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庆鹿
【摘要】初中历史学习可让学生形成以史为鉴的意识形态,初中时期的学生是价值观念提升的关键时刻,教师将历史中的文化与民族情怀,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最终让学生在历史课堂形成完善的思想品格。纵观初中历史教材,其中包括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包括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讲解,此时教师借助时间轴记忆,利用纵向深度解析方式,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完成知识学习后,教师重视学生的民族情怀培养。综合上述本文总结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影响,并探析几点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策略探讨
引言
历史学科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新增设学科,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伴随着我国教育的革新,对历史的教学重视程度逐渐增强,尤其是素质教育与初中历史的融合,这是课程革新背景下的教学工作重点,历史作为相对独立的初中教学任务,教师以历史教材为例,为学生讲解中华文明发展历程,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情怀,此时历史学科不单是传授历史知识的单一功能,一定程度上可实现我国初中生德育与家国情怀的促进。
一、历史素养养成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是教育革新的时期,义务教育过程更注重学生的素养养成,此时教师应总结素质教育核心内容,结合历史学科特点,让学生在历史课堂提升历史素养,将此作为教学重点渗透于课堂中,综合上述本段文字通过三点总结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作用。第一牢固历史知识,纵观现阶段初中生,对历史知识丝毫不能提起兴趣,历史课堂成为学生获取历史文化的重要路径,此时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度变化,通过课堂引导将学生建立历史学习的基础素养,解决部分学生学习低迷等现象。第二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常言道以史为鉴,此句话的内涵是,历史中有太多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简单举例中国的近代史,中华民族由强国刮分、侵占,正逐渐向世界強国进步,这其中包含众多中华儿女的努力与付出,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习近代史知识,提升对家国情怀的认识,认识到“吾辈当自强”的价值观念。第三独立思考能力,历史素养也是学习素养,学生在历史课堂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培养下,养成独立思考与深度思考的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一)内容梳理法
历史课堂教师利用内容梳理过程,让学生对重要事件的历史时间点深入记忆,尤其是单元小结时,可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学生梳理。历史学生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知识点众多且复杂,此时教师应善于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综合学习,避免出现单元知识点理解不深等问题。例如八年级《五四运动》一课学习时,笔者借助于思维导图形式为学生做重点内容梳理,完成所有课时讲解后,笔者带领学生进行重点梳理,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分别是雷霆之怒五四运动爆发,星火燎原五四运动的扩大,历史新篇五四运动的意义,薪火相传五四运动的精神,对于上述四部分内容笔者增加时间、人物以及结果内容的增加。通过过程学习及时带领学生梳理内容又完成课程复习。
(二)时间轴记忆法
历史学科的学习不能是混乱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单元小结或课程小结形式为学生综合讲解,将事件与时间坐标进行联系,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记忆时间点,避免出现历史事件发生事件混淆问题。例如八年级《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熟记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失败原因,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与影响,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运动此时笔者借助于时间点记忆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两节课的学习,课上笔者自一八四零年六月起为学生讲解英国舰队进入我国珠江口,自此鸦片战争开始,一八五六年十月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列国开始入侵中国。以两个关键时间点为主线,将该时间段内的重要事件,以时间为主线为学生授课,方便学生记忆。
(三)深度比对法
深度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教材知识学习认识到授课的核心内容,通过历史学习学会独立思考能力,尤其是通过同一历史事件点,各国发生的不同历史事件,以此对比提升家国情怀认识。例如八年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巩固》单元学习时,以抗美援朝一课为例,本课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此次战争的愿意,对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分析其身上的价值观念。课上笔者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学习,自一九五零年六月起,朝鲜内战爆发,受美军侵略影响中国决定出兵朝鲜,此次战争目的是保家卫国。完成基础知识学习时,笔者带领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通过深度对比提升学生认识,同时在对比中复习。
三、结束语
综合上述,本文通过内容梳理、时间轴记忆、深度比对分析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新时期是教育革新的时期,义务教育过程更注重学生的素养养成,此时教师应总结素质教育核心内容,结合历史学科特点,让学生在历史课堂提升历史素养,将此作为教学重点渗透于课堂,最终全面提升历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武兴.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情境的创设方法[J].考试周刊,2021(46):141-142.
[2]张志奎.初中历史教学中拓展历史细节的原则和方法[J].文理导航(上旬),2021(0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