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骆曲波
贵州省正安县在决战决胜深度贫困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个人,他们是基层扶贫干部,是党员,是党组织负责人,也是生机勃勃的年轻人。他们数年如一日地奋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扶贫工作”的要求,扎根农村、心系群众、艰苦奋斗,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努力当好贫困群众脱贫的“催化剂”“助推器”,不断将脱贫攻坚推向深入,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力军。
“这两天身体好点没得?药吃完了吗?你把买药的方子给我,下次来的时候我帮你把药带过来。”正安县流渡镇古城村田坝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郑继安家有3口人,大女儿已经出嫁,小女儿常年在外读书,患有帕金森症的他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该村第一书记程历了解到郑继安家情况后,经常上门帮其打扫屋子、煮饭洗碗,对其日常生活物资储备、身体健康状况等更是关心有加。
69岁的古城村当坝组村民岳有玲也是常年一个人生活,生活十分拮据。在危房改造时因土地问题与邻居发生纠纷,程历便自掏腰包为其协调解决了矛盾。
“我觉得程书记像我的子女对我一样好。”这是岳有玲对程历发自内心的评价。
1989年出生的程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这是程历的座右铭。他说:“我最想做的就帮他们解决最直接、最需要、最现实的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会继续和村支两委一道为群众办好操心事、揪心事和担心事。”
驻村后,程历第一时间走访了古城村的1431户群众,了解了各户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村民的所需所求,尽全力提供帮助。在驻村走访过程中,他发现农村存在群众居住环境差,生活质量低等现象,便积极借助各方力量,筹措资金和物资,激励农户完成“四改两化一拆除”工作。
2018年以来,古城村共计实施省定危房改造123户、县定危房改造8户;人居环境改造改房422户、改厨329户、改厕369户、改圈118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户;连户路3.2公里、院坝硬化25000平方米。
开展驻村工作两年多以来,程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的荣誉,更是对程历的驻村工作给予了肯定。
像程历一样的年轻干部们深知,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我是谁,为了谁?”应当成为年轻干部的终身之问。只有时刻怀揣一颗为民初心,才能真正摆正同群众的关系,才能接地气、去官气,才能把精准扶贫责任真正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用自己的真诚之举,点燃群众脱贫致富热情。
正安县自2019年6月开展脱贫攻坚总攻决战以来,全县2195名基层党员、干部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作为己任,舍小家为大家,不分白天黑夜地走村串寨、进村入户宣传宣讲国家扶贫政策,不分天晴下雨奔走在产业发展、道路硬化、房屋改造、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的最前线。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饭,过年才有米汤喝”。这是正安县中观镇九曲村的自然环境和当地人生活的真实写照。2018年3月,正安县中观镇扶贫工作站干部蔡焜上任该村支部书记后,他通过遍访所有村民组,了解到当地海拔落差大,山高坡陡,全村共有11个村民组,而出村公路却只有一条,生产生活十分不便,他便暗自盘算着如何让交通闭塞的群众“走出去”的办法。
1991年出生的蔡焜,今年29岁。别看他年纪轻,但只要是认准的事儿,就非做不可。“要想富,先修路!”这六个字让蔡焜夜不能寐,修路的想法一天比一天强烈。他下定决心:只有解决好基础设施,才能谈得上发展产业。
有了蔡焜的坚定执着,担当作为,全村群众的积极参与,九曲村在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11个村民组16.3公里长的通寨路、产业路建设。
九曲村村委会主任王万伦介绍,九曲村万家山组是当地最穷的一个村民组,在未修通公路以前谈不上任何发展。蔡焜动员组织村支两委会一班人,专门建立了万家山修建山村公路的团队,投入热火朝天的修路工作中。
王万伦还说:“蔡焜同志担任九曲村支部书记以来,工作认真,态度端正,深得当地老百姓和村支两委的信任。公路修通后,他还带领大家乘势而上发展脆红李830亩,算是为该村的产业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一个个产业,一条条路,从无到有,谈何容易。为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像蔡焜这样全身心扑到脱贫攻坚战场上来的基层扶贫干部还有很多。路够不够宽、电压够不够用、基地信号强不强、产业兴不兴旺,都是他们为全力当好群众“贴心管家”的日常话语……
“我一定会戒骄戒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继续为全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蔡焜的话发自肺腑,铿锵有力。
在正安县脱贫攻坚进入总攻决战的历史进刻,年轻干部们进一步增强了紧迫感和主动性,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倒排工期、落实责任,抓紧施工、强力推进,以奋勇向前、无所畏惧的魄力,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去干工作、破难题、促发展、解民忧,真正为困难群众出力、出智、出技,成为贫困户致富的好帮手、指路者、“送炭”人,全力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正安县很多年轻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思维灵活的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殖、旅游等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并积极探索构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的困难,让百姓真正富起来。
走进位于正安县小雅镇桐子坪村的正安县雅薯粉条加工厂,晾晒房里的一排排粉条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在对粉条进行称重、包装。一根根小小的粉条从原料、生产到加工、成品等都出自桐子坪村。
村子里建起了加工厂,这要搁在以前,村里人想都不敢想。但自从村委会来了一个年轻人后,很多过去不敢想的事儿,现在都变成了现实。这个人就是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派驻正安县小雅镇桐子坪村第一书记王永生。
初到村里时,王永生刚好30岁,在学校里干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事儿,用他自己的话说,“开展驻村帮扶,与群众打交道,同样需要传道授业解惑。我也很年轻,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关键还是要和群众共同学习,探索授之以‘渔’的好办法。”
秉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信念,王永生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主动向自己的“娘家人”——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协调资金3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50万元在当地建起了红薯加工厂,并引进“商薯19”让群众种植,依托乡村零售、学院“校农结合”超市、电商等渠道打开销路。
新的种植品种使亩产值能达到3000块钱,这为农民的增收致富、持续做好薯条加工产业提供了好的渠道,也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新的支柱。在王永生的带领下,桐子坪村党总支还以党建为抓手,统筹推进阵地、宣传、产业、培训、项目、助学等工作,着力打造精简高效的干部队伍,狠抓基层党的建设,规范两个支部党建活动的开展。
通过王永生的协调争取,自2016年以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帮扶正安县小雅镇桐子坪村过程中,从财力、物力、人力、智力等方面为该村提供了大力支持。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派出3名第一书记与桐子坪村村支两委、干部共谋发展。4年来,遵义职院拨付项目资金167万元,实施较大的项目18个,协调其他资金和设备60万元,开挖毛路10条7.3公里;辣椒基地支持复合肥5000斤(50包)、黑地膜90条,共计17900元。通过建设阵地、夯实基础、开展技术培训、发展产业等方式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在今年的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中,桐子坪村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称号。
如今走进桐子坪村,路灯亮了,人行道宽了,人居环境好了,家家户户都是干干净净的,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乡村振兴刚刚开始,脱贫攻坚仍然在路上,脱贫四不摘,初心永不改。”王永生说,“贫困出列之后,我和村支两委的工作还要更加精准,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一宣六帮,用好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源,做好桐子坪的各项工作。”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却永久存在”。年轻干部只有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在脱贫攻坚中担当尽责、建功一线,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9年底,正安县17个贫困乡镇、9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出列,31298户128031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出列,并在省政府组织的贫困县脱贫摘帽第三方评估验收中取得了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9.22%的好成绩。2020年3月3日,省政府正式公告正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正安延续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得到了有效解决,广大的基层扶贫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为正安的脱贫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