道超车”的趋势。不过,中国幅员广阔,各区域在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从而导致各区域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方式有所差异。此外,受新型冠状病毒对全球的影响,全球价值链的参与进程也随之放缓,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随时可能导致全球价值链走向收缩甚至出现极端情况下的分裂。因此,需要基于区域差异和分类推进视角,对全球价值链的不同参与方式进行科学划分,并对中国各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进行类型界定,从而促进中国各区域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方式的转型升级。

一、文献综述

Hummels等(2001)建议利用垂直专业化程度,即“一国进口中间品在出口中所占的份额”衡量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并指出“垂直专业化程度与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程度成正比”。Lau等(2007)提出利用出口附加值来衡量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并证明出口总值等于出口商品所包含的完全国内增加值与完全进口额之和。Wei(2010)提出了全球价值链中的行业“上游度”和“下游度”等测算指标。Koopman等(2010)提出了“GVC-地位指数”和“GVC-参与度指数”两个指标,分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分工地位及参与程度。曾咏梅(2011)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五种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这五种模式对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Johnson和Noguera(2012)建议用一国出口中未回流的本国附加值比重,衡量一国参与垂直分工的程度。卫瑞等(2015)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测算中国1995-2009年期间出口增加值的变动趋势,结果显示出口增加值对于国内增加值创造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程大中(2015)从中间品关联、增加值关联、投入产出关联三方面评估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以及演变趋势。王直等(2015)提出对多个层面的总贸易流量进行分解,并将垂直专业化与增加值贸易的测算整合,从而详细分析各组成部分占比对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影响。苏庆义(2016)从省级角度出发,在全球价值链基础上考虑了国内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NVC),并进行中国省级出口增加值分解研究,进而衡量各省显性比较优势的差异。倪红福和夏杰长(2016)拓展了增加值出口和总出口增加值分解方法,并对不同时期中国各区域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高敬峰和王庭东(2017)采用增加值贸易思想,扩展了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方法,并从进口供给角度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区域特征。苏丹妮和邵朝对(2017)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某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不仅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增长,而且还间接带动了其他地区经济增长。余泳泽等(2019)测算了2002- 2013年期间中国230个地级市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研究发现城市层面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李建军等(2019)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2003-2014年期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产品内分工有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积累和FDI 技术溢出效应三种传导方式,对全球价值链攀升产生促进作用。黎峰(2020)利用中国省际间投入产出表,分析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价值链分工,并研究了基于内生能力的国内价值链分工与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以上文献对本文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不过总体而言,上述研究大多基于一个国家整体研究全球价值链中参与方式,而对一国内部不同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方式的差异分析研究较少。有鉴于此,本文首先根据全球价值链中参与方式的复杂程度高低,对其进行科学划分。接着,通过构建全球价值链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各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进行类型界定,从而促进中国各区域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之中。

二、全球价值链中参与方式的划分

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世界发展报告:在全球价值链时代—以贸易促发展》认为,2015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整体处于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参与方式的阶段。本文在借鉴世界银行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方式细分为四种类型:

(一)初级产品的参与方式

该参与方式下,产业结构整体呈一、二、三特点,以自然资源为主要原材料和服务生产要素,通过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参与全球价值链。由于市场规模小,人均GDP水平低,因此在全球价值链中基本没有话语权。公路、铁路、港口、物流服务、通信技术等基础设施落后,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人力资本水平很低,生产效率低下。未形成工业基础,外商直接投资基本处于空白,融资渠道极其有限。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未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行政管理的交易成本很高,合同执行的不确定性因素多。

(二)初级制造业的参与方式

该参与方式下,产业结构整体呈二、一、三特点,以加工组装零部件和半成品为主,通过出口技术复杂度低、增加值较低的一般工业品参与全球价值链。市场规模较小,人均GDP水平较低,对全球价值链略有影响。公路、铁路、港口、物流服务、通信技术等基础设施较差,科技投入相对不足,人力资本水平很低,生产效率比较低。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主要是依靠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要素价格,承接工业化国家转移的传统制造业。初步形成工业基础,外商直接投资比较少,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初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较落后,交易成本较高,经济贸易活动的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

(三)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参与方式

该参与方式下,产业结构整体呈二、三、一特点,以生产和出口劳动或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为主,逐步从全球价值链中利润较低的加工环节向高增加值环节发展。同时,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使得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比例逐渐上升。市场规模较大,人均GDP水平较高,对全球价值链有较大影响。公路、铁路、港口、物流服务、通信技术等基础设施较完善,技术改革创新的投入力度比较大。生产效率比较高,形成较强工业基础,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较高,融资渠道比较丰富。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行政管理的交易成本较低。

(四)创新活动的参与方式

该参与方式下,产业结构整体呈三、二、一特点,创新活动成为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原材料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等。生产和出口知识或技术密集型,并且拥有强大品牌效应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非常大,人均GDP水平很高,对全球价值链有支配性影响。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先进的物流服务和数字信息技术。具备高素质和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凭借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实现科技创新全过程和创新创业价值最大化。具备坚实的工业基础,外商直接投资体量和占比巨大,融资渠道十分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全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十分完善,并营造出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全球价值链中四种参与方式的主要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全球价值链中四种参与方式的主要特点

三、中国不同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聚类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说明

由于中国各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多层次性与不平衡性,因此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分析各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方式的差异,本文构建了包括产业结构、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市场规模、产出水平、基础设施、科技投入、外商投资、营商环境、创新活动10个维度的特征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各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进行度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具体特征维度和度量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特征维度、度量指标及其描述性统计

(二)聚类结果分析

由于不同指标的衡量标准不同、取值差异较大,因此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防止指标值之间差异过大而对分类结果产生影响。然后,采用层次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进行分析。通过组间联接方法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聚类结果的树状图(Dendrogram)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31个省市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方式的层次聚类图

图1是中国31个省市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方式的层次聚类图。整体而言,东部沿海地区参与方式的复杂程度较高,已成为“中国智造”的生产基地,中西部内陆地区参与方式的复杂程度较低,通过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加工组装业务成为“世界加工厂”,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具体聚类结果详见表3。

表3 中国31个省市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方式的类型划分

根据中国31个省市地区的聚类结果,结合全球价值链中不同参与方式特征和各地区特征维度数据可以判定:第一类区域是青海、宁夏、海南、西藏,主要是中国西部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集聚区,该区域整体处于初级制造业参与方式的阶段;第二类区域是广西、新疆、贵州、云南、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甘肃,主要是中国西部其他地区和部分东北地区,该区域整体处于初级制造业参与方式向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参与方式的转型之中;第三类区域是湖北、湖南、河南、四川、吉林、江西、辽宁、重庆、河北、陕西、安徽、福建,主要是中国中部地区、部分东北地区和部分东部地区,该区域整体处于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参与方式的阶段;第四类区域是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四省,全部是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该区域整体处于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参与方式向创新活动参与方式的转型之中;第五类是京津沪三个直辖市,该区域整体处于创新活动参与方式的阶段。

四、结论及启示

(一)研究结论

第一,本文根据全球价值链中参与方式的复杂程度不同,由低到高划分为初级产品、初级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创新活动四种方式。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市场规模、产出水平、基础设施、科技投入、人力资本、固定资产、外商投资、融资渠道、营商环境、创新活动、交易成本15个方面概括了四种全球价值链中参与方式的基本特征。

第二,基于中国31个省市地区的数据,通过构建全球价值链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国各区域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方式划分为五大类,并对五大类区域进行了类型界定。其中:第一类区域是青海、宁夏、海南、西藏,该区域整体处于初级制造业参与方式的阶段;第二类区域是广西、新疆、贵州、云南、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甘肃,该区域整体处于初级制造业参与方式向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参与方式的转型之中;第三类区域是湖北、湖南、河南、四川、吉林、江西、辽宁、重庆、河北、陕西、安徽、福建,该区域整体处于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参与方式的阶段;第四类区域是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四省,该区域整体处于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参与方式向创新活动参与方式的转型之中;第五类是京津沪三个直辖市,该区域整体处于创新活动参与方式的阶段。

(二)政策启示

第一,应在科学划分全球价值链中不同参与方式的基础上,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在整个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从而明确不同参与方式下的转型升级目标和主要任务。

第二,应基于区域差异和分类推进视角,准确定位中国各区域在参与全球价值链时所处的不同阶段,从而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上,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区域的战略,分类促进中国各区域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方式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价值链区域
中国—东盟价值链合作模式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分割区域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
分区域
《价值链重构》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