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军
摘要:2020年7月1日,一套新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体系)正式实施,新管理体系在原“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上,借鉴一些国际通用安全管理体系经验做法,结合近年来国家煤矿安监局发布的新规定新要求,形成具有我国煤炭行业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该体系的有效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有效的适应新时代下煤矿安全治理体系的发展,对现代化矿井建设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标准化;目标;实施;提升
导言:
矿山应急救援队作为企业安全发展过程中最后的“守门员”,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作为新时代企业的一份子,如何全面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提升队伍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基层力量,不仅是队伍自身进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管理体系》主要是依据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循环逻辑建立的,因此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在达标建设过程中依照上述体系实施。
1 明确目标策划
借助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推动和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现队伍内部安全组织管理标准化、制度管理标准化、基础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安全作业标准化、信息管理标准化、安全体系标准化,着力解决安全生产“怎样做到位”的问题,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提升抵御事故风险能力,防范和遏制典型事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1.1 尽快实现制度达标
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依托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队伍各项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以制度规范人,以制度管理人,为队伍的准军事化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1.2 尽快实现指战员思想达标
提高广大指战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第一,利用班前会和队务会,加强队员思想教育,提升思想觉悟;第二,开展“技术比武”等活动,以赛代练,激励广大指战员提升业务能力;第三,开展中队指挥员学习教育及培训工作,提升指挥员业务水平。第四,对标先进单位,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在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层面实现达标。
2 科学组织实施
针对矿山救护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征,将重点的地方进行梳理和完善是救援工作的要领。本人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开展日常工作,提升救援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1.强化体质训练,有效提高隊员的身体素质,实现救护指战员的身体素质达标。
2.加强模拟救灾训练和一般技术性操作训练,在模拟实战中锻炼救援小队的配合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做到闻警即动,速战能胜,实现队伍功能的达标。
3.认真做好矿井巷道熟悉和预防检查工作,让每一名队员都能够做到“心中有图,脚下有路”,绝不留下任何一块“空白”。在预防检查中也尽量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漏洞,不留下任何一个死角,尽可能发现和消除所有不安全隐患,实现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岗位职责达标。
4.加强军事化管理,使队员养成一切行动听指挥,意志坚定,英勇顽强的习惯。当对灾情时能够沉着、灵活应对,善于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着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山救护队伍,实现人员管理方面的达标。
3 加强总结,改进模式,创新发展
1.要始终注重指战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培养,通过持续不断的严要求、高标准,要求全体指战员在业务水平和实操能力方面实现“人人过关”的高标准。
2.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要学习《煤矿安全规程》、《矿山救护规程》更主要的是以典型事故案例为突破点,总结实战经验,同时加强实际操作训练,讲练结合,逐步促进提各项救援工作水平。
3.严肃考核,通过倒逼机制,促使全员认真对待学习。采用月、季考核方式检验每一名指战员的理论水平。通过每月一小考,每季一大考的方式巩固学习和训练成果。在综合体质、仪器操作和医疗急救等方面同样要求全体指战员“人人达标、人人过关”,提升指战员的综合素质。
4.在演习训练方面,按照《矿山救护规程》的要求,认真开展各项演习训练,包括万米耐力训练;模拟救灾等演习训练;激烈行动;闻警集合,入井准备;高温浓烟演练等。通过模拟真实操作,不断提高救护队员对恶劣环境适应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有效训练队员的综合救援能力。同时积极参加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中的各项演习任务,通过不断磨合,提升队伍与公司各部门间在紧急情况下的配合能力。
4 结论
安全管理是矿山救援队伍永恒的主题。因此,实现救援队伍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在应急救援各项工作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队伍安全管理达标工作是矿山救援队伍建设中一项艰巨性、长期性、根本性的基础工作,需要在实践中紧密结合救援工作实际,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应急管理出版社.2020.7
[2]《煤矿安全规程》[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6.413-414
[3]《矿山救护指战员》[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5:128-1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4. 8
[5]《矿山救护规程》[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