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馨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 汕头 515078)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在随后的七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已与沿线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相关的合作文件,大力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1]。“一带一路”的建设从一开始到将来都离不开语言交流,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更是各国交流合作的基础,英语口译更是重要的交流途径。高职院校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以社会服务为目标地培养语言人才,故英语口译教学模式改革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2015年5月22日成立的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是海内外大学结成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开放性、国际化高等教育合作平台,以“共建教育合作平台,推进区域开放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政策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增进青少年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应当跟上“一带一路”发展的脚步,以能培养具有社会服务能力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从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直接对应社会岗位需求,服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欧亚地区的发展建设。
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译课程是一门融合了多项英语技能的专业综合技能实践课程,要求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英语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技能实践。这对学生本身的要求比较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相对薄弱的基础,对本门课程大多心存畏惧。生源素质较弱导致学生们在完成口译任务时力不从心。从听取信息时的听辨理解能力,到口译输出中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和本科院校的专业口译学习者有着明显的差距。传统教学模式的被动学习方式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内容较少涉及实际生活和未来岗位需求,而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口译技巧,无法解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英语口译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的改革中,英语口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无疑能够成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对接岗位需求、激发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英语口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目的是更好地将“产教融合”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对应社会岗位需求,服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欧亚地区的发展建设。
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最早在包豪斯学院创立工作坊雏形教学模式。后来美国风景园林师、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rplin)将这一概念引入其他领域的教学范畴。最原始的工作坊运作方式是参与同一工作的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参与活动,一起探讨及交流后完成该项任务的一种工作方式。“其目的是让参与者在互动过程中,一起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方案,并探讨如何推动及如何具体实施方案等,最终解决问题。目前,工作坊模式已成为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教学组织模式之一。最初这种教学模式用于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近年来逐渐地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了。”[2]工作坊的多人参与和系统化过程正好与英语口译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相契合。工作坊首先为学生提供了口译训练平台;授课教师作为工作坊活动的指导者和促成者,需要给学生们设定对接岗位需求的口译项目;而作为工作坊主要参与者的学生,则通过分组组成工作团体完成指定的口译项目。小组成员通过讨论、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口译活动,最后通过探讨、反思,得出口译归纳和总结。共同合作、共同思考、共同推动、共同进步便是口译工作坊的最终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口译课程的教学效果和社会的需求更好衔接。
由于英语口译课程中口译实践的重要性,英语口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工作流程可以参照国内一些高职院校的成功实训模式,如STAR模式。国内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将“泛在学习理念”融入工作坊模式并创立U-STAR翻译工作坊模式[3]。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不稳定,对“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带来新的挑战。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高校都无法开学,只能通过线上课堂进行授课。在此期间各类在线学习平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给英语口译教学模式改革带来全新的机遇。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同时秉承向优秀兄弟院校学习的精神,笔者所在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团队以STAR模式作为基础,将现有的线上学习平台资源与之相结合,推导出更适应互联网时代的P-STAR英语口译工作坊模式,即P(Platform)-S(Situation)-T(Task)-A(Action)-R(Reflection),模式各环节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P-STAR关联图
正如本文第二部分中提到的,参与工作坊的人员可以按照不同分工分为三大类:参与者、专业者和促成者。在英语口译工作坊教学中,学生是工作坊的参与者,也是主角;教师虽然是专业者和促成者,但只是配角。教师只负责协助学生进行专业的讨论和沟通,同时提出问题,指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专业意见和建议。老师首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将各项独立的英语口译活动分配给不同的小组,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口译过程。任务结束后小组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学生通过英语口译工作坊的项目工作,可以了解到真实的口译过程和每个口译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学会处理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提升各项口译技能。
1.平台
P指的是Platform,全称应该是Learning Platform,即学习平台。学习平台贯穿整个STAR模式的全过程,可以说是这个口译工作坊模式的基础。口译课程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要求较高,需要课外的译前准备和口译技能训练。在平台上学习的时间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选择,灵活性强,有利于学生把零碎时间收集起来,实现口译工作坊的活动延伸至课堂以外。各大学习平台都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学视频、相关音频、实训活动和课件演示文稿等,以更直观的形式了解各种复杂的知识点,同时有各种口译实例和技巧讲解。学生在课堂之外可以通过反复的学习和练习,增强自己的口译实践能力,提高运用各种口译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平台还可以获取学生参与活动的各种数据,包括活动参与度、活动表现、活动反馈等,对指导英语口译工作坊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意义。现在可选的教学平台都已经发展地相当成熟,如职教云、学习通等。教师们可以把教学课件、教学资料、练习、测试题目都上传到平台上,稍加整理和编辑,就可以在课上和课下直接运用。学习平台对学生的课堂出勤率、上课表现和期末考核都可以给出直观量化的评价。
2.基础环节
英语口译工作坊实施的基础环节是STAR模式所包含的四个步骤。S指的是Situation,即创设口译工作情境。工作场景模拟已经不是很新鲜的概念,教学应当与时俱进,P-STAR模式相比U-STAR模式更应把工作场景深化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工作坊,每次上课地点为同声传译室。授课教师会确定每次课设定口译的主题并告知学生,所定主题依旧可以从口译教材、最热门网络话题或者新闻资讯中选取,应当注意融入生活,融入社会热点。创设主题需要与岗位对接,并且模拟口译工作氛围,比如嵌入网络销售场景。各小组(即各个口译工作坊)成员必须自行分配各自的口译角色,如项目负责人、译员、讲者等不同的角色,切实体验口译中各角色的责任和职业规范。目前的高职英语口译课多以商务场景作为背景和实操环境,教师可以结合目前火热的线上销售环境创设工作坊,提升口译实操的应用价值。这一过程正是将“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的理念运用于教学时间中,同时也有利于增进理解信任、加强交流。
T指的是Task,即布置口译任务。和U-STAR模式相比,学生们除需要在小组内借助于网络、手机、书籍等,搜集相关的专业知识或背景知识、专业词汇及相关的专业内容和口译案例,还要设计口译活动。在以创新创业为主导思想的教育氛围中,应该更注重于寻找自己感兴趣并希望作为今后发展方向的案例和实践练习;并由指定人员负责整理小组活动中不懂或讨论后仍未能解决的口译问题。现实的工作坊口译任务可以涵盖整个产业链的各个重要环节:从生产活动、市场定位、销售推广、访问、磋商、业务洽谈、合同签订等实体贸易场景,到线上营销、网络销售、售后处理等线上贸易场景,都可以设置为各种工作坊内的口译任务,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口译实战能力。
A指的是Action,即开展小组英语口译活动演示。各小组需要将在Task环节搜集到的资料简单地给其他组员介绍一下,包括专业词汇和背景知识,然后由讲者(即角色出演者)现场指定其他组的成员作为译员,演示结束后可以由其他组员提问相关内容,由组内译员负责口译。演示和提问后是对在Task环节中整理出来的问题进行全班探讨。授课教师作为口译课程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是口译工作任务的促成者,此时将从专业角度去解释口译中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对每个学生的角色表现和口译表现做出评价和指导,同时针对每个口译工作坊的总体工作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这一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过程便如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一样,能够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R指的是Reflection,即整理口译工作坊的口译成果并进行总结。每个学生对比自己原来的译本(手机录音)和演示原文,反思自己在口译中出现的问题和实践学习所得,以便在以后的口译任务中获得更大的进步。比如在做线上销售时的口播脚本,同样的脚本在翻译时的选词造句将会直接影响脚本的影响力,同时口译时采用不同的语气和不同的语调也会影响网络销售的号召力。摸索受众的期待和语言接受力将会更好地提升口译实践能力。这样一环扣一环的积累型训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口译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口译技能运用能力,提升岗位工作能力。
“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语言教育的发展。2015年10月17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在甘肃敦煌成立,目标是探索跨国培养与跨境流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46所高校当日达成《敦煌共识》,联合建设“一带一路”高校国际联盟智库。联盟将共同打造“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11]。作为高职院校,应该以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所需的语言人才为培养目标,与时俱进地改革高职英语口译课程教学模式。构建英语口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是高职英语口译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希望可以在学习优越性和实用价值结合上为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效果带来实质性的突破,在兼顾科学性与前瞻性的同时,将教学内容和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相信P-STAR英语口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将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利用闲暇零散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使英语口译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同时通过新鲜、直观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终生学习的习惯。目前,P-STAR英语口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实验阶段,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和总结教学经验,不停摸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使英语口译课程教学更好地和社会岗位需求衔接,促进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译课程改革,使教育改革保持与时代发展同步。