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婷,唐颢嘉,丁雄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新生儿科;2.研究生管理处;3.烧伤整形科,重庆 401122)
儿科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临床学科,儿科疾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要求儿科医生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临床技能。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是医学生将基础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关键环节,是逐步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蜕变,成为实用型临床儿科医生的重要过程,对于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而如何培养和提高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综合素质,是当前儿科医学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重大责任和挑战[1-2]。临床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实习医生临床思维的建立成功与否。高质量的临床教学不仅能帮助医学生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更能激发医学生对儿科学专业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因此,在临床教学中,临床带教老师要注重调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既往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带教模式,尽可能采用互动式教学,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儿科学的兴趣和信心,注重培养其独立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3]。
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导从教师转移给学生,采用“课外传授知识,课中内化知识”的策略开展教学[4-6]。翻转课堂由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自主预习,课堂中积极参与探讨交流、实践操作,课后由教师进行考核、总结和评价等多个阶段构成[7-8]。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核心、教师传授为辅助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规划,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7-10]。
近年来,翻转课堂已经在多学科实践和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其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本院新生儿诊治中心首次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9月本院新生儿诊治中心轮转的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名。2组研究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2组研究生均在新生儿诊治中心进行8周的临床实践学习,入科时由新生儿诊治中心总住院医师进行新生儿诊治中心相关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等的入科培训,此后参加临床教学,教学由主治医师负责、住院医师分管,带领研究生进行询问病史、查体、诊断、治疗等常规流程,内容包括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治疗原则、预后,以及常规实践操作培训、危重患儿的抢救等。在新生儿诊治中心学习期间,2组研究生均安排7次小班课堂临床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时间为临床学习第1~7周每周四的固定时段,授课老师为总住院医师或教学助理。2组带教教师均为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新生儿科临床诊疗工作大于3年的医生,均具有带教资格。
1.2.1对照组教学内容 对照组的小班课堂临床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为传统教学模式,即学生在课前阶段以预习、自主学习、讨论为主,课堂上采用讲授法辅以多媒体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后进行出勤考核。
1.2.2试验组教学内容 试验组临床工作和学习内容与对照组一致,仅每周进行的小班课堂临床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教学。
1.2.2.1课前阶段 要求轮转新生儿诊治中心的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提前2~3 d到新生儿科总住院医师处报到,加入实习医师线上学习平台。总住院医师将授课内容以教学视频、PPT等方式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提出引导性问题,指导研究生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自学和讨论。研究生需准备以“教师”角色进行课堂授课前的准备,借助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完成课前测验,以便授课教师在课前了解研究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制定课堂教学侧重点。
1.2.2.2课堂阶段 试验组课堂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堂,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通过问题引导研究生较快进入学习状态,并增加自信心。其次每次随机挑选一名实习研究生就该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实践操作(如腰椎穿刺术)等内容进行讲解,其他实习研究生协同探究、讨论交流、自我纠错,授课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积极发言、加强课堂互动、把握学习方向、控制学习进程,并对实习研究生的疑问进行深入讲解,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积极引导和必要拓展,对实习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进行准确、规范评价,实现知识的内化。
1.2.2.3课后阶段 每次授课结束后,均由授课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归纳和总结,对实习研究生在学习、讨论、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并结合相关重要知识点推送至线上学习平台,便于课后复习和带教老师强化指导。对于个别仍有疑问的实习研究生,可以利用线上学习平台进行知识的补救学习。同时,与简单的出勤考核不同,作者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前、课堂、课后表现纳入到形成性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结果和临床综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1.2.3效果评价
1.2.3.1考核成绩 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新生儿科轮转第8周周四统一进行出科考核,分为临床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2组研究生考核项目、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均相同。临床技能考核包括新生儿查体、腰椎穿刺术、新生儿心肺复苏,由研究生自行从中抽签,总住院医师监考。理论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治疗原则、预后等。
1.2.3.2教学满意度调查 采用自制临床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于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轮转结束后进行测评,以不记名方式进行,共发放60份问卷调查表,回收60份有效问卷。该问卷内容包含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掌握疾病知识、提高临床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形成临床思维、提高学习兴趣5个方面。采用5级评分法,非常不满意0分,不满意1分,一般满意2分,较满意3分,非常满意4分,总分2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好。
2.12组考核成绩比较 试验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出科理论考核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考核成绩比较分)
2.22组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试验组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掌握疾病知识、提高临床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形成临床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方面的满意度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分)
培养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不仅仅是单纯传授其临床医学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其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多发病、常见病诊治工作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全面提高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求儿科临床教育模式需要不断革新[7]。
目前,国内对于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教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许多研究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疏于思考的不良习惯,导致部分研究生产生依赖心理,自主学习积极性差,临床决策能力不足,在轮转工作结束后仍无法承担独立诊疗工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发挥实习研究生主观能动性为主,要求人人主动参与,在课前自主预习梳理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课堂上由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师生相互探讨交流,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课后思考复习则再次加深研究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试验组学生出科理论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这种“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此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专业与临床的紧密连接,有助于培养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对本专业疾病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临床工作能力。本研究中,试验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临床实践技能操作的学习与训练,这与诸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提升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的教学质量。
任何教育模式的实施不能仅仅以教学结果为目的,往往还需考虑学生对于新教学模式的适应性和依从性,方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本研究试验组的满意度高,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掌握疾病知识、提高临床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形成临床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方面的满意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提高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考虑与以下有关。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研究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讨论交流的方式加深了研究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与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者而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核心、教师传授为辅助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引导研究生对医学基础知识进行探索,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因此,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对研究生临床胜任力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值得在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中广泛应用。
既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评价考核方式主要采用研究生的出科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及出勤率,评价方法较单一,考核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研究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进行熟练运用的能力。而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领域的评价方式多采用出科考核成绩与调查问卷、学生访谈、形成性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果及临床综合能力。
翻转课堂在国外医学教育领域中已有较多的成功报道[13],但在我国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首先,其打破了传统的被动学习的模式,强调了学习的自主性,使部分独立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较差的研究生难以适应。其次,该模式的顺利开展需要研究生提前预习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花费时间较长,临床工作量增大,这就需要研究生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否则很难达到翻转课堂的预期效果,这是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临床教学活动中,作者将继续结合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水平,不断探索新的临床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实施细节,促进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质量的提升,稳步推进医学教育的创新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